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语文生本课堂 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针对“新课标下如何让学生更加乐于表达和善于表达”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个教学策略,即以生本理念为指导,引领学生求真,感悟语文的情趣和思想;让学生以课文为引子,产生阅读的乐趣和求知的欲望;把阅读变为游戏,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享受语言创新的乐趣。
  关键词:语文;生本教育;生本课堂;教学策略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无疑是“享受学习的乐趣”。生本教育尊重和顺应儿童的天性,它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即把“学”变成“玩”,低入高出,实现体验快乐、提升素质、提高成绩三赢。生本语文则真正实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的教育理想。在生本语文课堂中,课前,教师进行先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前对课文进行探究性思考,让思考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让学生以课文为引子,展开联想,让阅读成为与课本的对话。课前的充分先学,让学生“有备而来”,这样他们上课就有自信,敢于举手分享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他们就能享受表达的乐趣。那么新课标下如何让学生更加乐于表达和善于表达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生本理念为指导,引领学生求真,感悟语文的情趣和思想
  语文能力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知识包罗万象,语文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是人们互相交流思想的工具。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思考和表达的阵地。恰如有人提出:“语文学习需要直接的读和想,而不是进行语文分析、搞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拆零研究,前者才是人的语文素养形成的基本过程。读的是原汁原味的文章本身,想的是依据文章而发的自身的提炼。”在“读”和“想”中,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这才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在传统课堂上时常能听到学生标准的参考书形式的答案,而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师要引领学生去求真,做学问要“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道听途说不说”。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更应该让学生去读、去思考,让课堂教学真正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和生命的高度。例如,这学期笔者执教的观摩课《怀念母亲》的教学片断:
  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认真查找季羡林的资料,阅读《赋得永久的悔》和他的其他书目,你们做到了吗?
  生:做到了。我知道季羡林是国学大师,是“国宝”,是语言学家。我知道他曾经到德国留学十年,写了《留德十年》这本书。我知道《赋得永久的悔》写的是作者怀念母亲,还有不能迎养母亲的悔恨之情。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说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最打动你的地方是哪里?由此你联想到什么?结合文章和课外阅读来谈谈你的理解。(学生小组交流5分钟)下面请学生自由发言。
  以上学习,学生紧扣两个问题,一是对作者的深入了解,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和写作《怀念母亲》这篇散文的背景资料,从而为理解这篇抒情散文奠定基础。二是从一个发散性的大问题着手,让学生感悟文章的情感,引起共鸣。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联系生活,联系自己之前的阅读以及“先学”环节查找的资料,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入的剖析,与作者对话,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情趣和思想,感悟到有生命的教学才是本真的语文教学。
  二、让学生以课文为引子,产生阅读的乐趣和求知的欲望
  生本语文要求:不要“深挖洞”,要“广积粮”。只要课堂上人人有点、点点有思、思思有文、文文可乐即可。课文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的引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以课内阅读引导课外阅读,以已读的内容引导对未读内容的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带领学生进入书的海洋。生本语文看什么?一句话:推进阅读了吗?笔者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学习语文,就是“教师讲解,学生做笔记;教师朗读,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答”的课堂模式,经常一篇课文教师至少要讲两节课,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形成“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想”和“做”的培养,所以学生学到的很多知识都没有真正得到内化,而且很多学生上完小学都没有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而现在探究的生本教育、翻转课堂,都是为学生提供分享知识、拓宽知识面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去探索、去钻研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学语文。在生本语文课堂上,通过交流分享,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宽广,思维更加活跃,这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符合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才可以厚积薄发。
  三、把阅读变为游戏,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享受语言创新的乐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堂上如果能时不时地抛出一些“虚拟性”的问题,如“替换文中的事物,给文章换一种表达,换一种构思”,就有助于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到语言创新的乐趣。例如,在《手指》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技巧,而不是直接教给学生相关知识点。让一位学生扮演大拇指爸爸,再让四位学生扮演大拇指爸爸的子女,来一场“选秀”比赛,看谁的自我介绍最生动、最能突出自己的优点。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自己感悟出本文作者是从手指的形状、手指的优缺点、总分总的文章结构这几方面来进行写作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挑战式阅读任务,如让学生比赛写名人名句。例如,在教学《怀念母亲》时,笔者设置了“以读引写”的教学环节:古今中外,歌颂母亲、热爱祖国的名言数不胜数。同学们也来写一句歌颂祖国、歌颂母亲的名言吧。再如,让学生续写《穷人》这篇课文,把《凡卡》的故事补充完整。这种“虚实结合”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一些新颖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创新的乐趣。将教学变成游戏,实现了預期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享受到了语言的创新之乐。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研究性、互相协作的生本课堂学习,让学生互相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如何在生活中去发现语文素材,如何去广泛阅读,这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从小就树立团队精神,学会合作。生本教育理念引领下的语文课堂,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让学生乐于表达和善于表达,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插上了“享受”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卢明.给语文学习插上享受的翅膀[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13).
  [2]王敬丹.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J].课外语文,2013(22).
  [3]刘兰格.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2(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6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