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如何学会关注他人、认真听取他人的讲话是很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其作为一个教学的重要部分。
  一是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如在教学五年级“相遇问题”中,我安排几个学生表演相遇问题中的几种不同的情况——追击、同向、反向、还剩多少才相遇……配之形象化的动作,学生十分感兴趣。
  二是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与练的结合。讲授要通过练习消化理解但是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也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涣散注意力。因此,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在讲授讨论中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使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四是要求学生倾听别人发言时,注意力要集中,不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要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或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回答,想想是否正确,有没有补充的意见或问题。
  二、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习惯
  “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数学书需要重读、精读、巧读。学生在读课本时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做到“三动”即动脑、动笔和动嘴。读题时要让学生积极的动脑思考题目的关键部分,动笔圈画出题目的关键词语,动嘴读出题目的主要条件和问题。如在教学概念"质数”时,要及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文字,并强调其中的关键字。
  除了指导学生读课本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在阅读课外书的同时,发现课外书中以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也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培养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做到肯于思考、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一习惯的培养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
  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如在教学“数的整除”中的“能被3整除的数”时,先由教师表演,让学生任意出几个数字,教师马上判断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并让学生验证,再让学生讨论教师是怎樣判断的,由此引入本课学习的内容。
  (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发学生深刻思考
  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习惯,还必须在引发学生初步养成深刻思考数学问题习惯的基础上.如在教学"两种分法"时,可让学生准备好8个正方体,要求学生把8个下方体一个一个地分成4份,每份几个?8个正方体,2个2个地分,能分成几份?学生通过自己的摆弄,清楚地知道都是要分8个正方体,但分的方法不一样,第一种分法一个一个地分,分成4份。第二种分法必须2个2个地分分成了四份就是看8里面有几个2。有一个2就是一份。有4个2就是4份。虽然都用除法计算。但表示的实际含义截然不同。这样通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动手实践,既加深对两种分法的理解又弄清了等分除与包含除的区别,为学生学习除法应用题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教师想要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首先要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再次,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例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17-8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17减去8得多少,但如果老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1)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4)8再添上几就是17?(5)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最后要会说会记。
  (三)鼓励学生主动质疑
  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学生大多存在胆怯心理,不少儿童往往有了疑难问题不愿提,不敢提,更多的孩子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对疑难问题并未意识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则要设疑。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发言,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学生有了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愿意与伙伴交流,交流又会促进思考。
  四、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
  大纲指出“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说明理由”。思考是否正确,是否有条理、有根据,还要靠思维的工具——语言来检验。因此,在教学中,要多为孩子创设说数学的机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观点、看法与思路。对话时要有意识的激发帮助孩子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习惯。如“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因为……所以……”。要求孩子说完整的话。
  如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要求学生说出9+5的算理,很多学生都这样说“9到10缺了1,所以先到10那里拿1,然后把9和拿来的1加起来等于10,最后10再加5里剩下的4就等于14”。学生的表达虽然能把算理讲清楚,但表达罗嗦缺乏简洁性。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说“因为9加1等于10,所以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再加4就等于14”。这样让学生用简洁的表达说算理,使学生条理清楚,思维深刻。不仅培养学生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还使学生的思维程序优化进程大大加快。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如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后,课堂小结时提问;“这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课的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培养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体现能力的主要手段。
  首先要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同时紧紧把握住演算草稿和检验答案这两个细节,对学生强化态度的严格要求。其次,做作业要提高速度。
  六、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学生练习中有很多错误就是山于没有认真审题所造成的。
  要克服这些毛病,首先要做到仔细读题,了解题意;然后仔细推敲语句,准确理解题意,根据要求列出算式。如判断题,要弄清题里每一个字、词、符号的含义,与己掌握的数学概念进行比较;做选择题时,先要弄清楚题目的要求,再求出正确答案后直接进行选择,也可以用排除法间接进行选择。
  如王芳家十一月用水14.5吨,毎吨水的价格是2.30兀,王芳家十一月要付水费多少元?正确需14.5×2.30=33.35(元)。错误14.5×2.30=333.5(元)。粗心的学生把积的小数点点错了,试想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月要付那么多的水费吗?等等不一而举,长此下去错误积累严重。通过认真审题可将此类错误大幅减少,做题效率提高。
  七、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上,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查上。对解答过程中的检查过程是一个重新认识、反思自己、巩固知识的过程。
  要培养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如:在计算中,不要抄错数,不要计算错。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同时整个过程要写的工工整整。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八、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指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怎样培养?第一步仅要求学生习惯先读一遍课本。第二步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笔记。第三步开始自学书中例题的解答。第四步尝试课后练习。第五步是书写预习体会,提出疑问和探讨的问题,标注自己的不同见解。
  九、培养数学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能力的基础。如果没有较强的记忆能力,那么,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都不会得到很好的展示。所以就更体现了重视记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要培养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如口诀记忆法、图象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系统记忆法、类比记忆法、规律记忆法等。
  其次,要结合记忆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训练学生进行记忆并进行应用。
  譬如,在学习《角》这一内容时,采用如下记忆方法:
  理解记忆法如直线与平角的概念,重点理解它们的区别直线是一条线,无端点及顶点,而平角是一个角,平角有顶点和内部,而直线没有。
  规律记忆法如周角、平角、直角,只要牢记其中的一个大小,在記住它们的倍数关系,其他两个角的大小也就记牢了。结合图形特征记忆,如角平分线概念,每当看到角平分线的字样,头脑中便显现出图形,就十分容易记住他们的两个本质特征:(1)是一条射线,且以角的顶点为端点,在这个角的内部;(2)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这些方法都有利地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总之,“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秘诀!是成才的基石!”。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身。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坚持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等手段培养学生听课、阅读、思考、质疑、预习、书写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为确保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05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