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弱法律环境视角下企业财务舞弊问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的基础上,找寻弱法律环境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方式、动因,进而从内外部角度提出了财务舞弊防范的建议与对策。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弱法律环境下财务舞弊的特征及影响;第二部分为弱法律环境下企业财务舞弊问题的动因;第三部分为弱法律环境下企业财务舞弊的防范对策。
  弱法律环境的内涵为:首先,中国现在的金融监督体系不完善,当地政府为了GDP着想,会在政策上倾斜以下本土上市公司。这样的倾斜政策对于其他上市企业来讲并不公正;其次,中国相关的法律制度规范不严格,针对CPA的职责判定不严格,对上市企业舞弊行为规范过于宽松,导致大量中介组织进行财务舞弊;最后,中国规章制度对舞弊行为惩戒程度不高,使得大量公司为了利益发生舞弊行为。
   一、弱法律环境下企业财务舞弊问题及影响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常见问题分析
  财务造假的现象在实务操作里被称为“会计违规”。假如上市公司通过这种财务造假行为骗取了大量非法收入,且上市公司被起诉,则财务造假行为会被定性为“欺诈性财务报表”。事实上,财务造假及会计盈余管理是不一样的。数据造假是在违反法律规则的条件下人为地操纵利润,骗取投资者钱财。盈余管理是在合法的条件下,进行的财务数据处理。准确来讲,财务造假情况包括:
  1.虚构增收,舞弊谋利
  现在,中国企业及证券市场上持续着财务造假情况,在这之中,假造公司收入就是财务舞弊。
  2.隐瞒重要事项
  从社会进程来说,会计资料必须要真实反映现在的上市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是投资者、债权人进行决策的主要平衡。许多上市公司通过隐瞒重大损失、诉讼案等方式,进行财务舞弊。
  3.上市企业利益操作的手段
  调节收入:通过调整收入确认的时间,人为操纵当时会计期间的收入。延迟确定收入就是将本来是这个会计期间的收入确认到下一个会计期间,骗取投资人,获取非法收益,这是不合法行为。
  调整费用:许多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化改变费用进行财务造假,有时候会通过投资收益科目掩盖公司经营亏损,把研发支出等企业经营支出进行递延,不核算到成本之中。
  调整利益:利润是判断公司经营状况的主要指标,因此部分上市公司会利用形形色色的方式操纵利润,最常见的就是通过资产自检方式改变利润。
  4.会计原则和关联交易的不恰当利用
  会计准则针对会计处理制定了标准,可是上市企业通常会对财务报告进行粉饰,用虚假的财务报表骗取投资者信任,获取非法收益。
  關联交易实质上为公司关联方的交易,其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能够减少谈判等营业成本支出,缺点是其最终夺得成交价格是在没有进入市场竞争情况下达成的,因此伤害债务者的权益。
  5.其他调节资产、操纵利润行为
  部分公司不但会出现前面所说的财务造假行为,还有其他方式获取更多非法收入。在资产方面,有的公司的管理者会利用职务之便通过侵占等方式转移公司公共资金。有的公司会通过资产重组改变公司经营业绩。
  (二)弱法律环境对财务舞弊的影响
  1.监管制度缺乏,地方保护色彩严重
  现在,《证券法》是中国针对财务舞弊现象制定的规章制度,其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从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三个角度对上市企业财务信息进行规范。
  即使中国不断致力于搭建健全的监督体系,可是由于中国的经济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革新的速度较慢。
  通常来说,当政府需要监督本地的上市企业,可是因为上市公司能够拉动当地的GDP,因此大量的政府会对贡献量大的上市公司有大量政策倾斜。
  2.中介机构合作舞弊的风险较弱
  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是为了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而成立的。可是中国有关法律制度不严格,针对CPA的审计责任限定较为宽松,这就使得CPA的赔偿责任几乎下降到没有。
  CPA在公司里应该是理性经济人,他们在公司里的主要意义是增加自己的获利。如果在可以少承担风险,多获取利益,CPA会在审计的时候通过偷懒来减少成本,增加收入,因此,CPA和上市公司共同进行舞弊行为的时候,舞弊更难以被发现。
  3.企业财务舞弊成本较低,舞弊动机增强
  站在法律的角度分析,数据造假就是违反合同,但是企业不违反合同,而是比较违反合同的成本及不合法收入。由于中国现行法律没有关于赔偿的有关限定,因此公司进行舞弊行为处罚不严格,大量上市公司会为了巨额收益进行财务舞弊。
   二、弱法律环境下企业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
  (一)财务舞弊的根本条件——不对称的信息
