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四川省水果产业的循环模式及现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首先通过对四川省水果产业的循环模式进行调查,总结出现阶段全省最主要的4种循环模式: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水果产业循环模式;以畜牧业为核心的水果种养循环模式;以林果种植为中心的生态种养循环模式;观光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其次,基于629份水果种植农户样本数据,运用组间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虽然四川省水果产业在探索和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农户对循环经济的认知不足,政府对循环农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发展循环农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等问题,据此提出相应建议:加强循环经济模式的宣传和培训,加大循环农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快农业循环技术转化与推广,完善农业循环法律法规体系。
  关键词 水果产业;循环模式;现状分析;四川省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09-0201-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9.058
  Abstract The article first investigates and studies the circulation patterns and status quo of the Sichuan fruit industry, and summarizes the four major cycle modes in Sichuan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cycle model of the fruit industry linked by biogas projects; the fruit industry circulation model based on animal husbandry; the ecological cycling mode of cultivation centered on fruit tree planting; tourism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ycle mode. Secondly,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629 fruit plantation households, the status quo of the current circular agriculture in Sichuan Province was analyzed using intergroup inspecti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variance analysis. The study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fruit industry in Sichuan Province has achieved some success i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such as farmers lacking awareness of circular economy, lacking of support for circular agriculture by the government, lacking of adequate funding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irculation.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promotion and training of the circular economy model, increase support for recycling agriculture, establish special fun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recycling technology, and improve the system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 recycling agriculture.
  Key words Fruit industry;Cycle mode;Situation analysis;Sichuan Province
  一直以來,农业问题都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关注的重点。传统农业由于其自身发展模式的短板,效益低下,污染严重,长此以往必将严重阻碍农业经济发展,而循环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为现代化农业指明了方向[1]。中共十九大上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农业循环经济作为绿色发展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以农业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等原则对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对策,保证农业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2]。而四川省作为农业大省,在城镇化及工业化的进程中,农业往往采取掠夺性的生产方式,导致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非均衡发展,农村现有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能力已经无法满足传统模式下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3]。因此,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是四川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4]。
