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育教育在高校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美育是我国全方位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下,美育教育广泛开设于各个阶段,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所涉及,从中能够看出当今社会对美育重要性的认知,这与素质教育核心理念不谋而合。本文就高等院校美育教育展开论述,简单分析美育教育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在最后对美育教育在高校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美育教育;高等院校;大学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高等院校是培育高水平人才的基地,所谓的高水平人才必定是符合社会发展所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可以看出,美育对于塑造全方位的人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高等院校开设美育课程,开展美育教学工作成为大学生实现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肯定了美育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倡导各大高校将美育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来,由此可以看出美育教育对于高校教学以及大学生个人发展的深远意义。
  一、什么是美育
  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即关于美的价值教育的简称。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美育教育成为我国全方位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借助美育教学,受教育者能够初步认识美、了解美,并在现实生活中去感知美和发现美,继而创造美。新时代中,素质教育核心理念对于美育教学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样,对于高等教育工作而言,美育的重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只有美育工作做到位了,才能够为我国社会发展培育出优秀的大学生人才。
  二、高等院校美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认知方面,存在误区
  笔者发现,在部分高等院校中,教学管理者对于美育的价值认知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有的教师简单地将美育理解为艺术类的审美教育等,正是由于这样的认知误区,从而导致在美育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方向的失误。有的高等院校对美育教学成果设置了同其他学科一样的等级评定体系标准,通过学生掌握的技能判断美育的教学效果,这显然是同美育教育的核心理念相悖的。再就是部分教师对于美育教学价值及影响力缺乏深层次思考,致使美育课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专业度方面,有待提升
  美育教育自成体系,对于教学者的专业度有一定的要求。然而,当下很多高等院校中的美育课程专业度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状,一方面,在师资配备上,有的高校美育教师并非美术、音乐等相关专业出身,兼职教师教授美育课程显然缺乏专业水准;再就是,部分美育教师为应届博士生,尽管具有专业的美学知识储备,但缺少专业的教学能力,从而致使美育课程教学进度迟缓、难以把握课堂教学节奏等;最后,有的高等院校在美育课程的侧重点上不够专业,偏重技能培育,从而忽略审美的本质教育,这是难以真正实现美育教育目的的。
  (三)教学过程方面,教与学不同步
  任何学科教学过程的开展都应当充分考虑教学实际,也就是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文化背景以及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有所了解。但是,笔者发现,很多高等院校的美育课程教学大都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并且由于高等教育之前以智育提升为主,普遍缺乏美育教育,因此,大部分学生对于美育课程认知度较低,专业水平较弱。这种粗放式的高起步教学过程,无疑会加剧教与学之间的脱节,学生的学习倍感吃力,课堂效果难以达标。
  (四)教学内容方面,缺乏深度
  在部分高等院校的美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缺乏深度的显著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团队中缺乏专业水准的美学人才,从而导致在课程教学中无法深入开展,诸多院校的美育课程往往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这无疑不利于大学生美学素养的拔高和课堂效率的提升。
  三、高等院校大学生美育的创新对策
  (一)强化教学团队,完善教学资源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因此,对于任何学科的教学工作来说,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高等院校应注重美育课程人才教师的培育,一方面可以聘请专业的教师,为现有教师团队注入新的血液;另一方面,对于现有的美育课程教师要强化培训工作,教师自身也要树立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的意识,从而在美育课程教学中有所提升和突破。再就是,美育教育离不开相应的场地与设施,这样学生的美育学习就不会成为纸上谈兵,而是在现实中感受美的教育。
  (二)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对于大学生而言,美育课程的教学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想要提升高校美育的教学效率,理应优化当下的美育课程教学体系。一方面,高校教师要有流畅且清晰的授课思路,针对于学生审美的个体差异性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如合作教学、分享教学等广受学生青睐的教学方式加以采用。这样能够激发大学生对美育课程的学习热情,为循序渐进的美育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美育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对于大学生的美育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触摸、动手制作以及亲身体验等无不对于学生审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具有显著效果,例如,最近流行的《如果国宝会说话》栏目中,琳琅满目的艺术品之美足以令人窒息,若是能够去博物馆一睹芳华,必定令大学生感触万分,这种效果是单纯理论讲解所不及的。
  (三)践行学习资源共享理念
