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思课堂”在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思课堂”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旨在优化课堂教学和优化知识落实过程。因此从“学思课堂”让教学成为以人为本,聚焦核心素养出发的“五变”做阐述。以期引起更多同仁就课堂教学问题进行研讨与交流。
  关键词:“学思课堂”;数学教学;有效利用
  “基于核心问题的学思课堂”(简称“学思课堂”)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堂。通过课堂的教学,旨在唤醒学生内在的对变化世界的好奇心,引发对知识的向往与追求,从而能出于个性基础,力所能及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养成独立的思维习惯,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努力方向并形成自己的追求与理想。
  一、“学思课堂”让教学从重学轻思向学思结合转变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哲学家康德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因此“学思结合”是一种哲学思想。把这种哲学思想运用到课堂中去,就是“学思课堂”。学习必须思考,否则不能升华为自己的能力;思考必须学习,否则思考就会丢失方向成为盲目。因此“学思课堂”不仅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深厚的专业功底的支撑,更有对教育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是站在哲学高度上研究教学,有其理论支点、逻辑起点。
  二、“学思课堂”让教学从重知轻行向知行合一转变
  学思课堂的理念:其一,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其二,学、思是核心,课堂要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师生的交流互动,学生的深度思维,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例如:学习“四边形”时学生苦闷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记不住,容易混淆,有些学生竟然机械背。透过现象看其本质,反思课堂教学。随后我在学习“四边形”这一章时改变了学习方式,在学习这一章内容之前,先让学生回忆小学所学过的四边形。学生随意列举,我将模型图形有意识按排列。随后让孩子通过拼摆探究,例如任意四边形如何变为梯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你在原图形的基础上加了哪些条件就变成另一图形?你有什么理由说服老师你变的就是这个图形?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在实验过程中深度思考,为了说服老师,证明自己所变的图形就是某图形,不仅认真研读分析课本上的定义,并且借助网络扩大学习知识面,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原来规划一周时间完成的内容没想到三节课玩转得透透彻彻。
  将“学科思想”深入根植于学生的精神之中。“知行合一”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和优化落实知识过程,达成教学目标,形成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思辨能力。将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学术魅力对学生的辐射效应发挥到极致。
  三、“学思课堂”让教学从重共轻个向因材施教转变
  教育的公平并不是掐头去尾的平均教育。而传统教育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学习群体往往被教育忽视,失去教育应有的价值。因此有了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数学新课标中提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因此我们才要因材施教,而学思课堂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基础,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因材施教特点是:教学内容的梯度性;教學对象的全面性;教学程度的针对性;学习效果的同步性。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力,从而达到使所有学生会选择、会学习,卓越发展。
  四、“学思课堂”让教学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转变
  举一个例子:美国老师听了我们所谓的好课感到疑惑不解:既然老师提的问题学生都能完美地回答,而学生提不出新的问题,那么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这就是中美教育在教学观念上的本质区别,即中外教育之间的“中间地带”。评价一堂课的教学质量,中国传统的评价标准是“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美国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提了多少问题。因此课堂上提倡鼓励学生问“为什么”,等于我们给了孩子思维的翅膀。我们常说:没有老师的退,就不可能有学生的进。从单向的灌输转变为多向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大力提倡学生提问,从而向学生传达出他们是合作参与者,需要他们提问来帮助你把课讲得更好。例如在学习“数轴”一节时,学生提出:问题1:数轴可以斜着画吗?问题2:水平放置的数轴和竖直放置的两条数轴能相交吗?若能相交,则构成的图形叫什么?问题3:数轴是谁发明的,有记载吗?问题4:无理数在数轴上怎样找到它的点?等等,虽然问题表述不是很严谨,但课堂充满着创造和智慧。
  五、“学思课堂”让教学从知识课堂向素养课堂转变
  “学思课堂”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其主要原因有:
  1.“用人文情境包裹核心问题”
  “用人文情境包裹核心问题”是指以学生为本、以学科知识为准、以学科思想为灵魂、尊重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兴趣和知识上的好奇心。学生获得的不是生硬的知识,而是学科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提高思维品质和不断健全人格
  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系统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逻辑性、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等六个方面。提高思维品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不断健全人格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
  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唤醒,在于激励,让每一个生命都闪亮希望的曙光;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让每个教师具有学科素养和人文情怀。在“学思课堂”这条教学路上“且学且思且行”,让教学返璞归真。
  行在当下,指向未来!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2018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154。
  编辑 高 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01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