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英语视听说课上的研究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英语视听说课上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职课堂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机制能在提升学生课堂互动效果的基础上建构完整的教学体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化奠定基础,尤其是将翻转课堂教学机制应用在中职英语课堂中,能在形成良好教学平台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从自主化学习、任务型学习以及合作性学习三个层面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英语视听说课上的路径展开了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  翻转课堂  中职英语  视听说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128-02
  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本水平,因为多数学生存在学习专注力不足以及自信心较差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利用更加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机制和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更加有效的课堂模式是顺应教育改革趋势的必然选择。
  一、开放课堂打造自主化学习体系
  信息化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为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也是借助科学化的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动力,因此,在课程框架体系内,教师要利用数字设备创设完整的课堂教学引导机制,确保能提高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内化水平和认知能力。在中职英语视听说课上,教师可以提前在微博或者是微信平台中发布相应的话题信息,引导学生登录后进行观看,并且针对相关内容查阅对应的课程资料,学生能在背景和资料查阅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对知识的认知水平[1]。并且,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一些电子产品对不懂不会的生词进行集中学习,这种方式充分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能对资料进行下载处理,并且利用反复阅读和识记的方式夯实学习基础,不再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局限性,能建立实时性交流互动的模式,对于提升学生听说能力有所助益。相较于传统的板书讲解或者是单词表讲解,这种方式能为学生有效规划教学资源的应用方式,并且鼓励学生从静态纸质单词学习转变为动态的单词资源整合,能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翻转课堂完善任务型教学结构
  中职英语视听说课上应用翻转课堂教学体系,教师作为课程结构的设计者,指导学生建立任务意识,有效鼓励学生利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能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平台,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化奠定基础。
  尤其是在聽力句型的专项训练教学时,其中一些长句子和阅读方式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传统教学机制中,教师仅仅是利用学生跟读的方式完成教学,而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建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语音云开放平台,确保学生能听到原音,并且利用跟读的形式完成对话,从而结合原音就能对自己的阅读进行纠正,充分发挥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了教师逐个进行语言纠正的难度。
  另外,教师可以下发“为动漫电影配音”的任务卡,要求学生在阶段性任务模块中完成对应的语音任务,不仅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优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以及综合英语素养的提升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真正意义上建立了完整的教学指导机制。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相应的语音交流室,学生能在“房间”内进行语言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为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创设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三、合作教学提升学生合作意识
  为了有效提升中职英语视听说课教学效果,教师也要充分发挥不同教学资源的应用价值和优势,教师要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发相应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并且共同完成对应的任务,将小组的讨论结果上传到网盘中,供大家进行分享和评论。这种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能为学生后续进一步提高知识内化水平提供保障。
  在口语实景训练时,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并且将其制作为语音文件进行上传,学生之间进行共享和点评,在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化。另外,教师也可以将优秀的小组对话链接到微博等公众平台,为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要全面认知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和优势,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和综合素质建立完整的课程教学机制,完善教学进程的同时,确保教学流程能有效提升中职英语视听说课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综合英语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甘凌燕.基于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视听说课上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6):239-2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05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