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浓厚的兴趣将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科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科学。因此,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是教师在科学教学中时刻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现在我就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分享给大家。
  关键词:兴趣 多媒体 教学质量 关键
  一、有趣的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万事开头难,在科学教学中,怎样很好的引入新课,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就应想方设法用趣味性的引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新课之始,就感到所学内容的有趣味、有意思。而科学课题的引入往往把演示实验作为引子。
  如教三年级下册《我们知道的磁铁》一课时教师可将戴着手套的手,内藏磁铁,接近桌上的曲别针,曲别针被线系好,另一端固定的桌子上。学生看到曲别针在空中飞舞,这时他们的思维便活跃起来,势必会想,老师是怎么办到的?手中有什么?它能不能吸引别的物体?由于急切想知道其中的秘密,从而会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下一步的探究活动之中。教师在讲台前认真演示,请学生观察现象,回答问题。这样引入新课,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二、巧设实验,使学生见之生趣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由于小学生知识有限,实验的设置不仅要新、奇、悬、趣、迷,还要注意实验的可操作性,实验的简单明了,让他们在实验中能做,会做,实验现象一目了然。这样,不仅会使他们感到新鲜和好奇,而且还能使他们有效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使之逐步取得探索科学知识的主动权,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实验中,用汤勺做实验,现象不易观察,而且实验做完一次,需要重复加蜡,实验完成麻烦。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实验时进行创新:把汤勺换成30厘米的铝箔片,用锤子在铝箔片上敲5个凹槽,在每个凹槽中用蜡烛滴上蜡油,用酒精灯分别在不同位置的凹槽下加热,观察蜡熔化的现象,学生从现象中分析就得知了热都是由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这样将实验进行巧妙设计,实验不但变得更简单更容易操作,而且学生可以更生动,更直观形象的获得清楚的认识,学习起来更轻松自如,更生动有趣。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科学的内容很多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理解不够,所以,对于一些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对于小学科学而言,知识有简单和复杂之分,有重点难点之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比如,在讲解四年级下册《动物的繁殖活动》中,由于学生在平时观察到的动物活动有限,如果只使用挂图,纯碎的语言描述等,这些途径小学生一般不是很喜欢,虽然老师讲的津津有味,甚至口若悬河,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得不到激发。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话,就可以通过声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知识,也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多媒体技术在一线教学中的应用,优化了教学过程,从视觉、听觉和体验上给学生很大的冲击,在辅助教学上发挥出巨大的促进作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可以把复杂枯燥的知識转化为鲜活的图像、动画等,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
  四、学以致用,发展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学习科学知识不仅是为了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更重要的是让科学知识为人们生活服务。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的作用,明确学习科学的重大意义。
  比如:学习《做个太阳能热水器》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知道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研究它是怎样工作的。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而在设计过程中,为了使热水器尽快的升温和达到保温效果,需要学生思考很多问题:例如装水的瓶是用玻璃瓶还是塑料瓶?怎样才能让水更好的吸收热能?怎样才能达到更好的保温效果?通过学生思考和动手制作,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如果当家庭太阳能热水器升温不快,保温效果不好时,学生也能找到一些改进的方法,让我们的科学知识能在生活中真正应用起来。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有趣的引入,生动形象的实验,加上多媒体教学的辅助,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有趣,科学有用,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想学,爱学,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
  参考文献:
  [1]娄小莉.教学实践活动激发科学兴趣——浅谈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J].高考,2015(10).
  [2]王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浅谈小学科学课堂学生兴趣的培养[J].华人时刊(校长),2013(6):74-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8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