  新时代中,各种高新科技应运而生,信息化时代,艺术、音乐等讯息更是呈现出井喷的发展態势。这些网络资源对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起到直接的作用,因此,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掘互联网资源,美学教师要充分做好教学资源的筛选及引导工作,对于符合社会价值主旋律、积极健康的美学素材进行分享和交流,对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糟粕予以取缔,避免其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产生不利诱导。   (四)探索美育教学新方式
  对于美育教学工作来说,教学方式的选择可以说是多元化的,模式化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对美育课程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会降低美育教学的课堂效果。因此,高等院校的美育课程教学理应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可以借助集聚声光色展示的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将美育课程延伸到户外,如省博物馆,欣赏古代名画;或是到户外踏春写生等,在一言一行、一笔一画中追寻美的踪迹,感悟学习、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美。这样,多元教学方式既能够极大程度地刺激学生深入美育课堂中,更能够推陈出新,为美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思路。
  四、高等院校美育对大学生的作用
  (一)切实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出色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应当具备一定水准的审美素养。这其中就包含了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审美感,大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离不开高等院校的美育课程。在大学中,高等教育的美育课程体系涉猎广泛,不仅重视对学生的初步审美思维的养成,而且对其思想净化以及品质完善都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也正是通过高等院校的美育教育,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素养得以提升。
  (二)激发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模式
  我国教育部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高等院校的教育应当立足于国家创新体系这个目标,从而依托校园资源各项优势培育出具备高水平且拥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高等院校在开展美育教学的时候,要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大学生个体的创造性思维,这是因为美育课程中的诸多内容如音乐艺术欣赏等能够诱导学生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水平的提升,其艺术感知力以及审美水平也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学业、就业等方面的提升。并且,高等院校美育课程对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模式的培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无形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陶冶大学生的高尚情操
  人类个体的情操源于社会实践以及艺术教育熏陶,我国知名美学大师宗白华在其代表作《美学散布》中提及,世间一切美之光皆来自于心灵之美,若是心灵不美,那么世间万物都不会是美的。因此可以看出,美的教育对于人的高尚情操培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等院校的美育课程,其教学目标包括了培育当代大学生的高尚情操,通过系统的美育课程,大学生可分辨人生中所有美的时刻,辨别美的不同层次与属性,如男性特有的阳刚之美及女性的阴柔之美等,从而对个人心灵的净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大学生以美怡情,调节自己的情绪,消除不良心理,为塑造懂美、追求美以及具备高尚情操的大学生创造条件。
  (四)塑造大学生健全积极人格
  大学就是一座象牙塔,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都在这样平和无争的环境之中。因此,大部分高校的学生普遍缺乏社会阅历,但是他们极具个性,特别是当下的95后/00后新生代大学生更是标新立异,在个人审美上别具一格。通过开设美育课程,能够有效引导大学生的审美基调,不至于其个人审美意识和价值观走向偏锋,例如功利化、世俗化以及激进化的审美,都不利于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高校美育以美之名对其进行教育,以美启真求善,从而唤醒大学生积极而健全的人格。
  (五)培养大学生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当下很多高校中,特别是国内的985/211类知名高校中,汇集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因此,可以说现代的高等院校如同一个小小的联合国,不同民族、肤色以及语言的人们在一起学习,也就使得不同的文化、信仰以及审美必然存在着碰撞甚至冲突。而高等院校通过开设美育课程,能够向大学生介绍囊括古今中外不同关于美的主题与事物,一方面能够促进多元审美文化的大融合,同时还能够通过宣传华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提升国内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当代大学生将以华夏文明的博大之美树立自信心,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行动中来。
  五、结语
  总之,高等院校的美育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个人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正是通过美育课程的完善,学生群体才具备了审美能力,认识到生活中乃至人生成长过程中不同的美,为健全人格、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等保驾护航,也为培育国内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敏,曾繁仁.高校大美育体系的现代化建构[J].中国高等教育,2017(4).
  [2]胡智锋,邓文卿.站在适应人类社会發展角度重新审视高校美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7(4).
  [3]石懿,杨德祥.大学生美育现状及实效路径研究:以四川省高校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