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选择语用点,培养小学生语文语言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组织学生展开语用训练时,要找对适合的语用点,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语用点的选择要具有真实性,能唤醒学生的内心情感;要具有精当性,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要具有巧妙性,能促进学生理解;要具有准确性,能促使学生能力提升。这样合理选择语用点才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点;语言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展开语文实践。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重中之重就是引导学生展开各种类型的语用实践活动。在学生的阅读中,会获得不少语言材料,如果不及时运用,就会失去存在价值,无法将消极语言转变为积极语言。因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从课文中寻找语用点,引导学生合理展开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真实,唤醒内心情感
  在选择语用点时要注意真实性,也就是说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切入学生的真实生活。我尝试找到课文内容和学生真实生活之间的通道,并组织学生展开语用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说,能唤醒其内心的真实体验,语用实践的效果自然会更好。在指导学生阅读六年级下册第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鼓励学生找出描写小女孩生存状态的句子,学习如何更好地描写人物形象。为了让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入,我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进行联想。如,提出:“如果是冬天,大家光着脚走路,会是怎样的感觉呢?文章中用怎样的词句描写小女孩的状态呢?”在联系自身的情感进行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哆哆嗦嗦、蜷着腿缩成一团”等词句描写了怎样的状态。此后,我又鼓励学生展开写作活动,尝试描写一种感受。除了“寒冷”以外,学生可以尝试描写“饥饿、炎熱、悲伤”等身体或心理的感受。在真实的体验中,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了提高。我积极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展开思考,并尝试进行语言表述。不少课文中都有能唤醒学生内心体验的部分,让学生有话可说,语用实践的效果就会得到提高。
  二、精当,模仿表达方式
  在一篇课文中,语用训练的点可能会有很多,但是课堂的学习时间有限,不可能对其进行逐一训练。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选择语用训练点,让其更为精当。在教学中可以围绕文体的特点选择更适合课文的表达形式,让学生展开模仿,这样的语用训练会更有针对性。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2课《匆匆》一文中有不少修辞手法,如果一一指导学生展开仿写,则训练项目过于分散,学生的训练效果会受到影响。我指导学生抓住其中最精彩的排比句进行分析。学生尝试模仿“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进行创作,思考排比句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才能写好排比句。除了根据文章的文体特色选择适合的语用训练点以外,我还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合适的语用训练点。这样也能做到让语言训练更有针对性,能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得到训练,得到进步。
  三、巧妙,深化文本理解
  在选择语用点时,还要注意尽量产生“1+1>2”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除了要选择那些能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训练点以外,还要优先选择能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深刻理解的语用点。这样就能将各种教学内容渗透到语用训练中,教学效果会更好。六年级上册第1课《山中访友》一课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拟人手法的使用,作者将各种山中的事物比喻成了自己的好友,体现了深厚的情感。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分析作者如何选择合适的词汇进行创作,展现出事物的特点,而且还鼓励学生尝试在分析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深化其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如,可以让学生找出作者形容“老桥”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何要选择“德高望重、弓着腰、俯身凝望”等词句,这些词句是否能准确地展现老桥的特点。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说说作者如此描写有什么特殊的情感。学生不仅理解了作者选词的手法,而且体会到作者对于老桥怀有深厚的情感。在展开语用训练时,可以将文本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等其他教学内容融合在其中。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升,也能让学生深入到文章内部,挖掘文章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四、准确,实现螺旋上升
  在选择语用训练点时,还要注意语用点的难度要循环上升,而不要追求一蹴而就的效果。也就是说,要针对学生的年级和能力选择更准确的训练点。如:低年级进行句子的训练,中年级进行段落的训练,高年级进行构段成篇的训练等。这样能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学得更为扎实、透彻。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时,由于学生已经进入了高年级,对于词句的理解已有一定的深度,在此时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分析文章的语篇结构上。如有学生提出:“文章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贝多芬写过《月光曲》,第二部分写贝多芬听到琴音,第三部分展现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第四部分体现倾听《月光曲》时的联想。”我引导学生思考:“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紧紧围绕《月光曲》展开?”又如:“作者如何在写作中将贝多芬的心情变化和文章的情节发展融合在一起呢?”又如:“在文章中哪些部分是联想,哪些部分是写实呢?作者如何将这两个部分融合在一起进行创作的呢?”这些问题都围绕文章整体展开,学生可以将课文作为例子,思考如何谋篇布局,在自己展开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尝试运用类似的手法,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在选择语用点时,要有年级意识,明确教学目标,这样选出来的语用训练点才会更为准确。学生可以在最靠近自己最近发展区的地方展开语用训练,其学习能力就会得到逐步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合理选择语用点,在基于文本特点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选择语用点。这样才能让语用点的选择更为准确,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建构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冯咏梅.谈谈语用训练点的选择[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7(3):15-15.
  [2]姚兰青.语用训练的“忌”与“宜”[J].广西教育,2017(25):79-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29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