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古诗文学习模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让学生学习传统经典诗文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好传承。本文从认识作者,知悉意图;反复诵读,体会情感;理解为主,加深印象;放飞想象,启发思维;拓展延伸,积累运用五方面探索古诗文的学习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效果。
  【关键词】古诗文;学习模式;小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总目标指出: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古诗文语言凝练,极富韵味,语言表达简洁含蓄,富有美感,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小学生从小学习传统经典诗文,不仅有利于提高诵读水平,发展语言,积淀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文学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体会诗人情感,从优美的诗文中感悟人生。
  一、认识作者,知悉意图
  作品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它离不开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因此,在学习古诗文时,要进行一定的课外拓展,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简单地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与写作意图。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了解这首古诗文的历史地位以及作用,从整体去把握,树立全局观念。其次,要引导学生借助各种渠道,针对作品的作者,通过查阅资料来进行补充,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我提前布置学生回家查阅词人创作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虽然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文,但其写作背景却鲜为人知。辛弃疾曾历任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任职期间,打击贪官,救济灾民,颇有政绩。淳熙八年被劾职,退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隐居长达二十年,他退居乡间,与山民野老打成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静的生活。此时,他一改过去壮大场面的描述和豪杰人物的刻画,转而饱蘸色彩去描绘田园风景画和俚俗乡情图。这首词题为“村居”,是词人晚年遭受排斥、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二、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诵读是小学生理解古诗文与记忆古诗文的重要方式,也是古诗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教师要充分重视诵读的重要性,将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反复诵读。其次,创新诵读方式,教师一味地范读或全班齐读难免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可以通过男女生分别诵读、指名读、分小组诵读、师生共读或课前布置与家长共读等方式,不仅会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也会激发学生诵读的欲望。最后,争取当堂落实知识点,达到背诵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中庸》中的著名古文句,由于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主要也是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家长共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中庸》至诚至性,率性而为,行乎当行,止乎当止的“圣人之道”。
  三、理解为主,加深印象
  小学生由于年龄情况,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应通过指导与讲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加深印象,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嚼字品词,加深理解,很多时候诗人在创作时常常会因为一个字的用法煞费心机。因此,在诗文中的每句话,甚至是每个字都有着深刻的意义,学生只有在懂字、词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古诗文。例如,《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是这句诗的点睛之笔,“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之感。通过让学生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来理解句子,从而理解该古文所要表达的内容及主旨。
  四、放飞想象,启发思维
  每首古诗文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一份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想象,去领悟古诗文中的意境美。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根据古诗文内容写一写或者演一演等方式,让学生想象并丰富相关情节,加深理解。例如,在教《清平乐·村居》中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诗时,“相媚好”一词是词眼,“相媚好”是说老两口一边喝酒,一边在亲热地交谈。我让学生放飞想象:老两口在闲聊什么呢?老头会对老太说什么?老太又对老头说了什么?学生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把乡村生活的宁静、闲适、温馨的场面重现出来了。在古诗教学中,要利用想象进入角色,才能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促进学生学得深,学得亲,学得活,学得实。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的古诗文数量并不是很多,结束一首古诗文的教学,并不等于结束对古诗文的学习。而应该以诗文带诗文,以点带面,有意识地加大学习古诗文的量,使学生能接触到大量的古诗文,了解到诗文作者更多优秀的作品。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也能开阔同学们的眼界。比如,“每周一诗文”学习:学习课内经典古诗杜甫的《绝句》,带动学生学习杜甫的其他作品《春夜喜雨》《春望》;學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补充学习《鹿寨》《送元二使安西》;学习孔子的古文《两小儿辩日》,延伸到《论语》的学习。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利用班会课、古诗文阅读指导课开展古诗文综合实践活动—— “了解诗王白居易” “探访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等,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知识,激发他们不断积累兴趣,达到以趣生情的效果。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要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理解,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并给他们心灵精神的滋养涵养和人生智慧的启示启迪。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开展对传统经典诗文的学习,让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世代相传,提高学生对传统经典诗文学习兴趣及水平,让学生从古典诗文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用古诗文的精华来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使民族传统文化世世代代都能散发浓郁的芬芳。
  参考文献:
  [1]张凤.新时期小学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高[J].新课程,2016(34):66.
  [2]王春辉.浅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35):1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9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