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一日三餐”透视文化差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东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在日常的一日三餐中就渗透着许多文化差异。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中西餐饮文化之差异,指出了有趣的文化差异对外语教学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一日三餐 文化对比 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獻标识码:A
  0引言
  “民以食为天”。中国有句妇孺皆知的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人类生存离不开饮食,就一日三餐而言,东西方在饮食习惯上就有很多差异。以下就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对比、分析。
  1关于早餐
  英语中的早餐是“breakfast”,由“break(打破)”和“fast(斋戒)”两部分组成,意思是打破前一夜的禁食,开始进食。在西方,早餐较为单一,通常是以面包、牛奶,辅以火腿、奶酪、水果等。而东方的早餐要更显多样化。如:中国北方的“油条豆浆”、各类地方特色的面食、小笼包等;南方的粥配小菜、各类早点等。对于上班族、上学族来说,东西方的早餐通常都较为匆忙,难怪西方有词语形容:“graze on the hoof”(hoof:“蹄”,意为边走边吃)。
  2关于中、晚餐
  在东方的中餐、晚餐里,主食通常为:米、面类,如:米饭、面条、馒头、饼等,辅食为蔬菜、肉等,很少有吃水果的习惯。西方餐桌上的主食与东方不同,东方以谷类为主,而西方则以肉类为主,其次就是面包及奶制品。典型的如:三明治(Sandwich)、汉堡(Hamberger)里面都夹有火腿、香肠、奶酪等。肉、面包、马铃薯都是西餐中不可或缺的主食,都占有重要地位。西方人的吃饭顺序也与东方不同,是:先喝汤,然后吃开胃菜,再吃主食主菜,最后吃甜点,包括:水果、点心等。
  3关于烹饪方法
  在西方,除了肉类通常为熏制、烤制外,蔬菜一般以生吃为主,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salad(沙拉),通常是指莴苣(lettuce)、甘蓝菜(cabbage)、芹菜(celery)、西红柿(tomato)、洋葱(onion)等蔬菜和沙拉酱(salad dressing)或蛋黄酱(mayonnaise)搅拌而成的凉拌食品。在东方,虽然也有凉拌食品,但主要的烹饪方法是“煎、炸、炒”。以见火、见油居多,再辅以蒸、煮等方法。由此可见,关于东西方饮食,其烹饪方法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4关于加餐
  在西方,中饭和晚饭之间还有一个afternoon tea(下午茶),是下午3、4点钟休闲、放松时,吃一点甜点、喝一点茶、咖啡等。公司里也将afternoon tea time 称为“下午休息时间”。在东方鲜有“下午茶”这一习惯,东方人却多了一个“夜宵”,是指在晚饭之后到睡觉之间的一些花样繁多的加餐。东西方一个“下午茶”,一个“夜宵”,都是加餐、补充主餐,却因时间不同而有了差异。
  5关于饮品、酒水
  关于饮品,东方人喜爱喝茶,而西方人则喜欢喝咖啡,难怪英语中常说“Let’s talk about it over the coffee.(让我们边喝咖啡边聊吧)”。Coffee通常分为:加奶的“white coffee(白咖啡)”和不加奶的“black coffee(黑咖啡)”,通常都需要加糖。而中国学生常常把“white coffee”,“black coffee”按字面意思理解为“白颜色的咖啡”和“黑颜色的咖啡”,这也是文化理解误区。英国人习惯喝奶茶(milk tea),是将茶煮开后,放入牛奶,形成奶茶。在西方,赴宴时人们一般要准备些礼物,多为鲜花、酒水之类,客人通常会问主人“Do you want  me to bring something to drink? red wine or white wine?(要我带点什么喝的吗?红葡萄酒还是白葡萄酒?)”而东方人在赴宴或设宴时,传统上是要喝白酒的,以显得隆重、尽兴,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另外,由于体质不同,西方人习惯喝冷水、冷饮,直接可以喝从冰箱里取出的冷水、冰牛奶,东方人则习惯于喝温开水(boiled water)和热牛奶,对于这种明显的差异,西方人常常很是不解。
  6与一日三餐相关的习语、俚语
  西方人一日三餐的主食与东方不同,东方以谷类为主,而西方则以肉类为主,其次为:面包、马铃薯、奶油等,我们从以下英语习语俚语中,便能感受到“肉”在西餐中不容忽视的地位,可以看出不同的饮食文化。如:
  (1)meat(肉)and drink:意为“饮食”。
  (2)meat and potatoes:意为“主食”。
  (3)white meat:意为:“白肉”,指禽类、鱼类的肉。有学生将其理解为是“肥肉”,实为一种误解。
  (4)red meat:意为:“红肉”,指牛、羊肉等畜类肉。有学生将其理解为是“瘦肉”,实为一种误解。
  (5)earn one’s bread(面包):意为“谋生”、“赚取生活费”,中文则用“养家糊口”来表达这一含义。
  (6)bread and butter(黄油):意为“生计、生活必需品”。相当于中文的“柴米油盐”。
  (7)bread-winner :意为:“挣钱养家的人”。中文用“养家 糊口的人”来表达这一含义。
  (8)big potato(马铃薯):意为:“大人物”,相当于中文的“大腕儿”。
  (9)sofa potato:字面意思为“沙发土豆”,实际意为:“终日赖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
  (10)mouse potato:字面意思为:“鼠标土豆”,实际意为“终日沉溺网络的人,网虫”。
  可见,肉、面包、马铃薯都是西方一日三餐中的主食,都占有重要地位。
  7结束语
  以上我们从几方面了解、对比了东西方日常餐饮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在外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的了解度已成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了解与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从生活中的最基本层面去感受不同文化。在对比中了解文化,学习语言,使外语教学更贴近生活、更加有趣。这样学生就会自然地在对比中去感受文化的差异,进而提升语言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社,1997.
  [2] 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社,19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7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