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做灵魂的“摆渡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有这么一句话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犹如醍醐灌顶: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是教育的根基;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是教育的灵魂。
  这让我想起有关教育的两个词语概念:“教育文化”和“教育信仰”。所谓“教育文化”,是指教育传承着人类文明,铸造人类的精神。对于我们来说,践行“教育文化”就是我们教师本身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走正确的道路,成为学生寻梦路上的指引者与支持者、成长路上的爱护者与陪伴者;而“教育信仰”是指人类对教育的育人价值和社会发展的极度信服、无限尊崇和执着忠诚,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导。真正的教育是一种信仰,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以及职业热情,在教书的同时要不断地自我反省,促使自己不断进步,在行业血脉中孕育出坚定的“纯师净道”。有文化、有信仰,教育才不会屈服于分数等窘境之下苟延残喘,才不会漠视生命价值麻木不仁,才当之无愧成为灵魂的“摆渡者”,于教育学生,我们 “渡他人”;于这份职业,我们“渡自己”。
  一、“渡人”——尽我们所能让“精神贫困生”“脱贫致富”
  1.分数会囚禁孩子的灵魂,感悟美好的事物可以令他们感受自由
  一考定终身,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活,为考试而教,当下这种“唯分数论”对孩子的未来发展究竟有多少帮助,往往容不得我们老师和家长去多想。这样的教育,就如戴维·布鲁克斯所说的那样,容不得孩子“沉迷或热衷于那些不在考试范围内的任何一个课题”,于是,孩子探究的热情被抽干,奇思妙想被扼杀,求异思维被同化,最可怕的是它会渐渐腐蚀孩子的灵魂,因为当一些孩子唯一能选择的仅是“不能输在每一考试中”,“精神贫困”的问题油然而生。
  但现实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不在考试之列。”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引导孩子学会交往,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为他们建立起健康的社会关系奠定基础。而这个目标赋予我们教师一个神圣的使命:提升孩子的品质与修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与理想追求,踏踏实实践行“教育文化”所倡导的文化精髓。
  2.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做到家校合一
  因为家庭的各种问题,造就了孩子的“不专注”“无毅力”“好斗”,这些孩子属于另一种“精神贫困生”,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问题学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不知是非、不懂羞恶,任由戾心恣意膨胀。往往家长看到的,是这类孩子在家挺好的,偶尔会玩玩手机,脾气有时候比较大。而学校这边却是:经常公开在课堂上大声吵闹,严重扰乱课堂秩序,并且多次与同学因小事发生争执,殴打同学。
  这样“精神贫困生”的“脱贫致富”责任很大程度取决于家庭教育,所以,我们首要能做的是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帮助家长掌握必要的教育方法。让家长清醒认识到:“人天生爱自由,就必须摒除野性”,而自小被溺爱和纵容的孩子,任意妄为,恣意胡闹,是不会有进步的,因为“他日后将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反对”。所以如果这类孩子不听话,大人也可以用不听话的方式来对待他,因为对所有人来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3.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精神贫困生”的产生无论是考试的分数羁绊成长,还是“有己无他”的家庭教育问题所致,从“教者”的职业角色出发,美国学者瑞克·玻斯纳的观点值得我们学习。在他看来,孔子、老子这些中国的先哲们并“没有试图更多地去教”,而是“引导学生发展智慧”。他还认为“把老师作为向导、教练和顾问,而非信息传递方,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另一部分”,所以,教师能给予这类学生的,最多就是引导,利用自己相对广博的知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提供“上效”,让“精神贫困生”触类旁通“下为”,从而给予他们启发启迪。
  二、“渡己”——修一颗善意坚强热爱学习的心灵,“纯师净道”
  在《教学勇气》的导言中,帕克·帕尔默开宗明义的指出:在有关教育的研究和行动中,有一至关重要的因素往往被忽略:教师自我的内心建设——认识自己,建立身份认同和自身完善。毋庸置疑,今天教育的窘境,是整个环境在教育发展中着存在根深蒂固的体制问题,在这样的定势下,我们教师与其埋怨体制,哀叹现实,还不如从自我剖析,自身反思做起,从每一天可以把握的改善做起。因为先“渡己”,才有可能在“摆渡”孩子灵魂的时候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1.做“纯师”
  “纯师”提醒我们做一个纯净的人,一位纯净的教师,脚踏实地地恪守本分,竭尽全力去成全他人,也成全自己,所以,“纯师”一个重要的责任就在于点燃学生的梦想。“純师”更需要一种情怀,让学生在感受来自教师本身快乐和温暖中潜移默化学习并成长。
  2.“净道”
  “师道”不存,何谈“师德”?为师者当有为师之道,“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教师观,延续着千年一脉,并成为后世人推崇的教育理念,足见我国师道之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虽然我们无法从中提炼出“师道”测评的精确标准,但却可以清晰勾勒教师这份职业的终极追求:秉师者之担当,修师道之纯净,即“纯道”。
  “净道”无法学习和培养,而是身心的修炼,也就是要求我们守护立德树人的初心,崇德修身,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蓬勃的生命力。当一位教师经历了充满喜怒哀乐的“渡人”“渡己”的体道、悟道、行道,他的职业价值便如“灵魂的摆渡者”,润物无声,从而真正登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生如逆旅一场,不过一苇以航。无论我们经历着怎样的喜怒哀乐,我们始终不要忘记这份职业所代表的一切,这一切就是梦想、远见、勇气,还有希望。它除了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外,还昭示着我们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做灵魂的摆渡者,点亮他人,亦温暖自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1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