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结合音乐要素的吟诵课程中践行美育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结合吟诵的音乐课教学传承了中华“乐教”传统
  《新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阐述是,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是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乐教”传统的基本理念,直接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中的“美育”方针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么好评草、健全人格的教育功能。
  《毛诗大序》中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所以,中国传统汉诗文吟诵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了歌、乐、舞这三个维度的审美体验。它是古人的读书和生活方式,孕育了丰厚的中华文明异彩。
  音乐教育的基本方法是一情感人,以美育人。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渗入了吟诵的方法,让学生能从吟诵文字声音过程中自觉抓住文字本身的节奏、旋律方向,乐于探究、创编,激发了学生对汉诗文的兴趣;从情感层面更加深刻的体味和理解诗词文化内涵和美感。
  二、结合吟诵的音乐课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音乐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审美体验价值;二是创造性发展价值;三是社会交往价值;四是文化传承价值。这里把“审美体验价值”放在了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通过这些审美活动,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绪、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品德,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汉诗文吟诵作为中华“乐教”传统中的根基部分,它的以字行腔、依意行调、四声对五音等方法无不诠释着中华音乐传统中文与乐的相互生发性,也展现了中国话语的优美空间感。因此,结合吟诵的音乐课教学是丰富学生审美体验的最美方式。
  三、结合吟诵的音乐课教学的具体体现和实施
  《新音乐课程课标中》指出:“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是形成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条件。”那么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过程中就包含了音乐的基本语言,如节拍、旋律、节奏、速度、和声、音色、力度、织体、曲式等这些都是音乐赖以传播表达的基本语言。
  (一)音乐课的研究基础
  只有正确的让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学习活动,学生才能够很好的使用它们,从而更好的学习但是,如何上好农村学校的一节音乐课呢?为了根据学生自身的生活、年龄特点选择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我申报了立项了中国教育学会的“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中国传统诗书礼乐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 ,目的是更加深入的研究利用中国汉诗文吟诵的文化传统,降低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切入的门槛,从而提升他們对中国传统音乐内涵的理解和对上好音乐课的信心。
  (二)音乐课的具体措施、方法
  汉诗文吟诵是用汉语语音中自有的文字声调方向和长短语言习惯,加工夸张,进而形成有节奏的朴素的音乐旋律。古人的诗是在这种朴素有形的旋律架构也就是格律生成的基础上直接吟诵出来的,听起来像朴素的歌。并不是仅仅以现代语义的文本结构思维方式构思写作而成的。所以古人吟诗,实际上都是音乐创作行为。在最初我用游戏的方式挑取与生活相关或者有主题的的平声字,也就是汉语拼音中的一声、二声字让学生跟着琴,跟着手势跟老师边划手势边诵唱。如“春天、春风、春阳”要求学生尽量拖长,并在音阶上选取不同位置去诵唱、体验。在选取仄声字,也就是汉语拼音中的三声、四声字以及古音当中的入声字,让学生体会声调的放向带来的起伏需要两个以上的音符才能完成。让学生自由的创作发挥,在不同的音高上进行尝试,体味音高的不同带来的情感效果的不同。学生学的有滋有味,并自己尝试用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提供给大家吟诵。进而让学生体会入声字的戛然而止的短促,放在汉诗文中吟诵中形成的特殊情感效果。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吟诵古诗的巧妙方法,拿过一首绝句、律诗都能够随性吟唱,培养了对中华传统文化中汉诗文的更深的美感体验。
  吟诵过程中形成的气韵舒张,也能够锻炼学生歌唱气息。所以我在为学生做合唱训练准备的时候,都采用古诗吟诵加特殊节奏的形式组织热身和发声训练,效果比较好。比如,用一首《登鹳雀楼》让学生看我给的手势,如果握拳就唱“u”如果张开手就唱“a”。在诗的句尾出都出“u”的手势,不固定的在各个字的位置变换手势。既锻炼了学生与指挥的配合度和专注度,也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的母音训练结实通透,气息流畅。学生也特别乐意学,每次训练都玩的很开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73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