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高校特有的文化现象,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意义深远。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内涵、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研究,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文化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就曾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全面启动和广泛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但这“三走”,每一步都走得较为艰难。近日新鲜出炉的《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显示,我国大學生体质依然呈下降趋势,只是下降速度趋缓。一方面,很多学生从小学开始就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差;另一方面,网络的发展让很多学生开始沉迷于虚拟世界。由此可以看出,体育文化建设革新迫在眉睫。
  1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高校文化、体育文化三者的有机结合,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相互作用产生的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具有物质性,思想性和实践性,将高校作为主要空间,以高校师生为主体,以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及活动为主要内容,反映新时代的大学生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对社会文化特别是高校文化产生深远的意义,高校体育文化以其深刻内涵和广阔的外延伴随着社会文化更新而发展。
  2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功能
  2.1健身功能
  体育文化是高校独特的文化现象,吸引了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在参与锻炼的过程中改善了机体的血液循环,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的运行;促进了学生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使体格、体型更加健壮完美;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调节机体机能,缓解不良情绪;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抵抗力,充满活力。
  2.2教育功能
  体育教育与其他课程相辅相成,兼具身心教育,审美教育等功能,可以弥补其它学科教学的不足。体育教育对学生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还有利于提高身体机能,增强学生意志力,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对培养学生人格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3娱乐功能
  高校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众多的体育项目产生的愉悦感受不同且结果充满悬念具有不可预测性。高校师生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置身于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愉悦了身心,消除疲劳和烦恼、减轻心理压力,保持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3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文化氛围,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也随着高校建设而逐步发展。目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注重程度不高、基础相对落后。
  3.1功能性弱,建设缺乏特色
  由于众多因素,长期的教学管理造成体育的任务仅仅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体育意识、品德、素养的教育肤浅,造成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产生与体育道德、精神相背离的不良行为,缺少有效的组织和科学指导,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达不到参与锻炼的行为效果。
  3.2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物质保障
  器材、场馆等体育设施作为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体现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水平。近年来,由于国家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的大幅度提升,导致原有的场地、器材设施缺乏,影响体育文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4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
  4.1加大高校体育设施建设力度
  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是以体育设施为依托,高校为保障基本的体育发展需求应逐步增设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营造积极的体育运动氛围,确保师生的体育锻炼、体育赛事的需求。体育场馆作为高校标志性建筑物之一,是体育文化的载体,对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播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其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4.2加强体育意识教育,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体育作为高校师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科学是高校日常行为舞台中的亮点,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建了平台,已逐步融入到现代社会生活中。高校体育对于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保障体育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德育、智育、美育、劳育的横向联系,彰显体育的魅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
  5结语
  体育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现了高校特点,成为了推动高校体育建设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一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其功能价值将超出人们对体育的传统看法,其意义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龚德贵.论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02):170-172.
  [2] 陆青.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04):114-115.
  [3] 王建民,郭平.试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04):538-539.
  [4] 马万凤,徐金华.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04):508-510.
  [5] 王艳云,左成.探析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6,29(09):1177-11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7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