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肿瘤患者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以及护理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腫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以及护理策略。方法 47例行PICC后并发静脉血栓的肿瘤患者, 回顾性分析并发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根据不同护理策略划分为对照组(23例)和研究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护理后血小板各参数、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护理满意度。结果 肿瘤患者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较多, 包括:①不同年龄段;②不同肿瘤分期;③置入静脉;④管道的材料、位置等。护理后, 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明显下降, 且研究组HAMA评分(19.78±4.51)分低于对照组的(24.97± 4.53)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血小板各参数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83%, 高于对照组的69.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较多, 而给予并发静脉血栓的PICC患者综合护理干预, 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血栓状态, 进而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肿瘤;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静脉血栓;影响因素;护理策略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nursing strategie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complicated with venous thrombosis in tumor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47 patients with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PICC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strategie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23 cases) and research group (24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psychological stat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platelet parameters and molecular markers level of prethrombotic state after nursing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ere many factors affecting PICC complicated with venous thrombosis in tumor patients, including: ①different age groups; ②different stages of tumors; ③vein implantation; ④material and location of the pipeline. After nursing, both groups had obviously lower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than that before nursing, and the research group had lower HAMA score as (19.78±4.51) points than (24.97±4.53)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nursing, both group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latelet parameters (P<0.05). After nursing, both group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olecular markers level of prethrombotic state (P<0.05). The research group had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as 95.83% than 69.5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PICC complicated with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tumor,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PICC can maximize the thrombus state of patients with complicated venous thrombosis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survival.   【Key words】 Tumo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Venous thrombosis; Influencing factors; Nursing strategies
  PICC是临床静脉化疗治疗肿瘤的主要工具, 主要是将中心静脉导管从患者的外周静脉置入, 并使导管尖端达患者上腔静脉下约1/3处, 进而避免反复穿刺以及长时间使用高浓度化疗药物而损伤到外周静脉[1]。PICC的操作比较便捷、快速, 且不会给患者日常活动造成影响;但由于长期的PICC极易引发严重的静脉血栓, 最终导致患者局部组织、器官的缺血, 严重时还会阻塞机体血液循环, 最终危及患者生命[2]。当前医学界对于肿瘤患者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 多只记录一些症状, 且缺乏有效、可行的预防、护理对策。本文为保证肿瘤患者PICC的安全性, 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47例PICC后并发静脉血栓的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開展切实有效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2018年9月本院接收并行PICC后并发静脉血栓的47例肿瘤患者, 根据不同护理策略划分为对照组(23例)和研究组(2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3例, 女10例;年龄39~74岁, 平均年龄(51.26±8.51)岁。研究组患者中男13例, 女11例;年龄38~73岁, 平均年龄(50.98±8.4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患者均采用BD公司(美国)生产的4F型PICC导管;观察置管患者置管侧上肢, 并测量穿刺侧手臂的臂围, 其结果显示:47例患者上臂围明显增粗约1~3 cm;其中, 有29例患者还伴有患侧上肢颜色发绀 、温度上升且肢体疼痛、肿胀;另外18例患者置管侧肢出现肌肉酸胀、轻微肿胀或疼痛感。所选47例患者均经彩色B超检查确诊为静脉血栓。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本次所选研究对象均确诊为恶性肿瘤, 且均须行静脉化疗治疗;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与患者及(或)其家属签署本院知情同意书;所选患者年龄均≥18岁。
  1. 2. 2 排除标准 本次所选研究对象均排除既往血栓病史者;排除先天性造血系统病变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排除血液感染患者。
  1. 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①严密病情监测;②严格把握患者置管的禁忌证、适应证等;③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置管, 并尽可能选择右臂贵要静脉;④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1. 3. 1 适当运动指导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给予患者适量的运动指导, 如抬高患侧肢体、手握握力球等;运动期间,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患侧肢体的臂围、颜色、温度、脉搏等, 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运动[3]。
