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兴趣中培养学生写字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一线语文教师都知道,对于小学阶段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求他们把字写正确,写工整,写漂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怎样才能让低年级学生写好字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对写字有兴趣,然后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创设写字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活泼好动的学生静下来写字,喜欢上写字,就需要进行兴趣的培养。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教师以身作则,平时的批改作业,课堂板书,都应该注意自己的姿势,要示范给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展示出一个个漂亮的汉字,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故事激励,培养兴趣 通过故事,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明白道理,也能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古人故事: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每天刻苦练字,写完了十八缸水才把字练好,这些故事都能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同时,让学生懂得好字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的,要持之以恒。
  肯定成绩,树立信心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发现学生书写的点滴进步,并对学生书写的进步给予肯定,让学生在作业中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可以定期将书写美观、工整的作业展示出来,让全体学生都看到他们的成绩,激发自己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长此以往,班级就自然地形成一个良好的写字氛围。
  规范书写姿势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写字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书写要求。教育学生写字时首先做到“头正、肩平、腰直、足安,眼离书一尺,胸离桌一拳,握笔离纸一寸”。俗话说,功在平时。所以,教师在学生的每节写字课上,都会落实这个书写姿势。在教师经常的提醒下,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养成这个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给写字方法
  大家都知道,每一个字都是由一些基本笔画构成的。因此,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笔,并且熟悉这个字的框架结构,才能写出端正、美观的字来。
  写好字的笔画 小学第一册的语文书本最后一页《汉字笔画名称表》,这里以表格的形式出现了20个基本笔画及名称。低年级的语文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认识这些基本笔画,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书写指导,使他们在书写时做到:写好每一笔的起笔,运笔,收笔。教师还总结了一些规律教给学生。如横平,竖直,撇和捺要舒展等。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些写字的基本功,写字就轻松多了。
  布局好字的结构 汉字的形式多种多样。低年级学生的生字都写在田字格里,田字格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字的结构。为了让孩子规范、美观地写在田字格里。教师首先教会学生观察每个汉字的结构。中国汉字以合体字居多,独体字比较少。合体字主要是有以下几种组合: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和全包围结构。左右结构的字数量最多。这样的字书写时要求做到左右基本等高,然后再看具体分类,如左宽右窄、左窄右宽、左右相同等。左中右结构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窄而长。上下结构的字各部分也要均匀。上中下结构的字,每个部分要写得扁而宽……所以,写字前首先要让学生分析每个字的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同时还要注意提醒学生,写汉字时要写好字的关键笔画,如压在横中线或竖中线上的基本笔画,把它们写好,这个字就会稳稳当当地写在田字格的中间了。当然,在教学生写字时,也要注意提醒学生一些字里易错、易漏的地方,教師在范写这些字时,可以适当用红色笔标出来,提醒学生注意。如笔者在教学“末”“弱”和“夏”三个生字时,首先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关键笔画,以及易错、易漏的地方,接着让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如“末”是独体字,在田字格里写得时候要写在中间,同时要注意第一横比第二横长,第二横压在横中线,一竖要压在竖中线,左右的撇捺要舒展。“弱”是左右结构,要左右相等,写得时候还要注意千万不能漏掉两个“弓”下面的“冫”。“夏”字是上中下结构,写得时候也要注意第一横是长横,中间部分是“自”不是“白”,下面是“夂”不是“攵”。接着,笔者会请个别学生到黑板的田字格里范写,然后师生一起点评,对于学生实在写不漂亮的字,老师应作范写指导。
  在教学生写字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也总结了一些写好字的技巧,编成顺口溜让学生记住。如练习写字要认真,笔画名称要记清。间架结构不能忘,上下左右摆匀称。上中下结构要扁而短,左中右结构要挨得紧。多点少划不成字,多撇少捺字不成。写前对字仔细看,半点粗心也不行。只要认真多写练,功夫不负用功人。
  结束语
  只要教师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字氛围,规范学生的写字姿势,教给学生一定的写字方法,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相信必定会树立起学生写字的信心,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写字兴趣。只要学生持之以恒,必定会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49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