  近年来,四川省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以“法律法规、政策、评价指标、技术、激励约束”五大体系为支撑,以各地区实际情况为依据,探索并发展了多种农业循环模式,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水果产业作为四川农业的支柱产业,产量大、品种多、广受赞誉,且发展迅速,已成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5]。然而调查分析发现,当前水果产业仍然面临诸如农户对循环经济的认知不足、政府对循环农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发展循环农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等问题,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如何保障四川省水果产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长效成为今后重点考虑的工作。现有针对四川省水果产业的研究较少,且多集中在标准化、组织化方面,缺少对生态循环发展的研究[6-8]。基于此,笔者通过实地调查与访谈,首先总结四川省水果产业现有循环经济模式,其次利用组间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循环农业开展的现状进行评估,并进一步找出阻碍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四川省水果产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9]。目前,四川省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水果产业循环模式如下。
  1.1 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水果产业循环模式
  四川省农村沼气建设,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沼气为纽带将现代农业种养紧密结合,为当前处理养殖场污染、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模式之一,其核心内容是运用生物质能多层循环综合利用,把养殖业、农村能源建设(沼)、种植业(果)有机结合起来,以沼气为纽带,带动农牧综合发展,形成农业资源生态良性循环利用(图1)[10]。目前四川省建成的各类沼气工程每年为农业生产提供5 000万t沼液沼渣,为高效、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典型案例1——北川县郭牛村家庭农场型种养循环模式。北川县郭牛村家庭农场采用的“猪-沼-果”循环农业模式也被称之为“赣州模式”,并被列为全国两大生态农业类型和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之一,是目前我国南方农村地区的一种典型模式。其以沼气建设为前提,实现水果种植与生猪养殖互补,完成粪便无害处理与利用、能源再生的循环经营过程。该家庭农场建设5个沼气池,容量分别为1个150 m3,一个100 m3以及3个50 m3,初期建设成本为44万元,年可产沼气量约2.8万 m3,沼气的价值为0.4元/m3,若折合标准煤估算,每年可节省1.12万元;年排出沼液5 200 t,按水肥价格4元/t计,则年可节省2.08万元,两项合计每年可节省资金约3.2万元。从2016年起养殖生猪500头,获利10万元,其次按“3头猪1亩地”的原则,种植枇杷13.33 hm2,单产11 250 kg/hm2,市价约9.0元/kg,年利润约45万元。郭牛村家庭农场通过采用“沼气池、猪舍、果园”三结合工程,依托当地丘陵地势,综合利用“三沼”(沼气、沼渣、沼液),实现农资的高效循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并带动100多名村民共同致富。
  典型案例2——荣县望佳镇产业园区型种养生态循环模式。荣县望佳镇采取产业园区型循环模式,发展规模化生物质天然气工程,建设“特大型养殖场-生物天然气工程-产业园(工业、服务业)”融合模式。生猪存栏20万的特大型养殖场配套建设日产1万m3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园区每天生产沼渣65 t,用于商品有机肥加工;生产沼液600 t,用于观光园区2 000 hm2牧草、不知火、茶叶和蔬菜等核心区灌溉,消纳不完的沼液在县域内异地消纳;生产生物天然气1.2万m3,既可以进入天然气管网用于工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用气,也可以进入CNG加气站为出租车加气,还可以发电并入电网,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服务,形成循环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循环利用模式。
  1.2 以畜牧业为核心的水果种养循环模式
  “果牧结合”“果牧草结合”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是以养殖牛、羊、猪的牧场为主,其排泄的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后,作为果树和牧草的有机肥,一方面保障了充足的肥料來源,另一方面以优质的有机肥有效替代化肥的施用,提高果品质量的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该模式实现种养结合,资源整合,形成果牧生态链结构,从而获得循环经济效益[11](图2)。
  典型案例——苍溪县云峰镇吉兴牧业专业合作社实行果牧种养生态循环模式,以生猪、肉牛养殖为主,将牲口粪便无害化处理后充当猕猴桃园的有机肥料,以1 hm2养殖场联动13.33 hm2猕猴桃,年获利250万元。该专业合作社共养殖生猪600头,肉牛100头,猪肉按16元/kg,牛肉按24元/kg销售,收入总计200万元,除去务工人员费用30万元(零工50元/工日,长期工2 500元/月),流转土地14.33 hm2共计12.9万元[9 000元/(hm2·a)]以及养殖成本,获利约50万元。此外,由于猕猴桃种植后一般3年时间正式进入结果期,该专业合作社种植的部分红阳猕猴桃刚开始种植,还未到摘果销售时期,目前年产值约500万,除去种植成本后利润为200万元。此外,因养牛和猪共产有机肥约80万 kg,经发酵后施入果园(解决果园90%的用肥料量,化肥∶有机肥为1∶9),节约肥料费近9万元,并节约肥料运输费4万元(因施有机肥,猕猴桃品质提高,售价提高,猕猴桃产值增收不计算在内)。
  1.3 以林果种植为中心的生态种养循环模式
  “林果种植+小家禽养殖”“林果种植+林下套种牧草+牲畜养殖+沼气+有机肥种植林果”等模式是以林果种植为中心的种养循环经济的典型代表(图3)。相对简单的一种循环模式是小家禽在林下空间放养,以林间草、昆虫等为食物来源,其粪便则是林果生长所需的有机肥,两者循环互补,绿色生态,如丹棱县“林果鸡”模式。如另一种循环模式相对复杂,林下空间不仅放养鸡鸭,还套种玉米等作物,再配合牛羊等牲畜养殖,实现家禽以林下虫草为食,牲畜以林下作物为食,动物粪便经无害化处理作为林果的有机肥,同时产生的沼气作为生活能源,形成以林果种植为中心的综合循环立体种养模式。一方面使土地得到集约利用,另一方面保障农产品的有机、绿色生产,生态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大幅提升,如大邑县韩场镇耘丰葡萄园复合循环模式。
