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升级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区域产业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的专业建设必须为区域的产业升级提供充足合适的一线技术人才资源。本文阐述了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逻辑关系,以“宁镇扬”地区产业及高职专业发展现状为例,分析了二者在相互适应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强化政府和行业的指导、针对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规划专业结构、提升高职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质量及优化专业群的教学团队四个方面提出了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升级协调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专业建设;区域产业升级;适切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3-0010-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3.005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论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目标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我国“十三五”时期的发展重点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随着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集群化发展速度的加快,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匹配不及时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使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更灵活、更合理,更好地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对于保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关系分析
  专业设置是连接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桥梁。高等职业教育要达到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的目标,有赖于其合理的专业设置。同时,区域内的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随着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区域经济竞争力同步提升。因此,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促进,首先需要实现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联动发展。
  (一)高职专业设置以区域产业结构为依据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是产业结构的延伸与升级。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面向一线技术管理类职业群,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区域产业结构面向集群化发展的转型升级势必要求人才需求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从以往大量需求单一工种的操作人员到更多需求通晓基础知识并掌握相关职业群技术的一线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此类人才的主力,应紧跟区域产业结构的需求,伸展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充足的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以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为重要依据,进行整合优化,与区域经济共同进步,迎接新产业的挑战,实现院校的经济社会效益,提升院校的社会吸引力。
  (二)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以合理的高职专业结构为支撑
  区域产业结构因为市场竞争而不断调整和升级,产业人力资源结构亦需随之变化,对人才储备的要求也在同步提升。合理的高职专业结构,能够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充足的相适应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引导一线人才资源结构的优化组合,为区域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和动力支撑。与区域产业结构不适应的专业结构,不仅不能产生上述作用,还会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继而形成社会问题;同时,企业因缺少相应人才,产业升级改造难度加大,从而严重影响区域改革进程。
  因此,高职的专业必须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依据合理设置。合理的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不仅是保障高等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改造的动力源泉之一。
  三、宁镇扬区域同城化的产业群发展与高职专业发展现状
  (一)概况
  现代化建设是近年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主题,其中有个重要思想就是整体建设、融合发展形成大都市区,并以此为“发展极”輻射更广泛地区。在此背景下,《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于2014年8月22日正式发布,预示着宁镇扬三市抱团发展新格局全面开启。宁镇扬三地位于长三角地区的西翼重要节点区域,由于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发展相关,区位优势明显,能够承东启西、辐射长江中西部。同城化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区域内产业群发展现状
  《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提出七大重点任务。其中,在产业布局方面,要求立足产业基础,推进产业高级化、集群化和国际化,联合打造一批现代产业基地(中心),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的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合力建设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全球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宁镇扬区域优先发展汽车产业群,形成了宁镇扬汽车产业同城化发展框架,提升了江苏省汽车产业的层次。三市区域内汽车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已形成南京江宁区和扬州仪征市两个省级乘用车汽车产业基地,镇江丹阳国家级和镇江新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都区、邗江区四个省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区域汽车产业群正在由先进制造向智能制造方向迈进。区域内三市汽车业已形成不同的发展重点。南京以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为主,借助名校智库为新型汽车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扬州和镇江的沿江地区以小型乘用车及客车的装配生产、零部件制造为主,所制造的零部件基本满足了区域内整车产业园的零部件需求。
  (三)区域内高职专业及专业群发展现状
  截至2016年底,宁镇扬三市共有24所高职院校,其中南京市17所、镇江市3所和扬州市4所。宁镇扬共有5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院校,其中南京市4所,镇江市1所;共有6所江苏省示范院校,其中南京市5所,扬州市1所。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颁发,高职院校招生专业类别共有19个专业大类、99个二级专业类和748种专业。2016年,宁镇扬24所高职高专院校共设置18个专业大类,73个二级专业类,水利大类专业未开设,247个专业;宁镇扬24所高职院校共设置高职专业点数为734个,平均每个高校设置专业30.6个。其中,专业设置数超过40个的院校有5所,专业设置最多的是扬州职业大学,共设63个专业,专业设置数最少的是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共设4个专业。   在专业基础上,高职院校应建设由一个重点建设专业为中心,由若干个相关专业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专业集群是以技术知识为核心、以职业领域为引领、以专业技术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为表现协调发展的系统。24所高职院校中,省财政支持建设的专业群数量共50多个,主要集中在江苏省的优势产业,如石油化学、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
