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先带领学生探索掌握一定的知识点,然后在习题中加以运用。一方面,对于新知识有个巩固提高的过程;另一方面,彰显了学“有用的数学”这一理念。然而,学生在前半部分学的时候体验不到数学的价值,激发不了学习兴趣,后半部分运用的时候因为前面的掌握不牢固而力不从心。因此,把学与用合二为一,在用数学中教数学是解决目前困境的创新途径,从而实现在用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的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可以从结合教材选好切入点创设情境、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空间、适时给予引导与评价、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等方面进行教学,把枯燥的数学课堂变成一个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次次妙趣横生的探索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用数学;学数学;基本路径;方法创新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在课堂教学形式、学生主体地位和学生注意力的激发等层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即在用数学的过程中教数学,选好切入点,把课堂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并与学生一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达到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进而实现掌握知识和培养兴趣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开展。
  一、创设切合实际的教学情境
  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应该致力于让学生可能经历过的,并对此产生过困惑,以让学生体会到问题解决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例如,在教学“除法计算”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仓库保管员要把76把扫帚分给4个劳动小组,可他被来来往往的人员吵得头晕脑胀,我们能帮他分好东西、记好账吗?在这里,笔者之所以创设了仓库保管员的情境,是因为平时我们创设的情境大多只是让学生如何分,学生不理解:明明分东西,为什么在竖式计算时既有乘,又有加,导致很多学生掌握不好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而笔者创设了仓库保管员的角色,必须要及时地把分出去的东西记账,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在分出去之后,要把分出去的东西计算出来,并且写在被除数的下面。把教学的要求巧妙地安排到情境中去,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到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地吸收知识,而是在问题情境中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二、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应该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自己积极、主动建构起来的。任何强加给学生的、灌输的知识都是无意义的。无意义的学习即使让学生机械地记住了一些无意义的符号,学生也不会灵活运用。教学不但失去了传授知识技能、培养能力的作用,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始终相信: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给我们一个惊喜。例如,在教学“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笔者让学生在课前每人准备了1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学生先是感觉到自己手中的小正方形个数不够,自然而然地想到前后桌之间合作,让学生体会到当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解决一件事情时,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解决策略。当前后桌之间合作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时,有的学生试图拿出纸来做更多的小正方形,有的学生还要求全班合作。此时,笔者适时引导:我们测量数学书可以通过多做小正方形的方法,那如果测量操场的面积呢?用做小正方形的方法合适吗?能不能就用四个人手中有限的小正方形测量出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呢?这时学生四人一组,运用手中的小正方形在数学书上开始策略。学生在测量中意识到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系,在讨论中也悟出了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以宽。虽然在探讨的过程中花费了不少时间,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再也不必再三强调面积与周长的计算公式有什么不同之处。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探索解决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中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主动掌握知识,体验探索的乐趣。
  三、给予学生适时的评价与指导
  课程改革一直在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学实践中通常是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针对以前教师满堂灌,学生只需静静听而提出的,然而,有时我们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教师在课堂中变得不敢说,生怕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事实上,教师及时的、合理的评价是必要的。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而教师及时地引导与评价是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决定的,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的。例如,在教学“四位数的比较大小”时,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口袋里放人0到9十个数字,依次抽出 4个数字,放在四位数的数位上,哪组最终得出的四位数最大,哪组就赢。教学过程,一直都非常顺利。但是,当有学生抽到了数字8时,到底放在百位上还是放在千位上,在组内产生了分歧。经过商定后放在了百位上,期待可以抽出数字9放在千位上,但是最终在千位上抽出了数字4,得出 4 863,输给了其他小组——7 521。这时组内有人开始后悔,有人开始埋怨,变得吵闹不休,课堂也无法进行下去。笔者要求大家先安静下来,一起回忆组内做决定的过程,分析谁对谁错,焦点放在“8”当时为什么没有放在千位上。然后,我们一起分析了“8”放在百位上的利與弊,得出结论: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要善于权衡利弊,当结果无法预料时,我们做出了自认为合理的决定就不要后悔,更不要相互埋怨。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我们应该不失时机的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为好的品德与思维品质比具体的知识要宝贵得多。
  四、提供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
  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学生在实践时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会,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上均能得到发展,特别是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的授课方式绝大部分是在教室中进行的,这样虽然有利于系统知识的讲授,但是有的知识必须让学生在户外亲自动手才有利于学生掌握,因此教师应该带学生到户外让他们亲自去实践。例如,在教学“认识千米”时,笔者就把学生带到了操场上,让学生用米尺测量1000米要绕学校操场几圈;让学生从学校门口出发,走1000米大约要走多远;估计一下从学校到家有多远,帮助学生建立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又如,在教学“求平均数”时,笔者为学生准备了一个简易的套圈场地,让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套圈比赛。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异常兴奋,想比出胜负的愿望强烈,因此大家都主动地投入到求平均数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因为关系到每名学生的最终成绩和小组的荣誉感,所以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抽象的数学知识来源于身边的生活,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通过教学得到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把课堂变成一个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把每节课都变成妙趣横生的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与我们是息息相关的,学生乐学、好学的状态也会因此而充满校园。
  参考文献:
  [1]陈燕琴.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11).
  [2]万丽琴.强化应用数学意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
  [3]黄文博.在生活中学数学,数学因你而精彩[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4).
  [4]金舒婷.优化课堂教学发挥课堂魅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 (9).
  [5]景海山.新型课堂教学中应怎样进行有效追问[J].学周刊,2018 (29).
  [6]任强.在生活中学习和应用数学[J].新课程(小学),20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96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