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寻访距离繁华都市最近的石头村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此次建筑实践调研选择的是坐落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白鹿泉乡的水峪村,鹿泉水峪村东距石家庄市区20km,是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为2012年公布的第一中国传统村落之一。水峪村因村内多泉水而出名,它位于太行山东麓,其民居具有典型的太行山区传统民居特点,具有一千多年的建村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村。
  关键词:建筑实践;民居特点;千年古村
  1  调研过程记录
  从石家庄市区车行二十几分钟曲折山路后,印有“水峪村中国传统村落”字样的砖石大门映入眼帘。停好车后环顾四周,感觉入眼的建筑都像是近些年建造的。
  询问过村民后笔者沿着问路的方向往北走,渐渐地道路越来越狭窄曲折,房子越来越有年代感。拐过几个弯路,上过几个土石坡后,一座破败的已经没人住的石头房子出现在面前,这房子相比于石家庄其他村子的房子很独特,从正门一侧就是两层,内部也全都是两层的高度。推开门进去,里面是第二层门洞,用石头垒成拱形。内部呈四合院形制,部分分两层,部分是石头垒成的贯通两层的拱形通高,扭过头从院子里看正门发现正门的二层已经塌完了。虽然建筑是用石头垒成的,但是顶部仍然使用木材做顶,铺檩条和椽子等。走出院子再次回看大门,发现用石头垒起的墙在遇到门窗洞的时候改用了砌体,可能是因为石头很难使门窗洞口平整吧。
  接下来所到之处就几乎全都是石屋了,村民告诉笔者,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水峪村老房子最集中的地带了。在这些石屋墙体上,基本看不到太多加工的痕迹,都是用一块块石头垒叠而成,每一座石屋都带有历史的沧桑感。村民们说,这里的石头都是取自太行山,里面含铁,因而随着年代的久远逐渐呈现赭红色,十分漂亮。房屋的门窗洞大多都是拱形,带有山西窑洞的特色,甚至走在路边,每一座石屋朝外的墙上也都开了一个个拱洞,村民说,这以前都是堆砌杂物或者养猪用的。石屋墙体厚重,门窗洞小,封闭的装修,应该是有利于保温的,在寒冷的太行山区厚实的墙体,给居住者带来温暖舒适的美感。在从拱形门洞进入院内的洞口处停留,会发现这里潮潮的有些阴湿,在闷热的夏天是一个天然乘凉的好去处。
  在这些古老的石屋中,笔者一直在寻找一座保存比较完整的建筑,可是没人住的可以随意出入的几乎全都或多或少损坏了,而完整的又都住着人,房主人还恰巧都出去了,大门上着锁。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符合要求的,那家的男主人正在院里休息,他欣然同意了笔者要参观的要求,只是一直在强调,这座房子没什么好看的,并没有多少年。问他这座房子有多少年,他说:“也就三四百年吧”!在这里,三四百年的建筑都不值一提,这更加印证了这座千年古村的古老笔者找到的这户同样是分为两层,入口处有两重门洞,第二重是拱形门洞,穿过门洞有一座石砌的影壁,影壁上供奉着土地神。转过影壁才正式来到院子里。这户住宅的平面形制属于南北向的窄长形四合院,正房厢房一应俱全,只不过它们的用途已经不再像古代那样严格遵守传统礼制。正房进行过较大规模的装修,两层住宅包括了客厅,还划分了老人和儿孙各自的房间,属于主要居住空间。西厢房用来堆砌杂物,东厢房主要是厨房,两边厢房也进行了部分装修,只不过只将一层进行了部分粉刷,二层的木质结构都还留存着,甚至二层已经没有墙体了。两边的二层和正门墙体的二层都用来堆砌杂物,有两个梯子可以分别从东西厢房一层爬上去。院内的地板也是石材铺成的,部分也进行了抹灰处理,据户主人说,石头地面缝隙太多,太难清扫。除了墙体等是用石头垒成的,屋顶的梁、檩条等还是使用了木材,东西厢房的室内拱洞也都保留着。
  这里的村民都很热情淳朴。他们给笔者讲了很多有关石屋的东西。还带笔者去看了村子里的戏台,讲了他们的丝弦戏。戏台和观音堂相邻,观音堂前右侧的石碑上有着村民们建设水峪村的捐款记录。再旁边就是水峪小学,据说该学校建筑也比较久远了,只不过去看的时候,已经全部拆除了。水峪村因水多而得名,只是笔者去的时候天气酷暑难耐,水都被晒干了。在戏台附近终于找到一条小溪,小溪过去看到的是笔者进村的村口,也许这就是资料上所说的分隔新旧村的太平河源头吧
  2  实地调研总结
  2.1  水峪村建筑特点
  2.1.1  结构与布局
  水峪村的石屋选太行山的石头作为材料垒砌,用木材做顶部结构封顶,在建造过程中基本不加工,却因排列得很具有技巧性而十分坚固耐用。建筑基本都为分为上下两层的“板楼”,三间房,一处院的布局是村子里院落的典型布局。想想果然是,一路转过来大部分石屋都在外面开了洞口用作猪圈,这和石家庄的其他村落差别很大,其他的现代村落养猪基本上都是把猪圈盖在院子里吧!这里的建筑真的很神奇,不仅是传统北方的四合院形制,还是用太行山的石头垒成的,而且竟然还夹带了一些山西民居的特点。
  2.1.2  就地取材
  水峪村靠山吃山,建筑的就地取材就是一个例子。在调研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墙体的垒砌并不是只选择规规则则的纯石材。距离戏台不远处的一个石屋墙体上竟然出现了一只石狮子,也许当时建造的时候搬运的石材里面有这一只石狮子,就直接拿过来用了吧。在调研结束往村口走的时候又在一堵墙上发现了几个圆圆的磨盘,也是直接被拿来盖房子了。这些有趣的小细节也展现了“就地取材”的鲜明特点。
  2.1.3  新老村建筑风格统一
  随着时代进步,很多村民逐渐感觉到老屋采光等方面的不如意,加上如今精通蓋屋技术的石匠们越来越少,于是他们陆续告别老宅,去新村盖起了砖房。
  在经过新村的过程中笔者同样进行了一些拍摄,新村建筑的建造虽然不再用太行山的石头直接建造,选择了砖砌,但是其颜色还是会和老村靠拢,外墙风格看起来也和石头类似。另外门窗洞仍旧会选择建造成和老村一样的拱形,甚至室内也还是会做出老建筑室内存在的拱洞。处处都能看出来新村与老村的交融,呈现一片和谐的景象
  2.2  老石屋破损情况
  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即使是采用坚固耐用的石头作材料的石屋也难免会有破损。水峪村建筑损坏情况主要体现在不同材料交接处有裂缝、墙体部分坍塌、门窗框损坏,抹墙砂浆脱落等方面。
  3  感受与想法
  通过对水峪村建筑文化的研究,笔者了解到影响一个地区建筑文化的因素不仅有地理气候的因素,还有当地的文化因素在起作用;同时,一个地区的建筑技能也能反映出它所在的地域特点。这也许就是建筑的地域性吧,各个地区有着各自的特点,因此建筑地域文化的延续、创新是很有必要的。
  4  结束语
  在调研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这座千年古村遗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古石屋在遭受着各种因素的破坏。有的是因为施工工艺不足够处理任何问题而导致的随时间流逝的损坏,但更多的是由于当地居民对老房子的保护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不具备保护历史遗产的意识和能力,使得古建筑受到了人为和自然等因素的破坏,且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对于这些传统建筑,我们应该重视起来,积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9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