  典型案例1——四川省丹棱县“林果鸡”种养循环模式。该模式将果林种植与土鸡养殖结合,实现林下养鸡与鸡粪还林的生态循环。丹棱县通过引进优质鸡苗,修建优质的鸡场与鸡舍,并配套完善的消毒防疫设施,在严格的安全把控与高效的育雏技术下,实现鸡苗60 d进入果林放养。而果林有大量的野草籽、腐殖质和昆虫,放养鸡可以自由采食、捕捉昆虫,在土壤中获得自身所需要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仅降低养殖成本和药物残留,提高鸡肉的品质,而且有利于果园的除草,节约种植和管理成本,达到增效的目的,形成“以草、虫养鸡,以鸡促果”的良性循环。“林果鸡”经济效益高,目前市场上的肉鸡价格为32~36元/kg,而果林下饲养的鸡价格为50~56元/kg,每只林果鸡比肉鸡多收入约60元。   典型案例2——四川省大邑县韩场镇葡萄园复合循环模式。大邑县韩场镇的成都市耘丰葡萄园区采取“葡萄藤下养鸡鸭→套种玉米等粮食作物养牛→畜禽粪便发酵处理成有机肥→有机肥种葡萄”的复合循环经济模式。一方面园区保留当地良种黄牛,并引进优质的西门塔尔肉牛,发展肉牛规模养殖;另一方面通过葡萄藤下养鸡鸭,并套种粮食作物,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畜禽粪便不仅是葡萄等作物的有机肥来源,还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生产的能源,从而形成完整、高效、相互促进的现代科技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耘丰葡萄园建立了1.3万m3的沼气池,每300头牛的粪便可以供给33.33 hm2葡萄园,除了满足园区自身的需要,还可以无偿供附近200多户村民的生活用气。园区共饲养着西门塔尔肉牛300多头、鸡鸭鹅6 000多只,养殖规模近200 hm2,再加上单产37 500 kg/hm2左右的33.33 hm2葡萄种植园,利润在千万元以上。
  1.4 观光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观光生态农业模式以旅游为主导,以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基础,实现农产品的生产、观光、加工、购买等环节“一条龙”服务,升级传统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图4)。如“农家乐”“花卉观赏节”“果实采摘节”等。
  典型案例1——邻水县缪氏庄园采用观光生态农业的模式,拥有133.33 hm2葡萄种植园,并配备准四星级东方城堡风情酒店、2 500 m2生态美食餐厅,集绿色餐饮、红酒文化、生态种养、葡萄、旅游、户外休闲、生态农产品销售、科研教学、会务宴请等为一体的现代新型农业发展综合产业园。该庄园注册资金500万元,现总资产2.5亿元,现有员工200余人,占地超过200 hm2,总投资5亿元,总共建成面积将达666.67 hm2。作为四川省第八批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缪氏庄园转化国内外科研成果,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循环体系。园区大力发展葡萄种植、生猪养殖生产与销售,形成了循环性绿色农业生态示范园、葡萄种植及禽畜养殖、现代观光农业3条主线,打造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特色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框架,其中服务业包含有观光、休闲、会议、生态餐厅、住宿、培训中心,旅游接待能力达到10万人次。此外,园区还拉动周边地区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葡萄种植解决300多名周边农民就业,农民年增收3万元,带动周边3个行政村村民致富。
  典型案例2——被称为中国有机生态循环第一村西充县双龙桥村,打造现代农业观光园,投资2亿元,占地266.67 hm2,年产值将达到1亿元。目前园区道路、土壤整治改良、蓄水池建设以及台湾特色农产品栽种试验均已完成。全面建设有机蔬菜种植示范区和特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区,拥有100 hm2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园,包括有机果蔬种植园33.33 hm2,农村生态旅游园区66.67 hm2,改造河流2.8 km,修建景观大道1.9 km,园区道路1.7 km。
  西充县双龙桥村建设集花卉观赏、有机蔬菜采摘、休闲观光旅游、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从台湾引入园区的新品种,包括晚熟丝瓜、水果南瓜、黄金水蕃茄、韭菜、大葱、苦瓜等品种,已栽种20 hm2,且配以13.33 hm2花木产业园,以玫瑰、玉兰居多。此外,园区内还将修建乡村旅游酒店和观光茶园、生态牧场。同时,与川东北民间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完美结合,推动观光农业,形成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循环发展。
  2 四川省发展水果产业循环经济现状分析
  2.1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7年7月6日—2018年8月10日在四川省的实地调研。根据经济发展程度、空间地理分布以及水果产业区域规划等实际情况,课题组调查了成都市、绵阳市、眉山市、自贡市、宜宾市、广元市、广安市、南充市、雅安市9市,调研对象为当地水果种植农户,调查方法采取“一对一”面谈。该研究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所选择的调研市县涉及成都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四大经济区,涵盖部分生态示范县,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11]。此次调查共访谈了650户农户,由于存在异常值、错误值以及重要内容遗失等情况,将这些样本剔除后,最终得到有效问卷629份,问卷有效率为96.8%。
  2.2 农户基本特征描述与分析
  表1为受访水果种植农户的基本特征分布状况,可以看出,受访农户中男性的比例达到70.4%,女性为29.6%;年龄分布方面,中年、壮年的比例最高,30~59岁的农户占样本总数的86.5%;受教育程度方面,受访者的学历水平普遍较低,以初中学历最多,占比为33.9%;农业兼业情况方面,样本中的农户以纯农业为主的居多,为61.8%;家庭年收入方面,50 000元及以下的农户比例为42.6%,50 001到150 000元的农户比例为36.7%,而更高收入的农户比例仅为20.7%,可见当前农户收入水平仍然较低;种植规模分布方面,土地面积在0.33 hm2及以下的农户几乎占到样本总数的一半,说明现阶段四川省水果种植还是以小规模种植为主。
