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家校合作用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小学教学当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健全的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校合作能够使得家庭与学校共同发挥作用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事半功倍。本文就家校合作应用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必要性和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家校合作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具体实施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当中,家庭和学校是两大关键因素,缺一不可。在现代教育中,对心理健康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而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在拉近学生与教师距离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为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体系添砖加瓦。
  1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1.1有利于提高教育者素质
  家校合作应用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当中,要求家长和学校在对小学生教育这方面内容协调,方向一致,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起到教育双方的互补作用。但是由于教育者素质方面的限制,特别是在一些薄弱学校,大多数家长自身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将家校合作应用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通过与学校进行交流分享经验,从而掌握一定的教育技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此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从而一个比较全面的眼光来认识学生,有利于客观地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避免在教育过程当中采用错误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1.2有利于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以往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很小,家长对此方面教育也容易忽视。但小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年龄特征较为明显,可塑性强,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性格的重要阶段,家长在此时应注意言传身教,建立与孩子的有效的沟通渠道。因此通过家校合作这一方式在加强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通过学校与家庭两方面相结合,从而形成全面的教育体系,可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反之,学生与家长的良好沟通也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
  1.3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小学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通过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健康的三观和素质。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也在渐渐的深入小学课程教育当中。小学生的学习难度逐渐加大,学习压力也随之越来越重,不少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在逐渐增大。因此,将家校合作应用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举措刻不容缓。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小学生的抗压能力,减轻学生们的学习压力。
  2家校合作用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2.1家长和教师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根据调查我们了解到:尽管很多家长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小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很少有家长真正的付诸于行动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家长都有一个错误的意识,那就是认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归学校管的,一些家长仅仅注重与学生的语数外成绩而忽略了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正是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变大,也阻礙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
  2.2过于注重学习成绩
  当今的教育体制使得在小学阶段,家长和教师相比较于学生的心理问题,普遍更关注与学生的成绩。由于班级成绩、排名等与许多教师的利益相挂钩,因此教师普遍十分关心学生们的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而对于家长来说,由于学生的成绩决定了学生之后的前途命运,家长对于学生的成绩往往过于关注,因此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投入的时间就相对较少。
  2.3应用系统缺乏整体化
  当前将家校合作应用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家长与学校两者的联系,从而进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但由于没有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系统进行综合的管理,这也使得家校合作存在着其短板,如何真正的利用家校合作的优势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问题仍然需要学校的管理人员以及教育工作者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2.4缺乏专业人士指导
  通过调查研究当前家校合作应用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学校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方面的教师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存在着教师缺乏经验以及理论知识等问题。没有形成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缺乏一定的实践。
  3家校合作用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加强家校合作观念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应当完成的事情,即使家长对于学生的成绩比较关心,那也只限于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忽略,甚至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在学校内部教师对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也存在着偏颇,一些教师认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进行语数外三门课程的学习,而作为教师的职责是向学生传授本课程的知识并为学生答疑解惑,而家长才是缓解学生心中压力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家长和教师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部分相互推脱,认知不清,这也导致家长和教师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交流不到位。在当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当中,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应当共同担起责任,认识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家校合作这一教学方式推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进行,作为学校应当纠正家长的错误心理,通过与家长交流,发放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手册来加强家长的认知度,双方应当及时进行意见的交流,加深沟通,从而实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3.2加强家校活动机制
  将家校合作应用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会涉及到学生、学校、家长这三个方面,因此在进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一定不能一蹴而就,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建立科学的活动机制来巩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从而进一步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开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加强联合活动机制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活动,如聘请专家为家长办讲座,召开家长育儿经验交流会,主题亲子活动等,都能够为家校沟通提供良好的平台,这样一来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指导。例如,当很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因为学习压力大或是学习成绩不理想时,我们可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和学校应当及时的进行沟通,讨论问题的细节,展开有效的解决策略。在学校,教师可以通过表扬、激励、打气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家庭,家长可以通过家庭互动的形式,讨论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也可以通过兄弟姐妹的安慰缓解学生的不安情绪。   3.3改进教学评价体系
  家校合作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因此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不能够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评价孩子的尺子不止一把,学生的能力千差万别,因此家校合作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学,应当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在首位,所以我觉得应该从教育性、差异性、主体性和发展性这四个方面来建立家校合作的教学评价体系,做好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和引导工作,从而使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效率。在2011年新接的四(4)班有个叫司徒浩的孩子,他整天都是紧握拳头,脸红耳赤,瞪圆眼睛,怒视四周,嘴里喃喃自语,典型内心灰暗的性格。我几乎天天接到关于他的投诉,不是打人就是破坏公物,屡教不改。通过家访和多方了解情况后知道司徒浩由于学习成绩十分差,经常打同学。鉴于这种情况,我与家长沟通好,达成共识后,把孩子的学业标准降低,先进行人格的塑造。一是每次司徒浩随意打人后,先不找家长反映情况,而是好好和他聊天,让这只竖着刺的“小刺猬”冷静后,再委婉地进行批评教育,让他了解到自己的错误。二是司徒浩如能完成某些作业等小小好的转变,及时给予肯定。慢慢地,孩子打人的行为减少了,被批评时已能低头认错了。三是开展针对性的主题班队会,从意识上潜移默化。到五年级时,同学们渐渐地接纳了他,一向独来独往的他开始和同学一起玩耍,他的脸上有了微笑,眼神柔和了。老师的肯定,同学的接纳让孩子的生活有了阳光的照耀,不再阴暗了。六年级后,司徒浩再没有被投诉现象,还积极参加了班级活动能主动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东西,我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3.4创新教学模式
  通过学校自上而下的教学政策模式改革,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应当充分的运用为课堂的教学,通过微视频,丰富心理健康教学的内容,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运用多种设备观看微视频来达到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点的掌握以及课后复习的目的,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的局限性。因此我建议学校应当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来鼓励心理健康教师运用微视频进行教学,也可以通过资源库的建立,比赛等等的模式来整理教学资源,建立与课堂教材相适应的微課堂资源库,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建立以新媒体教学为核心的教学环境,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应当完全的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之下,进一步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使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学更加具有效率,进而建立一个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接受知识,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家校合作用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迎合大众的要求,不断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此外,还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地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 杨越,赵颖,鞠微.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开展研究[J].科普童话,2018(15):33.
  [2] 田敬国,于林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途径[J].长江丛刊,2018(08):298.
  [3] 韩美超.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个案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83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