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在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当代社会,德育教育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阶段学生的价值观、道德素养逐渐定型。因此,加强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重视学生的道德培养就成为中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一项课题。
  关键词:德育教育;问题;策略;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国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今正昂首阔步走在“强起来”的大路上,时代的发展在为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为我国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需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其根源,并施以合适的解决对策,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迎合时代潮流的高素质人才。
  一.我国德育教育现状及原因
  (一)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改变
  受传统观念的桎梏,学生家长、老师往往是以学生分数的高低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学校也往往是以升学率等指标为重,在这样单一的评价指标的牵引下,德育教育难以获得发展的空间。在这种导向下,教师往往只是重视考试内容,考试科目有哪些就着重讲解哪些部分,而与考试内容不相关的内容则不加重视甚至不予讲解,抑制了学生对这方面的要求。
  (二)德育教育内容空洞,与实践脱节
  受过去陈旧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仍然固守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教学,德育教育形式与内容仍然较为落后,没有从中学生的特点出发来安排教学内容,限制了其自我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拓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其他学科相比,德育教育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更加需要落实到实践中。然而,由于德育教育在我国发展起来的时间不长,在教学内容与评价体制方面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仍需要进一步地完善。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离,德育教育缺乏系统性
  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家长与老师的配合。家长与老师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两个主体,为了保证德育教育的落实与高效,应当努力确保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一致。试想,若德育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生要爱护环境、保护资源,而在家中,学生却看到家长乱扔垃圾、浪费资源,学生看到的和学到的是两种迥然不同的行为,无法将德育内容烙印在学生心中。
  (四)教育方式简单生硬,方式枯燥
  传统的教育方式可以概括为“填鸭式教育”,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全然不顾学生未来的发展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在面对中学生时,德育老师往往仍将其视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板一眼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讲给学生,中学生思维活跃,渴望被认同,追求个性的解放。教学方式与学生特点的相互背离是无法塑造高效的德育课堂、达到德育教育目的的。
  (五)教师的德育教育方法单一而落后
  除家长外,教师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教学任务不止局限于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教师应承担起渗透德育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然而许多学校的德育工作还是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的德育渗透以及偶尔的班会时间的教育方式。此外,由于道德教育在我国发展起来的时间不长,还处于初级摸索阶段,认识不深刻,研究深度也不够,教育内容和评价机制都不健全,缺乏系统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提升我国中学德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教育改革体制,转变德育观念
  只有正确的观念才会引导正确的行为。我国中学德育教育老师面对的第一项挑战就是转变德育教育观念、变革传统的教育方式。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应试教育,相反,二者应当融合,德育的教育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仅仅凭短暂且有限的老师说教不可能达到德育教育目的。通过多种多样的探索活动,让学生获得自己的学习方法,具体到德育教育在数学的落实,(1)德育教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要生动有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2)在引领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要使学生学会思考,成为善于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人,(3)提供学生自己做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观察,培养其发展演绎推理能力,激发科学探究能力。(4)注重学生勤奋、合作、反思的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二)紧密结合学科教育
  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将德育渗教育透到教学中。提高德育的效能,避免内容的空洞,不仅可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科知识。德育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非一朝一夕可以达到,非德育老师一人绵薄之力可以实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各科老师应当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结合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为学生的德育发展保驾护航。
  (三)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老师,家庭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学校德育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没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榜样;此外,还有一些家长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忽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落实,必须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做到老师讲的、老师做的与家长做的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将正确的德育知识传递给学生,实现新时代德育教育的目标。
  (四)注重德育方法的多样性、独特化
  (1)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加强德育教育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把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以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开展形形色色的课外活动,例如诗朗诵、故事演讲等。在这些活动中,他们或说或学习唱,在丰富自己课余时间的同时,既赢得同学的尊重,又得到了老师的赞扬。例如开展主题为纪念革命先烈的诗朗诵,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提高道德水平。(2)讲教学与活动相结合通过故事编排、游戏设计、问题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把严肃、端庄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将老师从课堂的主体变为学生的支持者,随时为学生提供服务,传道解惑,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们通过参与的游戏接收所学习的内容,并从实践中受到教育。(3)人在情景中。这是一种“隐性”的德育方法。学生在各项真实的情境中,将自己的道德品质、个人修養体现的淋漓尽致,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总结学生存在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德育教育效率。
  三.小结
  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有坚实的人才基础。教书必育人,育人先育德,这种人才不单单是知识的渊博,更重要的是道德的高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应当跟随时代潮流,变革自己的德育教育理念,创新德育教育方式,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而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与实践统一、传达与疏导相结合的原则,实现思维方式从僵硬向活跃型转变,工作方法从施压型向多向的引导型转变。正确认识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改进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与时代接轨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姜玉君.关于目前中学德育实效性的几点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06,(4).
  [2] 于泳.浅析增强中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J].文化教育.
  作者简介:
  翁为科,男,(1967.12-),汉族,广东省惠东县,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数学专业。
  (作者单位:深圳市罗湖高级中学初中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30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