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落实生本理念 发展核心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已经不再是一张白纸,他们拥有各自的生活经历,在教师专业化的课堂指导之下,已经形成了初步的阅读能力。那么面对课堂教学,我们就不能在学生原有的认知上打转,而需要寻找学生可以生发语文能力的生长点,通过多种策略引领学生朝着更高层面进发,这应该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寻找教材中的增长点,并引领学生朝着更高的能力目标迈进呢?
  把握文本特点,研制教学内容
  上海师范大学黄荣生教授曾经指出,“语文教学不管树什么大旗,玩什么花招,如果没有适切的语文内容,那一切都将无济于事。”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因此,教师就要充分解读教材中的文本,抓住课文中最值得探究借鉴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烹饪出一道语文教学大餐。
  比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主要就是描写宋庆龄的“故居”中的“两棵樟树”,借助他们蓬蓬勃勃、具有香气等特点,展现了宋庆龄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在这篇课文中,最值得学生进行探究的内容,就应该是作者所运用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因此,教师应引领学生努力找寻所描写之物樟树与所喻之人宋庆龄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他们之间的关系中,梳理出宋庆龄这一人物的高贵精神。
  或许这篇课文还存在着很多其他值得学生探究的语言价值点,但在有限的一节课里,我们不可能将所有价值点都一网打尽。为此,教师需要抓住课文当中最为核心的语用价值,引领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集中火力巧妙感知、实践运用,从而达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
  准确考量学情,设置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重要的行动纲领,一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选择,都必须要依托目标来展开。这就意味着,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前,必须要准确地考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文本特质,为课堂教学制定出最适切最合适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推进教学行为,朝着目标不断前行。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不会导致教学方向的偏颇,而导致课堂教学整体效益的严重下滑。
  如《少年王冕》这篇课文是选自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一篇古典小说,既然是小说,那么刻画人物、讲述故事、描写环境,就应该成为描写的三大核心要素。因此,针对小说这一独特的文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首先,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出课文围绕着少年王冕讲述了他辍学放牛、学画荷花的基本情节;其次,从文本细节中感受文本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体悟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刻苦的优秀品质。最后,紧扣文本的语言感知描写环境的优美,感知小说创作过程中环境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这篇课文被教材编者放在苏教版教材的五年级,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基本具备了阅读小说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从小说文体的特点出发,紧扣学生内在的认知经验,从小说三大核心要素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将语文课堂教学定位于载体和本体,同时又顺应学生内在认知思维,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效应。
  选择合适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有了确切的教学目标,有了合适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高效性的价值就得到了有效保障。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课堂实际出发,选择最为适切的教学策略,只有在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下,学生才能從原始基点,朝着目标的高点高速地进发,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课文借助了种种细节,展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在课文的总起部分,作者以“着迷”一词对法布尔热爱昆虫进行了概括;然后,通过捕捉纺织娘以及放鸭子时,捕捉各种昆虫被父亲责骂等事例,将这种对昆虫的“着迷”改成了“迷恋”;而在课文的最后,作者又运用“痴迷”一词进行了提炼总结,三个词语虽然都有着喜欢的意思,但是所面临的程度是完全不一样。作者依循从浅到深的顺序,运用这三个词语有效的表达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同时更将自己融入的情感富有层次的揭示出来。因此,在教学这三个词语时,教师就引领学生运用对比的策略,分别将这三个词语放置在不同的情境之下,感知作者在遣词造句过程中的精准性和妥帖性。
  在这一案例的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并没有随意的做出选择,而是运用了与学生认知能力相吻合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朝着文本的深处和即将达到的教学目标不断地迈进,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围绕着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多维对话的过程。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要对课堂教学的整体状况进行深入有效的规划,做到胸有成竹才能走进课堂,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认知进行适当的引领。因此,针对语文课堂的特质,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不同的维度作出合理规划,提出适当的动力源,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意识,让他们在跳一跳之后摘到桃子,品尝到语文知识的美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5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