  会计信息不对称指在某一时刻或某一时段内,各方主体在参加博弈的过程中,在会计信息被了解的程度上存在着质量和数量上的差异。公司管理层是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从而使经营者和股东两者之间在获得会计信息的质量上具有信息的不对称性,大股东因为占有的股权比例比较高从而成为董事会中的一员,对公司的战略布局,大政方针,经营业绩等等能获得较为详细可靠的信息,并有效的监督公司的高层管理,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进行控制;而对于中小股东,由于所持股份较少,所占股权比例较小,所以无法直接获取较为详细可靠的信息,又不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只能以间接的方式获取信息来监督管理层和大股东的履约情况,即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会计信息存在着严重不对称。因此,作为连接企业和投资者纽带的会计信息的是否真实,对资本市场是否正常、高效的运转直接起决定作用。会计信息不对称会引发一系列的后果,比如会打乱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转,产生大量的欺诈交易行为,给广大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报表使用者造成不可估量的、巨额的经济损失。   (二)财务舞弊内源性因素——利益驱动
  1.经济利益动机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永恒的追求目标,导致企业财务舞弊的发生和蔓延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利益的巨大驱动力,舞弊者一般是利用与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虚假的信息进行财务舞弊,粉饰财务报告,企业为了对外呈现出经济一片繁荣的大好假象,也会指使财务人员做假帐,对外虚假的财务报表,以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当舞弊的收益减去舞弊的成本为正时数时,企业就很有可能实施舞弊,因为舞弊的成本远远低于舞弊的收益。上市公司舞弊的目的也就是为了使发行的股票上涨已达到募集更多的资金或不被退市。而采取舞弊的手段不外乎就那几种虚增利润,高估资产或低估负债等等。因此,流通市值的增加是财务舞弊的另一个增加回报的方式。对于舞弊者而言,只要舞弊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舞弊的预期收益,舞弊者就有“博奕”的理由和冲动.迄今为止,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来打击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对直接责任人追求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因此,一旦舞弊被发现了,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及其有限的,处罚相对较轻,也正因如此,财务舞弊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才屡禁不止。
  2.个人利益动机
  (1)上市公司高管个人利益的考虑
  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利用自己手中职权的优势编制虚假财务报告,获取巨额的利益,比如股票升值、薪金、职务等。通过研究发现,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基本上采用的都是“职业经理人”制度。职业经理人的薪酬直接受公司经营业绩好坏的影响。而且员工政策制度规定,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还可持有公司的股票。因此,他们就成了财务舞弊的直接受益者。而在我国比较传统的国有企业中,作为考核标准的奖励制度是通过一种行政指派而不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这种行政指派价值取向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相差很远。经理人员为了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行政性任务,通常会采取各种手段包括伪造虚假的收入、利润、税收等舞弊手段完成行政性指派的任务
  (2)财会人员
  普通的财会人员他们进行舞弊的目的和最根本的想法不是挖空心思,想法设法的利用各种机会和时机造假。相信每一位财会人员当初选择这个行业时并不是为了去做假账而学的。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不同的是财务人员要时刻接受金钱的洗礼,古代的封建士大夫为了自圆其说,给自己开脱罪名,常有“红颜祸水”之说,而对于财务人员而言,说金钱是祸水,一点都不夸张。但是在现行体制下,财会人员属于单位普通的一员,其工作的开展都是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的,人、财、物、事都归本单位管理,因此,当单位为了上市募集资金或者是为了躲避税收时,授意财会人员造假,而会计人员为了保住饭碗生存下去,只能违背会计职业道德委屈求全,违心的进行会计处理,做假账或对外公布虚假的财务信息,以满足单位领导的要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而那些敢于坚持会计职业道德、认真履行会计核算、监督职能的财务人员通常会被穿“小鞋”——以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能适应公司发展为由调离工作岗位、甚至待岗、辞退等。在种种外在因素的压力下,所谓的会计监督,会计制度已流于形式,在高管的直接授意下,财务人员不得不违心的采用粉饰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美化”,否则就很有丢掉工作的可能。因此,会计人员常处于单位领导与法律法规的夹缝之中,常有被操纵感。当然,也不排除有些财会人员经不住利益的诱惑,没有坚守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准则,为了眼前的个人利益,贪污公款,弄虚作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三、弱法律环境下企业财务舞弊防范策略
