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产业转移是生产资源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转移的动态过程,是实现产业承接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积极承接国际和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河南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在考察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的基础上,采用SWOT方法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从宏观、区域、产业和企业角度提出对策,为政府制定、调整有关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升级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7.002
  0 引言
  产业转移是资源优势、禀赋优势和市场优势差异引起的产业从一个地区转移至另一个地区,是生产力空间转移的重要方式。自上世纪中叶,全球已经历过三次大规模产业转移。近年来,发达国家产业外迁持续进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要素成本的不断攀升和产业发展环境的日益紧缩,部分产业失去发展优势,向我国中西部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转移已成必然趋势,全球范围内的第四次产业转移已拉开序幕。河南省地处中原,具备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天然优势。面临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浪潮,河南省应当抓住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我省内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现状
  1.1 承接产业转移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产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在各区域间不断演化,产业转移推动着产业合理化布局。河南省地处中原,具有天然区位优势和禀赋优势,承接国际和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规模持续扩大。据《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河南省实际利用外商和港澳台直接投资由2000年的53999万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1722428万美元,增长了31倍之多。另外,实际利用省外资金额也从2007年的1521.6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7年的9106.8亿元人民币,扩大了近6倍。无论是实际利用外資额还是省外投资额,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规模均表现出明显的持续扩大特征。
  1.2 承接产业转移质量不断提升
  自2007年起,外商和港澳台直接投资签订协议(合同)数量持续下降,但实际利用外资额年年攀升,这表明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方向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近年来,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签约项目中的龙头型项目、基地型项目和转型升级型项目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纷纷在河南省开工建厂、落地生花,集群承接、专项承接、转型承接成为亮点。仅在2018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签约仪式上,就有611个、总投资3296亿元人民币的项目签约,其中109个项目的投资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
  1.3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长期以来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高,第三产业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近年来,随着河南省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比如,第一产业增加值在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23.0%下降到2017年的93%,第三产业则从31.6%上升到43.3%,第二产业比重相对稳定。总体上看,2000年到2017年间,第一产业增加值在河南省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则先上升后下降呈倒“U”型,第三产业上升趋势明显且近年来上升速度较快,产业结构优化明显。
  2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首先,区位优势。河南省地处中原,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是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第一梯队。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公路、铁路和民航运输方式较为发达,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2018年底,河南省公路通车里程为26.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600公里,覆盖所有县市。铁路运输四通八达,陇海线、京广线、京九线等铁路干线在河南省交汇,“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络基本形成,形成强有力经济辐射圈。
  其次,资源优势。河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原油、天然气等储量位于全国前列。同时,河南省人力资源丰富,2017年底人口总量为10853万,常住人口9559万,劳动力优势明显,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人力支撑。
  再次,市场优势。河南省是人口大省,既能提供丰富劳动力资源,又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和广阔的市场潜力,发达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强化市场规模优势。河南省已经初步形成河南省“半小时经济圈”、中原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和全国“三小时经济圈”,辐射能力强,市场规模优势明显。
  最后,政策优势。近年来,河南省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承接产业转移,如每年的《河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行动计划》、《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专项工作方案》和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系列专项活动等,为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了外部投资环境。
  2.2 劣势分析
  河南省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巨大优势,也存在不足:一是产业政策缺乏差异性。河南省地缘广阔,各地区禀赋、条件、优势各不相同,应当根据各地区具体状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省级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具有全省统一性,忽视了各地区的产业差异。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仍然存在。虽然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明显,但仍不合理。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滑。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不高,缺乏具有强带动性的大中型企业。三是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政府有关部门服务意识淡薄、办事效率低下,官僚作风等现象依然存在。
  2.3 机遇分析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区位优势,我国东南沿海省市吸引大量国际投资,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近年来,随着运输成本下降和勞动力成本上升,部分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我国内地和其他东南亚国家转移,且转移对象由低端制造业逐步过渡为高端产业与研发部门,这为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机遇。另外,“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提出意味着更大程度的对外开放水平,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行产业对接,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又一机遇。
  2.4 挑战分析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国内外的巨大挑战。一方面,2008年以来国内工人成本不断上升削弱了国内劳动力竞争优势,许多企业陆续将投资转移到越南、柬埔寨、泰国等东南亚劳动力相对廉价的国家和地区,不利于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面临国内东部欠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兄弟省份的竞争。苏北、粤北等东部欠发达地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更具地缘优势,中部地区其他省份同样渴望最大限度承接产业转移,并积极采取措施与河南省展开激烈竞争。
  3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政策建议
  3.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条件和保障。因此,为更好承接产业转移,河南省应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一方面,河南省各级政府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交通运输优势,建立更具效率的物流体系,降低运输成本,为产业转移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加快大数据和物联网建设及其运用,积极推进5G网络铺设,切实提高产业信息化和城乡信息化水平和产业资源利用效率。另外,通过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建立高效招商团队、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优化投资环境,提升产业转移吸引力。
  3.2 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强化区域优势
  由于禀赋、资源、区位、基础设施的差异,各地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不同。因此,各地方政府应细化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政策,依据自身优势与条件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最大限度的承接符合自身区域发展特点和目标的产业。如,豫西地区的煤炭和工业铝产业、豫北的钢铁产业、豫西南的纺织产业等具有相对优势,可以此为基础建立特色工业园区,促进产业政策与土地政策、环保政策、财税政策、信贷政策协同发力,在多方面给予支持和引导。除此之外,还要依托河南省四大产业带,强化区域优势,积极承接具有示范性、引领性产业,实现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发展。
  3.3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大技术承接
  科技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动力,也是企业能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河南省应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在积极承接技术型产业转移的同时,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一方面,在承接产业过程中应不断提升技术型产业转移比重,坚持技术创新,出台配套措施和优惠政策鼓励引进企业转移或设立企业研发中心,推动河南省由生产加工基地转为研发基地,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技术创新离不开智力支持,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人才刻不容缓。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产学研一体化,将智力转化为生产能力。除自我培养外,还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大力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做到人才引进与自主培育相结合。
  3.4 合理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
  河南省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是机遇也是挑战,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要立足现实条件,依据河南省区位、禀赋、资源等基础优势,有选择、有步骤、有层次的承接产业转移,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深化产业链的遴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体地,要坚持龙头带动、集群引进原则,对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符合环保要求的产业要首先引进、重点引进;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要积极引进;对于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产业要暂缓引进甚至放弃引进。依据河南省产业基础,将装备、食品加工、新型材料、汽车及其配件、电子信息技术等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引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王作成,韩联伟,穆文龙,等.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选择及对策分析[J].中州学刊,2007,(5):30-34.
  [2]任静.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3):323-327.
  [3]程李梅,庄晋财,李楚,等.产业链空间演化与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陷阱”突破[J].中国工业经济,2013,(8):135-147.
  [4]屈文燕.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011,28(2):5-7.
  [5]杨博文.新常态下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对策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8,(10):70-71.
  [6]张林静,曹雪芹.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2,30(6):60-63.
  [7]于志文.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69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