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探“家园共育”的现状及管理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现状的分析
  (一)家园共育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近几年,各地园所的家园共育搞得如火如荼。如,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虽形式多样,但实际收效却值得深思。其主要表现在家长学校流于形式,涉及的教育理念、育儿方式等可操作性不强;家长委员会成员不能参与到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中,不能对幼儿园的发展有所助益;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幼儿园多居于领导者的地位,导致很多家长被动服从,不能合理的调动起参与幼儿教育的积极性。
  (二)家长被动服从,参与性不高
  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幼儿园就应该归老师管,幼儿在园期间,老师就是他的“监护人”。他们并不与老师主动沟通,只关注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关心整个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同时,更多的家长认识不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更不知该如何参与家园共育。大部分的家长成了幼儿教育的“旁观者”“学习者”,他们仅仅从形式上参与了幼儿教育的活动,并未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家园互动。
  (三)家园共育的层次水平低
  我们大部分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只停留在沟通了解水平,很少有家长能够参与到幼儿园的日常运作管理中,更别说是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了。这些低层次、小范围的参与,只是家园共育的第一步,家园合作共育的深度和广度需继续增强。很多一线城市的省级示范幼儿园家园共育开展的层次较高。家长经常参与幼儿园的日常事务运作,如到幼儿园义务工作、协助幼儿园开展活动以及参与决策等。在提高我区幼儿园家园共育层次水平上,我们可以借鉴这样幼儿园的有益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在更高层次上开展有本地特色的家园共育。
  二、家园共育主体人物的定位
  (一)家长的定位
  我们新型的管理策略中,家长不该仅仅是“旁观者”与“学习者”,应该倡导他们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自愿参与者”。幼儿园可创设家园共育的组织机构,成立家长管理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及家长义工团。选择各类成员时,应兼顾家长的年龄、性别、职业、教育背景等各方面的要求。成员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不同类型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需求,真实反映家长的意见或建议。以家长委员大会、义工团进课堂等为载体,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以家长管家长,以家长促家长。让家长也成为幼儿园管理的参与者,成为幼儿成长的见证人、陪伴者以及幼儿的教育者。
  (二)教师的定位
  幼儿园教师是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育工作者,她们不但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同时还是科学育儿观的宣传者。教师应该站在家长的角度,主动与他们沟通,引导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并与家长共同解决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家园共育的关键是家长与教师相互协调与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其中的“共”字表明:家长和教师一样,是幼儿成长的主体,二者之间是合作互助的伙伴关系,没有主次之分。教师和家长的共同目标都是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所以家园共育应是一种双向合作、互惠共赢的互动过程。
  三、家园共育的管理策略
  (一)建立有效的家園共育管理制度
  幼儿园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家园共育管理制度,以此来约束年龄特点、文化素质背景、教育观念不同的家长与教师。除了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级管理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外,幼儿园还可根据本园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使家长和教师明确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以制度促使家园合作。
  (二)继承传统的家园共育管理优势
  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要取得同步,沟通、交流、互通信息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首先要把传统的沟通模式用好。如面谈、家访、电访这些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家园练习册、家长问卷、家长园地这些简单直观的方式,都是幼儿园多年积累下来的有效做法,简单、直接,也是这些传统沟通方式的优势,在探索新型沟通方式的同时,传统的方式我们也不可丢弃。
  (三)多渠道的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沟通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与普及,除建立幼儿园网站以外,幼儿园还应根据家长的年龄和文化素质的不同,建立多渠道的家园沟通模式。如创建家园博客圈、园级微信公众号及班级微信群、QQ群等,这种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沟通涵盖范围广、信息更新周期短、信息反馈及时具体,使家园沟通更频繁、迅速。
  (四)母亲会所
  母亲会所是由幼儿园组织的,以幼儿母亲为参与主体,在固定的场所以某种形式为依托,通过教师组织的情景化交流活动,引导幼儿母亲全面关注和参与孩子的教育,提升母亲的教育教研水平。母亲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在家园共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教师扮演母亲会所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参与经验交流以代替原始的说教模式,强调了组织者与参与者的平等地位,建立“没有专家,只有大家”的学习共同体。
  (五)家庭小队
  家庭小队的组织特征与瑞吉欧教育中的社区幼儿教育委员会的特征有相似的地方,家庭小队与其相比,规模更小一些,不是正式群体。它是在幼儿园组织与帮助下,一个班级的幼儿家庭,三五个家庭组成一个小队,幼儿家庭以小队的形式与幼儿园共同协商如何促进幼儿的发展,它是一种家园合作组织机制。成员家庭凭借“小队”,形成一个交流、讨论平台,各家庭对于幼儿园的基本看法、建议、参与活动的具体感受,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被共同梳理,适度放大,明确反馈;同样幼儿园也可以运用这个平台,提高各个家庭对幼儿园教育的关注度,也可以获得更多、更真实的对于幼儿园保教活动评价的信息,使幼儿园更了解幼儿与幼儿家庭,幼儿家庭也更了解幼儿园。
  “家园共育”这一课题在幼儿园是永久存在的,在今后的不断探索下,家园共育的管理策略还会向更深、更广度延伸。所有的方法与策略都是为更好的与家长沟通,使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使学前教育稳步前进所服务的。“共情”也是家园共育不变的精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0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