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锤炼思维,提升能力。本文紧扣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提出了一些策略,使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引导;教学策略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更加注重有效引导,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开放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如何有效并且高效地引导学生来完成小学数学教学任务,就需要采取一些学生易于接受,并且能够理解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来和学生完成互动,从而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释放天性的时候,对什么东西都充满好奇,充满未知。在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没有压力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更好地对小学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另外,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小学生人格的塑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小学生不仅能够在数学知识和学习技能上得到统一的提升,而且对学生积极乐观的人格塑造也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到“三角形”的章节时,数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三角形形状的图片,然后可以让学生辨识这些图片,说出这些图片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可以讓学生思考,踊跃发言,列举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三角形的物体,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数学教学引导下,使学生能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并且非常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人格的塑造。
  设置问题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情景模式下,教师一般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不高,而且还会使一部分学生失去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对数学的教学产生厌烦情绪。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生融入到教学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投身到问题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自己会怎么思考,怎么解决。而不是遇到问题,数学教师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直接写出板书,长期如此,就会使学生的思维钝化,遇到问题,依靠教师解决,自身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问题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推动学习的高效率,从而逐渐形成数学素养,能够独立自主地了解一些数学知识,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在教学“面积”知识时,笔者是这样做的。“妈妈给小明和小花划分两块地,这两块地一块是长方形,一块是正方形,但是这两块的周长都相等,通过测量,小明和小花发现围绕这两块地走一圈都是50步,所以小明和小花认为这两块地一样大,同学们,你们认为小明和小花的想法是对的吗?”然后让学生结成小组,共同探讨。这不仅复习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能引入简单的未知数和方程进行正面解决。
  最终,我们得出结论,正方形的面积更大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具体问题情景的带动,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升了课堂的参与率,燃起了学生心中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学效果显著。
  交流与合作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本意识,还课堂给学生。理想中的课堂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充满活力的,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数学的知识概念,还要培养小学生沟通协作、思维探索的能力。
  在课堂上,数学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行考虑一段时间,然后再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交流,数学教师尽量不要打断学生讨论时的对话,数学教师可以侧听。学生遇到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见解进行补充,加以引导,再倾听,再引导,让生生、师生互相质疑,互相联系,发生思维碰撞。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就一个问题师生共同合作分析、思考,得到完整的丰富的认知,建立起清晰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数学知识,提升思维认知能力。从一个问题上得到启发,进行有效引导,举一反三,在对问题的探讨中,非常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思路拓展,更加活跃课堂氛围,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项基础的、长期的工作,离不开小学数学教师默默无闻、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设置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加强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小学数学知识概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形成数学学科的必备素养,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港口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3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