  1. 3. 2 抗凝、溶栓治疗干预 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患者抗凝、溶栓等治疗, 治疗期间, 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1. 3. 3 心理干预 伴有静脉溶栓的肿瘤患者多伴有严重的不良心理情绪;因此,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有效沟通, 向患者讲解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等, 以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认知度, 使其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此外, 护理人员还可通过放松疗法、播放音乐等方式以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
  1. 3. 4 饮食干预 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多进食低脂肪、高纤维、高蛋白质等食物, 以提升机体抵抗力;此外, 护理人员还应嘱咐患者多饮水, 并保证饮水量≥2000 ml/d[4]。
  1. 3. 5 建立科室PICC微信群 对于群内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 护理人员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其释疑;并通过微信群督促患者定期运动、科学进食等。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回顾性分析肿瘤患者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护理后血小板各参数、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护理满意度。①采用HAMA对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 评分越高, 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越严重[5]。②抽取护理后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 检测患者血小板各参数的水平, 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并检测患者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 包括: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抗凝血酶-Ⅲ(AT-Ⅲ)等。③采用本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 满分100分, ≥85分表示满意, 70~84分表示一般满意, <70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肿瘤患者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分析 回顾性分析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发现肿瘤患者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较多, 包括:①不同年龄段;②不同肿瘤分期;③置入静脉;④管道的材料、位置等。
  2. 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评分对比 护理前, 研究组患者HAMA评分为(35.61±1.56)分, 与对照组的(33.97± 1.87)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研究组HAMA评分为(19.78±4.51)分, 对照组为(24.97±4.53)分, 两组患者护理后HAMA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明显下降, 且研究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护理后血小板各参数水平对比 护理后, 两组患者血小板各参数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4 两组患者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对比 护理后, 两组患者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83%, 高于对照组的69.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肿瘤患者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较多, 本次回顾性分析发现:①不同年龄段对血栓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即老年患者更易并发静脉血栓, 这可能是由于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下降、静脉血流较慢等原因所致;②不同肿瘤分期:大量临床研究表明, 肿瘤细胞会产生其他的促凝因子和组织因子, 进而使患者血液凝结;而PICC本身也会损害到血管, 进而增加血栓的发生几率。本文研究了患者的相关数据发现, 晚期肿瘤患者治疗后, 极易增加其胃肠道反应, 进而降低患者机体体质, 甚至减少患者的活动度, 从而延缓置管侧臂活动量, 最终导致血液的凝聚而引发血栓[6];③置入静脉;④管道的材料、位置等。对于并发静脉血栓的PICC患者, 临床上应强化对其的综合护理干预, 包括运动指导、对症治疗、饮食干预等, 能够最大限度提升PICC效率, 进而提升护理质量[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 两组患者HAMA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明显下降, 且研究组HAMA评分(19.78±4.51)分低于对照组的(24.97±4.53)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血小板各参数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83%, 高于对照组的69.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潘敏[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肿瘤患者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较多, 而给予并发静脉血栓的PICC患者综合护理干预, 能够最大限度改善血栓状态, 进而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丽婵, 甘淑贞, 欧英慧.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12(19):74-76.
  [2] 喻意美. 護理干预预防老年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12(18):181-182.
  [3] 韩明霞, 高淼, 惠小娟. 多方案护理干预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的临床价值.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 25(8):1017-1019.
  [4] 李爱华, 罗容, 郭坊, 等. 肿瘤化疗患者PICC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9(10):76-77.
  [5] 张丽娜, 高玉英, 朱丽, 等. 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后保留导管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9(8):194-196.
  [6] 于倩倩, 王培霞, 王培培. 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9(6):131-132.
  [7] 张亚娜, 薛娟, 孙锦华. 护理干预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效果分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 22(6):64-67.
  [8] 潘敏. 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伴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 10(10):161-163.
  [收稿日期:2018-11-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36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