  四、高职专业群建设与产业群升级适切性分析
  随着区域同城化进程的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巨大变化。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还存在盲从情况,人才培养出现滞后现象。部分前两年招生人数剧增的专业面临学生就业难、专业对口率低、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浪费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专业群与区域产业群之间的协调发展存在不匹配、不同步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专业设置趋同现象严重
  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相似现象一直存在。据《上大学网中国高职院校最爱的专业排行榜》显示,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会计、工商管理等专业,其中,全国共有1070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占高职院校总数量的84.52%。2016年,“宁镇扬”地区24所高职院校中开设会计专业共20所,物流管理专业共17所,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环境艺术设计共16所,市场营销和电气自动化专业共15所,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专业共13所。区域内缺乏传导产业群需求的高职院校专业布局规划。高职院校为吸引生源,对生源充足的专业大量扩招,从而造成院校间专业结构趋同、毕业生就业方向相近的现象,易导致相关专业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学生的就业难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区域主导及重点规划的产业群所对应的专业群规模不足
  在区域发展计划制定过程中,各级政府对区域产业规划进行动态调整,部署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产业及产业群的发展目标。高职院校因为对政策反应不够及时,或出于迎合生源市场需求等原因,相关专业招生规模不足。由此带来,高职所培养的此类人才数量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不适应,高职相关专业与区域产业规模的发展不能保持平衡。近年来屡见报端的“技工荒”现象就是此类问题的集中体现。如“宁镇扬”区域内的优势产业群石化产业群、汽车产业群的发展,就因为高级技能技术人才的缺口长期得不到满足而受到制约。
  (三)高职专业的空间结构与区域产业布局不匹配
  高职专业的空间结构指的是专业分布情况。高职院校能否全面服务本区域产业,主要看区域内高职院校的专业分布是否与区域产业的空间布局相适应。然而,区域内新兴产业群往往缺乏相对应的高职专业群支持。以汽车服务类专业群为例。我国的汽车后市场已初具规模,但是权威数据表明,发达国家从事汽车制造业人员与从事汽车相关行业人员比例为1:10。目前我国直接从事汽车生产的从业人员超过200万,按此比例推算,应该有2000万人员从事汽车后市场服务工作。而现在我国汽车维修行业仅有240万从业人员,其他后市场服务人员更少。“宁镇扬”所处的长三角地区,公路交通发达,汽车保有量高。而“宁镇扬”区域高职院校针对汽车后市场的汽车服务类专业开设较少,受省财政支持建设的汽车服务类专业群仍是空白。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此类专业需要的实训基地等硬件投入大以及师资紧缺。
  (四)专业群的培养质量与区域产业群人才质量需求存在差距
  高职专业群的培养质量考量的重要指标是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是否与区域产业群发展所需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水平需要一致。随着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成熟,区域传统制造业大类产业群开始向两端延伸,不仅包括终端的产品生产与制造,也包括上端的产品设计和研发,以及下端的产品营销和服务。并且,三大产业联系日益紧密,需要大量掌握交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高职专业群供给的人才质量与企业需求相差甚远。主要原因如下:其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产业需求耦合度不高,专业群的建设尤其是新兴专业建设,缺乏有效的企业技术支持;其二,高职院校本身深入了解产业发展动态的师资紧缺、实训条件滞后;其三,区域内缺乏鼓励企业推进职业教育的政策、税收等引导条件,企业主动深入专业群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等事务的积极性不足。
  五、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升级协调发展的策略
  (一)强化政府和行业对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
  将校企合作上升到“政行企校”合作体制是现代职教体系的一大趋势。构建“政行企校”合作体制的关键在于,各级政府采取系列措施,加強宏观调控。首先,政府结合区域行业产业情况,对高职的专业建设实施阶段性评估,考察专业群与区域产业群动态对接情况,评价其发展前景。第二,出台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搭建校企合作服务平台,鼓励区域支柱型及规划发展型产业群中的企业与高职院校在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等方面深入合作。第三,定期发布区域紧缺高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和专业信息,科学指导高职院校规划专业设置和专业规模,最大限度避免重复设置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以及趋同专业之间的无序竞争。
  (二)针对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规划专业结构
  不同区域的经济产业发展方向不尽相同,因此区域内高职院校首先应主动了解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对专业进行合理规划,将专业结构向产业结构的升级方向靠拢,提升为区域产业升级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如围绕“宁镇扬”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群以及汽车保养维修等服务类产业群专业,区域内院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开发建设新能源汽车制造、汽车智能技术、汽车维修类专业群,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群发展的需要,提升高职院校的生命力。
  (三)提升高职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需要继续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以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与区域内产业、企业深度融合,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实训平台与工作环境对接、素质培养与岗位资质对接。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推动内涵建设。支持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途径。
  在校企融合的基础上,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加强与国外知名职业院校和专家的合作,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支持世界知名企业在园区与优质职业院校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平台。
  健全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评价机制,保证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参照职业标准进行教学考核;进一步细化评价标准,推行职业资格考试,建设对职业技能和素养进行全面考核的评价体系,以此来倒逼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优化专业群的教学团队
  以品牌专业群建设为契机,高职院校应优化师资队伍,推行职业化教学团队建设。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为教师牵线搭桥,激励教师进入企业实践,获得专业相关领域的职业资格;设立“大师工作室”,建设吸引优秀企业人才来校任教的“绿色通道”。继续重视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创新教学团队的运行机制,形成教育教学、技术攻关和科研的协同创新机制,在教研教改过程中营造集体攻坚克难的良好氛围,推进教研成果、科研成果的转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39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