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的基础性综合课程。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活动的最佳动力,《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兴趣的激发作为切入点,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通过科学探究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可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科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求,是实现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关键,我们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利用实验教学激发 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小学科学教学中,部分知识是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教学的,通过趣味新奇的科学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不仅能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有更加深切的体会。因此,老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过程中,应该对小学科学实验进行优化,使实验的过程更加有趣,让参与实验的学生获得更大的乐趣。打乒乓球是小学生最喜欢进行的一项运动,把乒乓球弄瘪了也是孩子们很常见的事情。例如教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演示“纸的奇遇”实验,利用一张纸和玻璃杯,做演示:把纸塞到杯底,倒扣进水中让学生仔细观察,杯子完全浸没水中,取出杯子,展示纸仍是干的。当学生看到烧杯中纸团不被浸湿,感到十分新奇纷纷质疑“怎么回事”?这时,我就适时提问“是谁保护了杯中的纸团不被浸湿呢?"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诀窍",想赶快解开心中的“谜”,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然后我就自然而然地引入了空气占据空间知识。在教学《热胀冷缩》这一课时,我拿出一个瘪了的乒乓球问学生:“这个球还能用吗?”学生们都很遗感地摇着头说:“球都瘪了,肯定不能用啦!”“真的不能用了吗?让老师变个魔术给你们看吧!”我一边说一边把乒乓球放进一盆课前准备好的热水里。“哇!可真神啦!瘪了的乒乓球鼓起来啦!”看着瘪了的乒乓球慢慢的鼓起来,孩子们都欢呼起来!为什么瘪了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够鼓起来呢?这样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科学课的活动是连接課堂与生活的纽带,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走向大自然;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入手,着眼于学生未来生活。小学科学课都是以常见的自然现象和自然事物为对象,小学科学课的选材很多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耳熟能详的事物。如三年级的“我们周围的土壤”、四年级的“养蚕”、五年级的“白天和黑夜”等等。我们在教学这些章节的时候,不能脱离生活地只讲一些理论和大道理,不能把科学局限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内,教室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使课内课外相结合,生活和社会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和发展。让他们感受自然,享受自然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美妙。大自然中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地上跑的,与我们的飞机和潜水艇,这就是人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结合实际,把学生带出教室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探究精神让学生走出教室去上科学课。在三年级上册学习《校园里的小动物》一课时,由于我们的学校到处都有花圃和草地,那里生活着很多小动物,而且这节课涉及到多种小动物,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填写一个《我们的记录》。所以我就带着学生到学校的操场边的草地上进行观察。学生一听到是去教室外上科学课就都欢呼雀跃起来,连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都能够认真的完成我布置的任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缩短了科学课跟学生之间的距离,揭开科学神秘的面纱,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且通过科学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我们以前觉得很神奇的事情,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科学课程应该突破课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让学生亲近科学,让学生感到科学的魅力。而科学课堂只是实施科学课程的一个“小小的驿站”,学生在科学课堂这个“小小的驿站”获得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带着这些能力在课外生活中去发展自己,去完善自己。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生活经验入手,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有趣的实验,把科学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主动去探究问题.会使课堂能使气氛活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创新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99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