  (一)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主动完善企业的质量框架,能够减少公司虚构收益的情况,促进公司的全方位发展,增加更多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完成股东之间的互相监督制度。上市企业可以按照这些准则制定企业质量框架:
  1.将股东的权益放在首位,搭建股东权益制度。
  2.上市企业的全部股东,拥有平等的权利。
  3.股东可以和上市企业进行协作,可是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畴内,股东要在协作中尽力协调,帮助公司增加经营业绩。
  4.假如上市企业需要进行公司战略决策的时候,必须要通过合法的方式将资讯迅速传递到与公司??有关联的人手中。??不同单位要共同协作,??确保公司??的日常运营,利用财务数据,??让??股东了解公司真实的运营状况,增加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
  (二)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在??合理规避数据造假状况的时候,内控制度应运而生。??通常来说,企业治理的需要公司领导及职工之间相互监督和??约束,按照公司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准则。许多人认为公司治理也涵盖了内部控制的环境。笔者认为,两者紧密联系,要坚持进行??内部制度革新,保证监督制度的完善,才能够治理好公司。
  在某个层面上,企业??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的想法??对内控的实施产生作用,??假如??公司高管??道德水平低下,??那么在内部控制??的影响下,??一定会出现差错,??所以企业要??选用??有才能的人担任管理层,??并及时进行内控的教育辅导,帮助上市公司?规范内部风险。
  实行外部监督能不能够起到影响,??还是要依靠监督主体的??专业水平。另外,??外部监督无法从根本上处理好公司管理的??问题,只有上市企业自身内控制度??健全,??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增加其市场竞争力,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因此要时刻关注公司内控制度的健全,增加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维护和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利,促进?市场经济自由发展。?
  (三)加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
  企业治理能够确保公司审计活动的完成。企业治理能够有效增加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公司内部审计又能够促进企业治理的发展。两者之间保持着一致的公司发展方向,具体来说就是帮助公司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这样的情况,希望上市企业能够发扬内部审计的优势,健全企业的治理活动,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内控的合理,也可以增加企业风险管控能力。
  (四)完善监事会制度与董事会制度
  1.完善监事会制度
  从目前的情况来研究,大量企业的监事会是在股东大会上进行,这些人主要是企业的职工,并不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因此也没有办法针对开会内容的合理和不合理进行分析。另外,職工成为监事会成员,也不会获得多余的收入,所以他们并不会热心于企业治理活动,即使管理层做出不利于企业的举动,监理会也不会进行监管,因此需要针对监理会职工制定规范:
  首先不但要成立监督委员会,还要给监理会权利处理企业治理问题;其次监理会要有权利,不可以只是走形式的存在。监事会是企业十分关键的监管委员会,在开展监督活动的时候,要独立于企业的管理;最后筛选出来的职工,不仅要有专业能力,还要有职业道德。
  2.完善董事会制度
  完善董事会制度,明确董事会的独立性,尽管这里的独立是相对的,但它是有利于保障董事会制度的完善。在今天看来,董事会就是企业最高的权力机构,它所制定的每一项规定和政策都对大股东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有不断完善董事会制度,才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怎样建立董事会制度,确保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呢?通过对过去众多企业发展的分析,积累了很多的有益的做法,在笔者看来,第一,需要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制度,既可以相对独立,又能对上市企业形成有效的监督,通过制度发挥的作用,各董事能与企业高层间进行交流企业发展情况,企业高层要向独立的董事上报企业每天经营状况的材料,这样一来,独立董事可以监督企业活动。第二,国家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从法律上确保独立董事行使监督权,获得有力的法律保障。董事要监督企业,需要赋予相应的权利,以避免监管过程中没有法律作为保障。(作者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42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