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对声乐表演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一般高职院校都开设有公共艺术课程,音乐鉴赏作为课程中的一部分尤为重要。很多学生认为上音乐鉴赏课就是听听音乐消遣一下,部分教师也认为陶冶下学生的情操就可以了。其实不然,音乐的鉴赏其实不只是陶冶情操那么简单,它还可以促进学生在音乐表演上的造诣。
  [关    键   词]  音乐鉴赏;声乐表演;演唱技巧;知识积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134-02
   当前,国家对美育非常重视。音乐鉴赏课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课程中,通过音乐鉴赏来激发学生审美心理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对非音乐专业的职业院校来说,学校也希望通过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挖掘部分音乐特长学生,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添砖加瓦。因而,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设置和目标就尤为重要了。
   一、音乐鉴赏课程教学设置
   (一)对中外名曲的欣赏
   音乐鉴赏课,首先要学会欣赏不同国家的著名歌曲。在名曲欣赏的课程中,除了对歌曲本身的欣赏外,增加对代表曲目作曲家的认识和音乐背景故事的了解。除此之外,要结合学生的喜好,把古典音乐知识巧妙地贯穿在流行音乐中,以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例如,学生在欣赏名曲《喀秋莎》的时候,了解到这首歌曲作者勃兰切尔用诗人伊萨科夫斯基的一首抒情诗创作而成的,迅速唱遍了苏联,顿时在苏维埃共和国掀起爱国主义热潮。学生了解完歌曲背景,在知名歌手丽基雅的歌声中,感受到了女主人公对离开故乡保卫边疆的爱人的思恋。
   (二)乐曲结构及内容分析
   这部分的教学环节比较重要,让学生掌握乐曲曲式结构、才能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和音乐情感的体验更深刻。比如,有学生向我反映过一个问题,就是在以前高中上音乐鉴赏课的时候,教师怎么讲解或是播放音乐,学生始终感受不到乐曲的情感,但是通过现在音乐鉴赏课中的简单曲式分析,居然一下就听懂了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可见曲式结构的分析在音乐鉴赏课程中的重要性。例如在《渔光曲》的欣赏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思考作品的曲式结构,歌曲是一首不带再现的A+B+C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学生可以通过旋律的变化、音乐表演的提示、结束的和弦性质等鉴赏歌曲,由此可以感受到,歌曲描述了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中剥削阶级的满腔怒火,向往和平生活的态度。
   (三)经典作品的欣赏与试唱
   鉴赏课中,我们会欣赏中外经典歌曲,在了解完歌曲背景故事,听了原唱的演绎,其实接下来就应该让学生针对喜欢的歌曲进行试唱。最开始不用要求学生很好地诠释作品,只要用自己的理解唱出来就好。可能在试唱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学生会以他们的认识演唱作品,个别表现突出的学生也就被挖掘出来了。课堂中,我们会在最后一个试唱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认识和感悟演唱作品。大多数有信心、有表演欲的学生,通过这个环节让大家对其有所认识,再通过教师指导可以提高其演唱水平,从而发现优秀的艺术人才。
   二、音乐鉴赏课的作用
   (一)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毋庸置疑,音乐鉴赏是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用心体会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先进的音乐设备听到想听的音乐,但在学校系统学习音乐鉴赏课,能深入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故事和创作者,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结合歌曲故事情节,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这就是对音乐之美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我们在欣赏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时候,了解到这首歌曲的词作者在母亲60岁生日后,看到母亲一辈子“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转眼剩下满头的白发和皱纹,对时间不知不觉流逝的感触,感叹人生短暂。加上曲作者董冬冬的谱曲,让歌曲有了生命,温柔的旋律深入听众的内心,让大家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因此,我们通过这样的音乐鉴赏课,让学生进一步懂得孝道、感恩,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积累丰富的知识
   对音乐作品来说,有音乐的知识,当然也离不开文学的知识。我国著名音乐评论家周荫昌教授说过:人有先天的能力,没有先天的知识。由此可见,知识对学习音乐的人是必要的,只有对知识的积累,才能真正渗透音乐作品,对音樂作品有更好的了解,从而才能让表达者能完整地展现音乐作品。那对我们欣赏的人来说也就能鉴赏到作品的精髓。《独上西楼》这首歌曲是早年由著名歌手邓丽君演唱的,淡淡的忧伤、浓浓的深情贯穿于本首歌。歌曲的词由南唐后主李煜所写,如果我们在欣赏本首歌曲之前就对本首词有认识的话,那么在欣赏过程中就会很容易了解内容。因此,文学知识与音乐艺术也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只有掌握了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
