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亦生亦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并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建立民主、和谐、公平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从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及怎样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两方面进行阐述,力图从了解、尊重、欣赏和以发展的眼光引导学生等方面论述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了解 尊重 宽容
  一、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内涵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内涵是:教师应该具备尊重学生、与学生有合作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并培养健全的人格;学生在参与教师主导的活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人格。
  新型师生关系体现在:(1)学生在和教师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信任中进行全面发展,获得更高的成就感和生命价值感的体验,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实践,让学生逐步完成个性的建立和健康人格的确立;(2)通过教育和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自尊和精神成长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发挥主体性,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营造出活泼、生动、和谐、融洽的良好教育氛围。
  二、怎样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1. 对学生要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家庭背景等情况,建立与学生们相处的基础。了解学生方法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家访、学生座谈、任课教师团队协调会等。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石,是每一位老师首先要完成的功课。
  2. 尊重学生的人格
  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的需要。过去,大家总是认为家长、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这种思想主要是受长久以来的封建家长制的毒害。现在该是摆脱这种错误观念的时候了。
  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尊重、爱护和帮助。当学生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时,作为教师不能草率地做出判断或决定。只有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体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更加信赖教师,教师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 学会欣赏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了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个观点是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细细品味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大家的欣赏,得到其他人的鼓励和表扬,处在儿童时期的孩子更是这样。因此,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及时地、尽力地鼓励学生,表扬学生,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对于一个经常不注意听讲的学生,你不要奢望鼓励他一次或者表扬他一次就会永远地注意听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无论对待怎样的学生,都要善鼓励、勤表扬。要经常鼓励、表扬学生,这样好的孩子会更优秀,有问题的孩子问题会越来越少,师生之间的隔阂也会彼此消除了,进而更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4.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都会有犯错的时候。教师应该明白,教育的作用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在犯错后明白一定的道理,并懂得自己总结出避免今后犯同样错误的经验。因为,学生的每一次的错误、失败都有可能成为他今后某一个成功的铺垫。如果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你就能看到“一切皆有可能”。
  5. 充满爱心,把微笑送给学生
  “微笑是两人间最短的距离。”教师每天都以真诚的微笑面对学生,传递给学生愉快的心情,让学生的智能得到发展。在课堂上,笔者经常会与学生们进行目光的交流,特别是一些需要鼓励的学生。这份善意的交流传递会带给孩子一股正向的力量,让孩子能走的更远。
  在学生取得成功的时侯,笔者会用微笑来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的时侯,笔者用微笑给他们带去鼓励;在学生偶尔犯小错误的时侯,笔者会用微笑表达宽容。因此,笔者用微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笔者想说: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是一架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学生茁壮成长。
  当教师用心去呵护每一位学生时,师生之间的双边关系会变得融洽。师生之间的良好的关系,使教育变得更加简单。
  孔老夫子说:“亲其师,信其道。”想要一份较好的教育效果,除却先进的教学方法,建立一份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份良好的关系能给学生更多安全感,在安全的环境里学习成长,会带给学生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会让课堂变得更具活力,会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语
  了解、尊重、欣赏、宽容、微笑……师生之间一樣可以成为挚友。在学生成长的这条道路上,笔者相信教师只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成才服务的理念,就一定能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一定能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创设优良的环境。只有做到这一点教育的成功才会有保证,“亲其师,信其道”古人不正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76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