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张学新针对当前高校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本文以《新职业英语1》(第二版)为例,探讨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实践方法、效果评价及实践反思等。
  [关键词]对分课堂;应用意义;实践方法;效果评价;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5-016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5.074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教授张学新针对当前高校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提出的教学改革新模式,并在许多高校进行了试验和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核心理念在于建立新的教学流程:讲授一内化吸收一讨论。既类似传统课堂,强调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只精讲基本框架、基本概念,着重讲授重点、难点,并不穷尽教材内容,也类似讨论式课堂,学生讨论在后,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其关键在于将讲授和讨论错开,让学生在两个过程中有时间内化吸收。对于难度较低的内容,可以当堂内化,当堂讨论;对于难度较高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课下自主内化,下堂课讨论本堂课的内容,即“隔堂讨论”。因此,对分课堂将教学划分为三个过程: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即简称为PAD课堂。笔者在《新职业英语1》(第二版)的教学中应用了“对分课堂”(Pad Class),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一、“对分课堂”概述
  (一)英语课堂现状
  高职英语分为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两个阶段。高职英语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课程的学习、就业和发展以及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学生英语语言基础较差,主观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学习品质较差;以教师为主体的傳统讲授式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是被动灌输,参与度不高,师生交流少,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教学内容扩展度、灵活度不够;考核方法不适合高职学生,没有充分强调过程性评价等。
  因此,必须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改革和调整,优化教学效果。
  (二)“对分课堂”的意义
  1.对分课堂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让出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主导,让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内化吸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2.对分课堂模式下,作业的形式更加多样,学生的作业主动性,创造性显著提高。
  3.对分课堂增加平时考核,把考核分散到整个学期,更加强调过程性评价,适合高职学生的情况。
  4.对分课堂注重教学流程的改革,原理简明,可操作性强,是一种实用的教学模式。
  5.师生高度互动,师生感情更加融洽。教师引导、监督、答疑解惑的任务重了,激发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科研水平。
  二、实践方法
  《新职业英语》是我院一门重要的行业英语课程,该课程涵盖不同职业涉外工作中共性的典型英语交际任务,培养学生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并为其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英语基础。
  我在《新职业英语1》(第二版)的教学中使用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其灵活性强,当堂内化或课下内化,当堂讨论或隔堂讨论以及使用频率可根据教学内容决定。授课班级有学生43人,学期总课时为64课时,每周有2次课4课时,每次课2课时90分钟。学期教学任务为5个单元,每3周完成1个单元,其余时间复习。按照教学计划,每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六个部分:Warming-up、Reading A、Reading B、Listening&Speak-ing、Writing、Grammar,每周完成两部分。开学初,我就向学生介绍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明确了师生的职责及考核的形式。同时,将全班43人分成7个学习小组,每组指定一名组长负责,并要求分组建立讨论QQ群,以便交流讨论。
  第一周第一次课我采取了两者组合的方式,先讲授War-ming-up的背景知识和重难点内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下内化,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完成任务;先讲授Read.ing A中单词的发音、派生、用法,然后当堂内化、讨论完成相关词汇练习,教师给予讲解指导。然后让学生通过当堂内化完成Reading A课后练习,通过当堂讨论、教师指导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最后布置课文翻译任务,要求课下内化讨论。
  第一周第二次课,采用当堂对分,全班讨论、教师指导完成Warming-up作业,再次总结强调重难点。全班讨论完成课文翻译,教师指导。最后给予句子翻译练习进一步检测重要语言点,当堂对分完成。课下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指定参考文献并查阅资料对相关信息进行完善,完成读书笔记、提出质疑、亮出自己的观点,周内可以通过QQ群进行交流。
  第二周第一次课教师与学生互动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展示、点评优秀的读书笔记。采用当堂对分学习Reading B和课后练习,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答题能力,布置句子翻译作业进一步检测重要语言点。Listening&Speaking中Task1-5采用任务驱动式方法学习,而Task 6采取隔堂对分的方式,自主内化句式,在小组内完成口语对话任务。
  第二周第二次课讨论检查句子翻译作业,教师指导。分组展示口语对话任务,全班讨论,教指导总结。需要注意的是每次的课堂讨论必须是有效的讨论,教师要承担起“导演”的角色,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关注并引导各小组的讨论。真正实现师生双向互动,激发思维的火花。   第三周第一次课讲解Writing的格式、重难点,简单练习当堂对分完成,写作任务课下内化讨论完成。Grammar句式改写、翻译当堂对分完成,教师重点答疑语法知识点;精讲单元专项语法点理论,后面练习隔堂对分完成。
  第三周第二次课全班讨论写作任务,教师点评。讨论语法练习,教师总结语法规则,强调重难点。后面各周授课以此类推。
  三、效果评价
  对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优化了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完成作业,优秀的学生能够适当扩展阅读和参考文献,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突出,少量同学课堂参与度不高,惰性大,认为对分模式太折腾。总体来看,学生们喜欢对分模式下的英语课堂,因为自主内化、完成作业、全班讨论、提出问题、答疑解惑等过程帮助学生实现了自主知识构建,增强了学习效果。对分课堂中,教师讲授在先,但只精讲基本框架、基本概念、着重讲授重点、难点,并不穷尽教材内容。教师也实现了角色转型,由单一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集教授者、引导者、组织者、監督者为一体的多元化的角色。
  四、反思与总结
  首先是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对分课堂要求教师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认真备课并紧跟学科前沿,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科学地设计讲授、内化、作业、讨论等各个环节,完成教学、引导、监督、答疑解惑的任务。因此,教师需要提升专业水平、科研水平。
  其次,内化和作业是决定对分课堂实施效果的关键,不但帮助学生吸收课堂的讲授内容,更为后续的讨论做好准备,即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张学新教授建议个人作业可由4部分组成部分:①读一读(读书笔记):学生在学习、理解相关内容过程中的助记和概要。鼓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写出独特的分析、思考和体会。②想一想(精彩片段部分):请列出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最欣赏的内容等,至少一条,更多不限。③帮一帮:列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讨论时求助别人,至少3个,更多不限。④考一考:列出自己弄懂了,但是觉得别人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用来挑战别人,至少3个,更多不限。以后教学中可以在布置关联性较强的作业基础上,更多地尝试这四种作业,在自主建构知识和小组协作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加深理解,促进进一步内化、拓展和升华。当然也存在学生本身不够重视内化和作业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拿出相应的考核方法来约束学生。
  同时,互动讨论是对分课堂的一大亮点。学生在交互讨论中进行高质量的探究学习,表述观点,交流疑问,探究难点,巩固拓展。讨论最后,老师就学生作业和交流中最具典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加以分析和总结,实现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在讨论中教师要合理组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答疑解惑并给予宏观总结,让学生感到对分模式整个探索过程中有价值、有意义、有收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63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