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主宰课堂,让教师走下讲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标下如何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节奏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提高;参与度;思考
  经常听到身处教学一线的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课堂上老师激情飞扬,倾囊相授;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鸦雀无声;试卷上空空如也,老师心急如焚,试卷的作者学生却满不在乎。而我们都知道一句教学名句: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因此“树立新理念,创建和谐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就成了新课标下教学的首要思考问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呢?
  我觉得重中之重是改变“填鸭式”教学思维,确保学生是课堂主体。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过程就是引领学生求知、发展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彻底摆脱传统“填鸭式”教学的束缚,现代化学教学的发展,要求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公这不仅是一种趋势,也是发展的需要。为此,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的思维得到碰撞,能力得到提升,个性得以张扬。我想我们老师需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精准分类了解学生,分层次教学有的放矢
  俗话说五个手指头伸出来也不一样齐。我们面对的学生也是一样,不同的家庭启蒙教育,不同的受教育环境会导致同一班学生存在个体知识接受程度的不同,因此在备知识的同时我们更应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现状,了解学生生活的积累、情感与爱好、习惯与性格等,在班级内部对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这样不同基础的学生对应课上不同深度的提问,课后对应不同難度的作业,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展示,又可以在课后作业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知识积淀,从而改变课堂上“尖子生一统天下”“学困生昏昏欲睡”的场景。
  二、利用学科特点,创设适当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的化学知识借助实验的直观形象展现,让学生眼看、耳听、手动、脑想,使他们用多种感官投入学习,比简单的口述讲解更易加强学生的记忆和加深理解。例如,我们可以用游戏、动画,猜测、结合生活现象引发讨论的方式引入新课,对于现有教学条件不能开展的实验,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或者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学模型,探索优化课本提供的实验方案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动脑思考。例如有机化学基础中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基础有机物分子模型,或者开展一些简单易行安全的家庭趣味试验等。实践证明,一堂有趣生动的课程会比简单机械的满堂灌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接受程度也更高。
  三、课后作业布置灵活多样,力求巩固练习到位
  传统的课后巩固是学生书写纸质作业,老师批改从中发现问题。但随着信息接收渠道的多样化,单一的纸质作业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因而作业的设置应该采取多元化,充分运用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直观、灵活、生动的电教手段,拓宽练习面,丰富练习形式,缩短练习与练习之间的时间差,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情景,让学生的感官都积极动起来。
  四、正确运用评价,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树立其主动参与的信心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热情的鼓励,都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成绩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肯定,当学生的探索遇到困难时,教师适时、巧妙地给以启发指点。长此以往的坚持这种鼓励表扬教学策略,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会越来越强。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不要怕他们出错,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定位在“导”而不是“主”。给学生创设观察活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图表、演示、板书的观察去发现;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动手操作,自己去探究现象中透示的规律、关系;给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在小组内、在班上与同学、老师一起互评互议,登台讲解等,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完善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郭瑶,王爱菊.别让教师走下讲台成为流行曲[J].语文建设,2003(7):28.
  [2]单咏梅,刘占泉.教师走下讲台以后:学生辩论会实录及评点[J].语文建设,2003(4):13-14.
  [3]陈美华.数学课教学中教师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J].考试周刊,2008(47):39.
  编辑 冯志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00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