  随后将受访农户按是否参与循环农业分为两组,其中参与循环农业的农户有116户,未参与循环农业的农户有513户,为进一步分析两组受访农户基本特征的差异程度,运用Stata 14.0软件对其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参与循环农业的农户与未参与循环农业的农户相比较,他们在受教育水平、農业兼业情况、家庭年收入以及种植规模的差异都在0.01的水平上显著,即参与循环农业的农户表现出受教育水平更高、种植规模更大、年收入更多的特征,其平均年收入比未参与循环农业农户的平均年收入高出10万以上,经营的土地面积也多出0.33 hm2以上。而农业兼业情况方面,从事循环农业的农户更多属于纯农业类型,可能的解释是传统模式较循环模式而言,经济效益较低,选择兼业能增加收入来源、提高收入水平。此外,2组农户的年龄差异在5%的水平上显著,参与循环农业的农户更年轻,也从一定程度上印证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更容易从事循环农业,而性别方面的差异则不显著。   2.3 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制约因素分析
  该研究对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制约因素的分析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一是按照生产要素理论设置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其他等影响因素,考察受访水果种植农户在开展循环项目时面临的困难,并运用相关分析法得出各要素与农户参与循环农业这一变量的相关系数,找出制约循环农业发展的因素。其中,“其他因素”表示除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四要素以外的影响因素,例如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等。相关变量解释及结果如表3所示。二是结合已有文献[12-14],将循环认知、环保态度、信贷条件、农业培训、公共基础设施、信息及技术获取、政府扶持7个考核指标作为自变量,将水果种植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的情况作为因变量,再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从而考量这些指标的等级差异对农户循环农业参与情况的影响,并找出影响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指标。相关变量解释及结果如表4所示。以上数据处理均在Stata 14.0中完成。
  2.3.1 农户对循环经济的认知不足,政府对循环农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调查了解到,四川省水果种植农户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64.7%的农户会不同程度地关注生产生活中的环保问题,表4中农户“环保态度”评分的均值也达到了0.994,但是农户对循环经济的认知程度却很低,有54.7%的农户表示不了解或没听过循环农业。而表4显示,“循环认知”对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的行为有着显著影响。由于循环农业是一个涉及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系统而复杂的长期工程,而大部分受访农户对循环农业的了解程度却相当有限,他们并不清楚循环农业的内容、目标及要求,加之表1显示受访农户教育程度偏低,对新技术新事物接受较慢,导致其依然沿袭传统的水果种植模式,不敢冒险发展循环农业模式。另一方面,循环农业建设除了需要农户的积极参与,还有赖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统一协调,从而形成发展循环农业的合力。表4中也反映政府对农业循环的“政策扶持”在0.05的水平上显著影响着农户开展循环项目,但是当前政府对于发展水果种养循环的指导和宣传工作不到位,缺乏以循环农业为主题的培训会,循环知识普及率低,农户也因此无法深入了解循环农业,降低了其参与循环农业的积极性。
  2.3.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成本高,农户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表3显示资金与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呈显著负相关,66.1%的农户担心资金不足,说明资金问题严重限制了水果种植农户农业循环项目的开展。因为相比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发展水果产业循环经济成本高,符合循环模式“初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资金短缺风险高”的特点。特别是较大型的循环项目,由于其本身系统性强的特点,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配套设施建设,以保障在农业生产中循环体系的良好运行。以调查中“猪 +沼 + 果”循环模式说明,500头存栏母猪,需要配套6 hm2以上的果园以及相应的道路、沟渠、管道、沼气池、处理池等,启动资金一般在350万元,普通农户难以承担。然而面对资金困难,农户却得不到相应的支持,表4显示信贷条件在0.0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影响农户参与循环农业。但现实是,信贷水平的均值却仅为0.762,反映出大部分农户认为循环项目的信贷支持不足、贷款困难,从而降低了他们对循环项目的投资积极性,制约了循环农业的广泛开展。
  2.3.3 循环经济技术水平薄弱,农户获取信息及技术困难。
  如表3所示,制约水果种植户开展循环项目的又一大问题是技术问题,虽然表中劳动力要素与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同样呈显著负相关,但仅有6.4%的农户表示自身劳动力不足,而认为自身农业循环技术水平不足的农户比例却达到32.8%,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四川省循环经济技术水平较低的问题。由于当前科研力量集中在少数高校与研究院所,农村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并且农业科研成果的实际转化推广率不足40%[15],因此好的循环技术无法在农村得到及时的推广与应用。此外,由于农村缺乏完善的科学技术服务与培训体系,农户获取相关信息与技术困难,循环技术得不到有效普及。表4也印证了这一情况,“信息及技术获取”在0.01的水平上显著影响农户开展农业循环项目。