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诺贝尔物理学得奖者杨振宁博士也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学习知识需要有兴趣,写字、练字更需要兴趣的指引。新课标提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教师在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讲究方法与技巧,激发写字兴趣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的习惯已经逐渐形成了,新习惯再养成就很难了,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书写习惯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因此,从学生开始写字起就教正确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汉字是由笔画组合而成的,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的规则标准,就是笔顺规则。在平时,笔者让学生把笔顺规则熟记于心。(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再封口)在课堂学写生字时,利用笔顺规则指导自己所要写的生字。比如在学写“画”的时候,让学生先说一说它的笔顺,(先内后外)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倒插笔的现象。笔顺规则简单易记,学生利用这种方法来指导自己写字,激发了他们的写字兴趣。
  要将汉字书写得端正美观,最主要的就是把握好笔画之间、偏旁之间、笔画与偏旁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比例关系。在每一次写字中,笔者都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
  首先要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结構,明确各部分构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的位置。例如:在学习“直”“川”这两个生字的时候,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把这两个字写好。生:“直”和“川”这两个字可以用笔画等距法来指导写,因为这两个字相同的笔画比较多,在写的时候注意笔画之间间距要相等,就能把这两个字写好。在学习“红”和“坡”的时候学生是这样说的:要想把这两个字写好,要做到左旁右侧齐一线,末笔横改提。右旁撇向左穿插。只要做到这些,就能把这两个字写好。在写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技法来指导自己写字。学生的信心增强了,写字的水平也随之提高。这为学生保持积极的写字兴趣提供了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把字写好,最终练成一手好字。
  运用个性评价,激发书写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小学生写字是书法教育的启蒙,正如幼苗一样,需要我们教师细心呵护,此时我们教师的每一句指导,每一次评价都会对他们今后的书写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要细心关注学生的每个细小的进步,发现亮点,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写字兴趣,提高写字技能,培养写字习惯。
  教师实施评价  “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哪一笔、哪一画,哪个字的结构,哪个字写得较好,笔者都会用红笔圈出来。或者画星,用不同星表示不同的评价语言;或者写出优良或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语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书写姿势,笔者也会及时予以肯定,以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增强学生写字的自信心,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到书写正确、端正、整洁,逐步做到书写流利、美观。
  笔者经常运用各种比赛、展览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激发学生上进的信心、动力。如写字比赛、作业展览、获奖学生合影留念、获奖作品展览、看谁(小组)得的星星多、看谁(小组)得的红花多、看谁(小组)进步快等,建立竞争机制,营造一种人人竞争、奋发练字的良好氛围。这样,使得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努力的方向,形成了比学赶帮的练字热潮。
  学生自我评价  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很重要。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说明他已经掌握了练字规律和技巧。在学写生字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利用生字的歌诀去评价别人的字,然后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再去评价刚刚自己写的字,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有根据地评价、修改。这样长期的练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激发他们评价的兴趣。
  同学互相评价  同学互评,可以学会互相欣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笔者在组织学生评议时,将全班集体评价、小组评价、个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融入到写字的过程中,在评价的时候根据不同类型的字,利用不同的写字歌诀去评价。“谁能做小老师,用我们学过的写字歌诀给这位同学打打分。”这样,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不再觉得评价深奥,而且评价兴趣很浓。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被他人认同的精神需要,儿童尤其如此。”因此,在孩子练习写字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加鼓励,即使孩子写的不够好,教师也应以鼓励的方式进行指导和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学生对写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练字,体会汉字的美,从而在快乐中提高写字的质量。
  (作者单位:北京市怀柔区怀柔镇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7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