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乡土风俗对中学语文素养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乡土文化是一种可以潜移默化影响人的文化。古代俗语“一方水土一方人”就表现了人与乡土文化、乡土风俗之间的关联。对于教育环境来说,合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能够进一步丰富教育眼界、开拓教育视野。本文从中学语文教学出发,首先解读了中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培养方向;随后结合乡土文化、乡土风俗资源,对如何进行语文教学的人文素质培养做出总结。
  关键词:乡土风俗;语文素养;教育教学
  乡土文化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历来是教育领域积极讨论的热门话题。有教育理论的研究者指出,通过对本地乡土文化的开发和再利用,可以进一步增强语文教学内容的真实感。学生通过对真情实感的解读,更容易产生对语文学习的“信任”,进一步从中收获到熏陶和传承。语文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一个载体,在中学阶段,其所具有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就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古文知识、现代文知识、写作知识等层面,而应当进一步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
  一、初中语文教育与人文素养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育
  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做出了进一步规划。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人类进行交际的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1]。这也阐明了语文在实用性和理论性两个层面的价值,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者需要认真学习并深入把握这两个方面的意义,并从这两个方面开展教学工作。在我国,语文教学文化部分的重要性十分明显,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除了学习我国悠久历史传承下的语言和文字,也要求学生了解中国人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品格,明确中国人数千年历史当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基于文化角度重新审视语文教育,初中语文教师也应当站在文化视角上,重新认识语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二)人格培养要求下的语文教育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初中语文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品质以及文化精神传承的培养。学生需要从学习环境中感受并感染文化魅力,从而自我笃行地践行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从情感认同的角度,开展教学工作。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对于世界的初步判断,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习惯,对于其所产生的影响和熏陶十分丰富,教师需要借助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产生对于灿烂文化和传承的认知,并打造其自豪感。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情感体验,将成为其是否能够产生文化认同的关键。家乡文化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接触到的文化,学生所形成的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情绪,实际上是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最佳切入点。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从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小事入手,引导学生形成对文化内涵的探求,从而使学生能够环境感染当中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验和情感依存,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资源的利用
  (一)开展家乡“采风”活动
  户外活动教学是初中教学当中的重要思路和方法,通过开展积极、良好的户外活动,既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放松压力,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实现在“做”中“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家乡风俗的采风活动当中,通过采风了解家乡当中独特的风俗习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都具有趣味性和活动性,它们既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人们精神世界当中对于美好愿景的表现[2]。例如,在端午节期间,民间风俗有赛龙舟、吃粽子、雄黄酒、系五彩绳等,这些有趣的风俗习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间联系紧密,在语文学习当中,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参与到风俗活动之中,感受到风俗活动的魅力,还能够产生对于风俗活动历史和形成过程、举行意义的探究。如,在端午节活动当中,大量的活动内容都与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有着紧密关系,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展开对历史人物屈原的了解和探究,并进一步讨论屈原所创作的作品《离骚》当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教师在采风活动当中,可以就学生关于屈原的讨论,进行语文知识的延伸和探讨,帮助学生更加立体地了解屈原这个人物形象以及其所处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幻的环境,进而感受到屈原在战国时期的楚国郁郁不得志的情绪以及愿意为国效力的愿望。
  (二)开展文化创作
  写作能力培养也是初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培养重点,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环境中,由于缺乏真情实感,导致写作内容较为空洞,无法形成写作能力。而在乡土风俗文化资源的环境当中,学生可以借助采风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乡土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并从中受到感动和感染。这些情绪和情感体验对于学生来说十分宝贵,可以被作为写作素材运用到写作练习当中。笔者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教学环境当中,教师可以利用乡土风俗文化,引导学生开展诸如“乡土名人颁奖词”“乡土旅游导游词”“家乡文化板报”等内容的创作和写作当中,要求学生在了解家乡历史名人之后,感受到名人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和历史贡献,并从其历史地位角度,结合学生自身的感触,进行内容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润色,辅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乡土风俗在人的教育与培养当中,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对于中学生来说,认识家乡、了解民俗、感受文化,既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同时也是自我提升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可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推广应用乡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勇,廖成有.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与方法:评《中学语文教学论学程》[J].语文建设,2018(28):81.
  [2]陈梦然.“四线”贯通+“六式”协调:初中语文教育活动的有益尝试:“吴城中学语文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实证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9):77-84,127.
  注: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项目《初中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的实践研究》JYC1801170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晓(1981—),女,河南泌阳县人,中学一级,现在驻马店市第一初级中学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编辑 段丽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01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