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低年级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教书育人一直是教育事业永恒不变的主题,教授学生知识是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需要教授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培养其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能提升学习效率,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才能不断进步,在社会上保有竞争力。因此,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小学教育 学习习惯 实际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低年级处于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该阶段的小学生个性还未形成,对世界的认知也较为片面,换句话说就是一张白纸,而教师需要抓住这个时间段,在“白纸”上为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对目前小学生的学习现状加以分析,并从切实的角度提出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相关策略,希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1学习习惯特征分析
  1.1学习习惯定义
  中国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这么一句话:“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通过反复的联系产生的行为特征被称之为“习惯”,在中国古代对学习习惯就极为重视,学生上课睡觉,上课不专心都会被老夫子加以惩戒,为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曾经说过:“养其习于童蒙,则作圣之基立于此。”意思是学习习惯都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所以教师必须分析学习习惯的特点,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客观来说,学习习惯就是通过后天不断地去做某一件事情形成的一种行为特征,当习惯养成之后,不需要外界力量的影响,就能通过自己的思维自觉地进行与学习习惯相关的行为。
  1.2学习习惯的特征
  通过笔者的研究分析,认为学习习惯具有以下四个特征:首先第一点,学习习惯具有很强的指向性,我们通常用右手吃饭、写字这也是一种习惯,但是这种“常规”习惯并不具备指向性,而学习习惯是指在养成习惯后会针对性的做某一件事情,由此可见学习习惯的“指向性”。第二,学习习惯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学生在养成学习习惯之后,在生活中遇到了相应的学习场景,就会不由自主的生出想要学习的想法,这称之为学习习惯的“表现力”。第三,学习习惯的“长久性”,这里还是以惯用右手举例,所有的右撇子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一辈子都会用右手吃饭写字,学习习惯也是一样,在没有外力的干扰之下,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不会改变的行为特征。第四,学习习惯还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心理性”,首先学生要接受了这种行为模式,从而才会去反复的练习,因此学习习惯也是学生内心想法的体现。
  2当前教育模式的弊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部分学校已经开始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还有很多学校依然在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下,学校大多以“应试教育”为中心思想,教学过程中一切都围绕考试成绩来展开,课堂教学通常缺乏趣味性。这种教育模式会导致学生对教学的抵触情绪,甚至部分学生还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厌学心理。一旦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就无法从内心上接受学习,学习习惯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3培养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实际策略
  3.1课堂教育培养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处于学习生涯的开始阶段,该年龄段的儿童行为习惯基本都来自于模仿身边的大人。在上课时,老师可以首先对学生进行学习行为训练,通过建立课堂规矩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比如,在上课开始阶段老师要告诉学生,上课发言一定要举手。并且告诉学生,这是为了尊重其它上课的学生,同时也是为了尊重自己。举手的时候要略高过头顶,在举手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发出声音,避免影响同学学习。发言时站姿要端正,口齿清晰。教师可以将生硬死板的规矩“活”化,通过编排儿歌的形式,加强学生对规矩的记忆力。比如,“上课铃声响,座位上坐好,双手放桌上,静等教师把课上”“上课进行中,姿势要坐端”等等,通过儿歌的形式首先让学生记住规矩,通过规矩养成学生的上课习惯。
  3.2奖惩教育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所以对事物的好奇心重。贪玩、好动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特征。针对这些特点,老师需要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在课间将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善于观察学生下课时的举动,对学生好的表现要加以鼓励,对坏的表现要加以教育,使其改善自身的不足。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低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教师的奖惩话语所影响,合理的褒奖语言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而适当的严厉教育能够让学生明白什么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是非观。因此,小学低年级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平日里的一举一动,善于用眼神、语言、动作对学生的行为加以暗示,以此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
  3.3思维习惯的培养
  传统教学中,通常是老师单方面讲述课堂知识,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听讲,这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想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就需要了解学习习惯的“思维性”,从改变学生的思维入手培养其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多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主动对课堂知识进行思考,进而让学生从内心上接受学习。在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正确性以及必须性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
  3.4阅读习惯的培养
  经过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目前的人均阅读量大约为人均一月仅有0.7本,而发达国家的人均阅读量一周就有5本,况且通过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量,培养其文化素养,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重要的意义。苏联的(下转第31页)(上接第29页)某教育学家曾经说过:“让学生学习变好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一直阅读。”但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必须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趣味课外阅读的形式,激发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在班级上建立图书角,通過老师对书籍的筛选,在图书角放置适合低年级小学生的读物。教师可以布置收集故事的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有趣的故事,在班上读给同学们听。通过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督促,培养起学生对阅读的习惯。
  3.5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
  低年级的学生习惯通常都是对成人或者同学身上模仿而来,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模仿对象,为学生建立起榜样,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这一点上,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通过自己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工作效率的改善,在学生面前树立正面的教师形象。还可以通过树立学生的同龄榜样,让学生之间互相模仿,老师通过对学习认真,学习习惯好的学生进行褒奖,让学生知道怎么样做是对的,从而让学生对其加以模仿,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提升受褒奖学生的自信心。
  3.6教师与家长的配合教育
  学生每天所面对的环境除了学校,还有自己的家庭,因此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同样重要。老师可以通过开家长会的形式,在家长会上让家长明白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改变家长在传统教育下以分数为主的观念。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网络平台的形式,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对学校的教育进行辅助,让布置的家庭作业能够更好的完成。其次,教师还需要要求家长在家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改善自己生活中的不良毛病,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通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共同配合,才能让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是培养良好学习学习习惯最好的时间段,小学低年级教师要抓住这个阶段的教学,通过对实际教学情况的分析,开展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以及品德素质,为学生建立起人生的方向标,教导学生正确的是非观,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且,教师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通过双方的联合教育,让教学计划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沈苏英.低年级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7):125.
  [2] 张君春.浅谈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J].速读(中旬),2016(04):32-33.
  [3] 李凤琼.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语文课内外,2017(32):76.
  [4] 丁颖丽.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6(0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83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