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际化背景下的高职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正朝着国际化进程发展。在阐述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对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分析高职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针对高职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路径。
  [关    键   词]  国际化;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130-02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对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着力朝着国际化进程发展。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英语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英语教学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更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早在200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中就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英语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顺应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潮流,高职的英语教学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重任。
   二、高职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中,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围绕听力、语法、写作、阅读、翻译等课程来开设,很少有与文化相关的课程安排。每门专业课的周课时视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而定,安排2~4节课时。非英语专业的则只开设大学英语课程,每周2节课时。在基本课时量都得不到保证的前提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更是无从谈起。
   为了大致了解目前高职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程度,笔者从跨文化交际意识、跨文化交际态度、跨文化交际知识及跨文化交际技能四个维度出发,对目前所在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和部分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现,英语专业学生认为自己跨文化交际意识较强,态度较为积极的占80%;认为自己跨文化交际知识掌握很好的占59%;认为自己跨文化交际技能掌握很好的比例仅为28%。而非英语专业在上述相关调查的比例分别为30%、41%和10%。由此看来,当前高职学生整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差,与跨文化知识、意识、态度其他三个维度相比,学生对跨文化交际技能的掌握是最薄弱的一環。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模糊
   我国传统的语言教学目标比较模糊,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比如在词汇量的界定上,要求高职学生最少掌握4500个词汇,其中有2000个词汇是日常常用词汇。整体来说,对学生的要求偏低,因此学生的普遍水平也只停留在完成一般的英语文章阅读上,很难进行英语口语的交流和实际的运用。长期以来,教学的目标主要以语言知识为导向,教师通常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的教学上。同时在英语等级考试的影响之下,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已经在逐步向应试培训转变,因而很多学生无法从根本上理解和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更无法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作为人才的培养者,培养和提升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师资队伍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使其师资力量相对于本科院校比较薄弱。笔者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发现,大多数教师仍然很难用英语与国际专业人士进行专业上的交流,不能用英语对科研教学的信息进行有效解读,更无法用英语撰写相关论文的摘要或是发表英语类论文。总体而言,高职师资普遍缺乏较系统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跨文化意识不强,跨文化人格也不够健全。[1]
   (三)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
   从高职英语教师普遍的反馈可见,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体现在本身所积累的词汇量不够、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口语和听力的能力比较低下。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地参与课堂活动,致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不够活跃,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方式比较陈旧,属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以书本为基础,只注重书本上的内容,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时间大多用在教师向学生解释语法知识点,缺乏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普遍缺少对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教学,教学内容显得比较刻板,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路径
   针对当前高职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及问题所在,从四个方面着手,提出高职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的高职学生英语主要是以通用英语为核心,其目标是加强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以便提高其语言技能,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明确这一教学目标的基础下,明确相应维度:既要注重唤醒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又要努力改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态度;既要关注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获取,更要关注学生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关注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的习得。
   (二)提升高职师资跨文化交际能力    1.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高职院校在师资考核和职称晋升中,可以增加英语语言水平的评估内容进和评估标准,以此驱动英语师资不断进行自我语言能力的提升。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英语读书研讨会,并邀请外籍教师加入,营造良好的英语口语环境,以促进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支持高职英语教师到国外开展专业和文化上的交流,也是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教师语言交际能力的办法之一。
   2.强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同时包含了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我国的胡文仲教授曾指出“所谓非语言,是通过使用言语范畴以外的手段来传递信息的过程,包括语言和文字以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手段”。[2]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萨默瓦和波特在《文化的相互交流》一书中就提出人类在直接交际活动中,35%的信息通过语言传送,而65%的信息则是依赖非语言手段,非语言交际在人类的交际行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语言交际对课堂和师生的关系同样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语言方面的知识,教师应强化自身的非语言交际能力,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比如,教师通过给予学生微笑表达对学生表现的肯定,通过眼神交流传达对学生的真诚和关注,通过得当的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化差异。
   3.提升文化素养
   英语教师自身所具备的文化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现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文化差异的问题,这其中包括不同的国家、民族、群体以及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文化专著学习西方文化的精髓,深入了解西方文化中所提倡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并将其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研究两个社会文化的相同和差异之处。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英语电影视材料让学生产生对西方文化的直观感受,了解异国文化环境,加深对西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三)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关注“怎么教”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怎么学”。在引导学生制定可行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思考为了实现学习目标,如何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在学习进程中逐渐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当学生掌握得当的学习方法后,学习才能事半功倍,也能建立学生继续坚持学习的信心。
   2.以赛促学,以学促用
   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开展小型的英语口语演讲比赛、英语朗诵比赛、英语辩论赛等形式,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竞技形式中迸发学习热情,以赛促学,让知识内化于心,以学促用,让技能外化于行。同时,这个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良好途径。
   3.“走出去”
   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举办的短期或长期的国外文化交流体验项目,让学生走出国门,置身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从而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并举
   高职的英语教学侧重点一直以来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交际即文化,文化即交际”,两者是相通的,没有交际就难以形成文化,而文化就是在交际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的。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并举。
   1.以学生为中心,重新调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
   力图把跨文化交流能力与个人沟通能力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在个人沟通能力建立中的语言文化意识(cultural awareness)與文化敏感性(cultural sensitivity)渗透,进而将个人沟通能力发展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能力(cultural-communicative competence)。[3]
   2.在语言训练中,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文化渗透”
   在课堂上,通过语言和文化手段创造语言环境,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方文化。向学生大量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更准确、深刻地了解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差异,从而增强其跨文化意识。在课外,引导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材料,从中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还可以邀请外籍教师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习俗。
   四、结语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是众多高职院校所面临的挑战。高职院校只有在认清当前形势和症结所在的基础上,努力开辟高职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新路径,才能更有效地提升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适应国际化社会对高技能高职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益琴,许国梁.基于国际交流的高职师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刘荣,廖思湄.跨文化交际[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88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