由此可见,与其他农业发达省份相比,四川省在循环技术研发、转化、推广等方面的问题,阻碍了水果产业循环模式的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研究表明,四川省水果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已经起步,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实践成果,逐步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循环模式”“以畜牧业为核心的生态种养模式”“以林果种植为中心的生态种养循环模式”“观光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四大模式为主的生态循环体系。全省仍继续探索和发展农业循环,推动农业示范市县的建设,实施循环项目建设计划,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水果产业中循环项目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大面积推广与应用还有难度。具体表现在:①与参与循环农业的农户相比,未参与循环农业的农户受教育水平更低、种植规模更小、年收入更少,在开展循环项目时面临的困难更多;②农户对循环经济的认知普遍不足,加之政府对循环农业的宣传和扶持不够,降低了农户开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③农户在开展农业循环项目时,面临的困难不仅是项目成本高、风险大,还有信贷条件差、政策补助少,资金问题成为阻碍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的核心问题;④循环经济技术水平低,缺乏完善的科技转化与推广体系,农户获取相关信息及技术困难。
  3.2 政策建议
  3.2.1
  政府积极引导宣传,提高农户循環认知水平。保守落后的发展观念严重阻碍水果产业循环的推进,政府需加强宣传,组织开展农业循环的培训,提高农户循环意识,提高农户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鼓励更多农村实用人才、返乡农民工、农校毕业生等从事循环农业工作。
  3.2.2
  借鉴国内外科研成果,加快农业循环技术转化与推广。学习国内外先进循环农业技术,借鉴并应用现有科研成果,推动与引导科研创新,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现代化基地、大型产业园,“以大带小”“以点带面”,在区域内打造“人才—科技—循环产业”链条,形成投入—开发—成果—实践应用—增值—回收利用—再投入—再增值的良性循环体系。   3.2.3 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构建财政支持长效机制。建立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强财政支持和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支持水果产业循环体系的建设,给予循环设施主体在土地流转、水电价格、农产品价格与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保障农户利益,消除资金顾虑。
  3.2.4 加大农业循环扶持力度,完善农业循环法律法规体系。各级政府应落实中央对绿色循环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依据当地实际条件,制定具有当地特色的、可操作性强的循环扶持政策,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循环农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平,罗敏,杜强.西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点[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2,31(2):170-173,188.
  [2] 張学会,赵凯,胡源,等.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综述及评价[J].世界农业,2008(9):8-11.
  [3] 陆静超,马放.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北方论丛,2014(5):129-132.
  [4] 何佳.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问题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4(2):132-134.
  [5] 祝进,党寿光,邱源,等.四川水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果业信息,2017,34(3):9-10.
  [6] 孔祥智,蒋忱忱.成员异质性对合作社治理机制的影响分析:以四川省井研县联合水果合作社为例[J].农村经济,2010(9):8-11.
  [7] 方玉媚,王永清,肖洪安,等.四川水果产业标准化生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经济,2008(4):53-55.
  [8] 肖洪安,伍桂清,王永清,等.四川省水果产业化体系组织模式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07(9):35-38.
  [9] 李凤升,赵俊平,彭民.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2):263-264.
  [10] 郭晓鸣,廖祖君,张鸣鸣.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及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11(12):10-14.
  [11] 四川省农村能源工作会提出2017年打造50个循环农业示范基地[J].四川农业科技,2017(3):21.
  [12] 王志刚,吕杰,郗风明.循环农业工程:农户认知、行为与决定因素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生态经济,2015,31(6):108-113.
  [13] 王娅,窦学诚.河西绿洲灌区农户对循环农业工程的行为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1):25-30.
  [14] 徐卫涛,张俊飚,李树明.影响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8):33-37.
  [15] 杨柳,全晓艳,汪继红,等.四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6):188-1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06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