   (三)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现如今,教育部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高校应当把音乐鉴赏课程作为选修课,使音乐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和艺术教育进入大学课堂,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几年,很多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主要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不断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艺术,以音乐教学艺术的培养实现美育,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如何提高素质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我们探究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培养。学生也要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学习、自主创新,培养优秀的团队意识,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声乐表演的基本认识
   (一)声乐表演的语言魅力
   声乐表演是指通过人体自身(嗓子)发出的声音为主的音乐表演。音乐表演除了嗓子带来的歌声,更重要是通过语言与情感的完美结合传达给听者美的享受。如果只是放一段没有语言的音乐,可能大家不能准确体会到歌曲所传达的情感,一旦有了语言的加入,情感就会传达地更加清晰了。例如,学生在欣赏《再见警察》这首歌曲的时候,就有很深的体会。歌曲很悲伤,如果只有钢琴伴奏,那么悲伤度并不高;增加了一个女声演唱“啦、噜”等的使用,虽然短短几个字,但让歌曲悲伤度大幅度提高,催人泪下。此歌曲也常用于选秀被淘汰的选手背景音乐,这就是语言与因为完美结合的效果。
   (二)如何提高声乐表演
   声乐演唱要学会用声、情、字、味、表、养、象。声是科学的演唱方法和声乐技巧;情是演唱声乐作品的感情;字是歌唱中的语言表达;味是歌唱的风格和韵味;表是歌唱中的表演和形体动作;养是演唱者所具有的音乐素养;象是歌唱演员的形象、仪表、台风。也就是说能演唱好一首歌,就必须具备上面的七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四、音乐鉴赏课对声乐表演的作用
   (一)认识经典,了解歌曲背景故事
   音乐鉴赏课主要以欣赏著名器乐曲、歌曲为主,其中器乐曲的欣赏让学生熟悉各种乐器的音色和特点,明确在不同情感的歌曲中所选取的乐器演奏也是有讲究的;歌曲的欣赏就比器乐曲多了人声的润色,让歌曲更传达了情感的交流。在歌曲欣赏中,我都会介绍到创作者和歌曲背景故事,让学生感受作者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作了什么样的故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比如我国早期的音乐形式——学堂乐歌,有一首歌曲叫《夕歌》,小时候父亲教我唱,我认为就是一首儿歌,所以唱起来毫无感觉。当我接触到音乐赏析课程中的学堂乐歌才明白,这首歌抒发了莘莘学子以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给当代人很大的鼓舞,是一首励志的歌曲,从此对这首歌有了新的认识,每当唱起这首歌都会斗志昂扬。那么学生也一样,欣赏不同的歌曲、了解不同的背景对声乐表演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能够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二)从模仿到实现自我创造
   音乐鉴赏课所播放的歌曲,都是由著名的歌唱家、歌手深情演绎的,学生通过欣赏,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可以对自己喜爱的歌曲先从模仿开始,通过音乐鉴赏课,对歌曲本身的情感有深刻认识后,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做全新的改变,也就是具有自己风格的演唱方式。我们在课堂中发现,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不在少数,先不说表演是否有水平,但能反映出学生的敏捷思维,也进一步体现了学生可以通过音乐鉴赏课,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从而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近课堂中,我们对歌曲《花非花》进行了欣赏,这是一首单乐段结构的作品。歌曲词原是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后在电视剧《花非花,雾非雾》里听到,歌词做了一些改编。学生才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歌曲是民族美声唱法,大多数学生无法接受。在学生的改编中,他们居然把一首慢节奏的传统歌曲改成说唱形式,加上Beatbox伴奏,让人耳目一新,不得不感叹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无穷的。
   (三)音乐、文化、科学的结合能提高演唱水平
   如今学校开设了音乐鉴赏课程,将音乐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注重学生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这样的音乐艺术欣赏体系,对高校的声乐教育也有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不仅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也能让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和自我创造后,提高演唱水平。
   五、小结
   现各大高校都开设了公共艺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美育,而音乐鉴赏课更是培养了学生如何用音乐表达美。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课中体会到快乐,还要对作品有深刻认识,学会把情感带入自己的表达。随着时代的进步,会唱歌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不一定都是学过的,但是他们真正体会到了音乐美,从而也提高了个人的演唱水平。所以说,如果想要唱好一首歌,需要对歌曲本身有深刻认识。我们要多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演唱兴趣,改变一些老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课中找到提高声乐演唱水平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靳超英.大学音乐鉴赏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2]彭晓玲.声乐基础理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4]秦丹.声乐集体课教学实验研究[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2).
  編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88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