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项目驱动下的学校德育管理变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德育管理变革势在必行,项目驱动是德育管理变革的有效途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通过确立项目,达到优化德育内容的目的;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变革德育方式;通过管理项目达到创新德育机制的目的。
  【关键词】项目驱动;德育;管理变革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1-0025-03
  【作者简介】叶映峰,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江苏无锡,214000)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无锡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应然选择。但现实不容乐观,重智育轻德育、德育活动缺乏整体设计、德育方式单调等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仍然存在。如何改变德育现状,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面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让“育德”自然而真实地发生?这是每所学校都必须用具体行动回答的问题。联系日常管理,笔者认为项目驱动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以下联系本人的管理实践简析项目驱动对于实现德育管理变革、提升德育效能的作用。
  一、确立项目,优化德育内容
   项目驱动是学校管理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学校的重难点工作通过项目落实是学校攻坚克难的有效途径;学校的成功做法、经验通过项目落实能够促进学校形成办学特色、确立教育品牌。基于校情、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促进发展永远是确立项目的出发点,德育管理中项目的确立同样如此。
   无锡市东林中学肇创于1905年的私立无锡竞志女学,办学业绩显著。无论是回望历史,还是注目当下,东林中学的德育内容中理应有弘扬校史文化、关注当下校园的部分,以此激发东林学子的爱校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基于这些因素,我们确立了“竞志少年读校记”项目。“竞志少年”特指我校学业进行中的学生,“读”指学生在活动中以各种方式阅读、观察、感悟和品味,“校”指与学校有关的人和事,“记”指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观察、感受、体验并记录自己的思考与感悟。“竞志少年读校记”项目引领学生继承和发扬竞志精神,培育学生端正(“端正”为学校的校训)、感恩、竞进、自信的品格,这些品格在三个年级分解为具体的行为习惯与品性的培养。虽是分年级分阶段进行,但只是有所侧重,递进过程中又相互渗透、相互强化。
   “竞志少年读校记”项目建设立足于东林中学的育人实践,从读史、读人、读景、读事四个方面策划活动。读史:激发学生对母校光荣历史的自豪感、对自我发展的自信,建立人生目标。读人:发现自己学习的榜样,见贤思齐,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读景:提升审美水平,体会理解人与物的关系,反思自己该做的和能做的事。读事:鉴察、判断,懂得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追求,构建美好梦想,并用行动去实践、去探索。“竞志少年读校记”项目将德育活动与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当下鲜活生动的校园生活有效整合,形成学生感兴趣、愿参与的活动,达到优化德育内容的目的。
   该项目从整体育人的角度出发,围绕一个主体目标——“竞志”,遵循初中生的成长规律、学习规律,挖掘学校的德育资源,统整德育活动,这些活动与学生的学校生活息息相关,与学生身边的人、事紧密相连,达到优化德育内容的目的。对于解决当前学校德育活动散乱、缺乏文化统领和整体设计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略。
   二、推进项目,变革德育方式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在第五部分明确德育的实施途径和要求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反观当前德育方式,仍然存在重说教轻讲述、重灌输轻实践、重校内轻校外等问题。让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落到细处、小处、实处是德育方式变革的价值取向。德育方式的变革需要载体,项目就是很好的载体。
   上文提到的“竞志少年读校记”这个项目总体规划了学校的德育内容。推进项目就是将项目中的目标细化、具体化到一次次的活动中去,推进项目的过程就是思想情感的渗透、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这里以“竞志少年读校记”中的课程谈推进项目对德育方式的影响。
   “竞志少年读校记”项目推进过程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活动课程。如依据校园标志性景观推出的“银杏节”就是其中之一。东林中学校园内有两棵古银杏,树龄均已超过270年,承载了一代代东林人的记忆。这两棵古银杏树,已成为东林中学的“校树”,也是东林人精神文化的图腾。我们开发了“银杏节课程”,这门课程探寻银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银杏的药用与食用价值,让学生用各种方式表现银杏之美。其中“银杏树下”的音乐会最受师生欢迎。当银杏树叶黄透了枝头,地上有了一层薄薄的黄叶,在一个夕阳西下的薄暮时分,音乐响起,学生在银杏树下载歌载舞……无锡头条报道该活动时用了“首创‘银杏节’和‘读校记’,这个学校有自己的节日自己的梦”的标题来推介。笔者非常认可这个标题,它准确地表达了“银杏节”的意义所在。“银杏节”很走心,让学生的生活充满诗意,让学生更爱校园生活,更爱学校。眼前诗意的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对远方的向往,更容易产生梦想。一个好的活动,总是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培养阳光心理与美好品性。
   “竞志少年读校记”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开发的“读校”课程是学生感兴趣、愿意参加的活动。师生们一起重温校史,审视当下的校园,注目身边的榜样,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得到熏染,朝向美好的未来走去。
   推进项目的过程是教师根据项目纲要设计活动,将德育内容活动化的过程,美好的情感在活动中渗透,透彻的思辨在活动中形成,家国情怀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养成。这样的项目推进就是德育方式变革的过程。
  三、管理项目,创新德育机制
   《指南》在第六条中明确了组织实施的要求,要求“学校要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绝大多数学校都能落实这一要求。东林中学在推进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也做到了“党组主导、校长负责”,分管校长、德育处、团队各司其职的要求。这种管理可称为行政式管理。
  东林中学还开辟了另一种管理模式,即基于德育研究的研究式管理模式。学校根据课程开发、活动设计组建相应的管理团队、研发团队,实现德育管理,如组建“东林中学校史文化微课程开发研究小组”,校史文化微课程的总体思路是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探寻东林中学百年教育发展史的精神文化,开掘东林中学校史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这个研发小组的两位管理人员都不是德育干部,一位是教科室主任,另一位是图书管理员,参与开发的人员目前达到25人,覆盖所有学科,只有3位班主任参加。这个团队完成了从竞志女学到东林中学百年教育史文化素材的整理研究,开发了一批优秀的校史微课。
   针对学校小组建设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学校组建了小组文化建设研究小组。这个团队主要由骨干班主任组成,分管校长任组长。这是针对德育管理中的难题组建的攻坚团队。
   东林中学规模大,班级多,加上初一与初二、初三不在同一个校区,学校还会围绕重要活动、重要课程开发组建队伍。入学课程研发小组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组建的。级部入学课程研发小组由一位分管校长、一位分管中层和年级组长担任核心成员,带领所在年级的班主任共同开发入学课程,分级部实施。目前三个级部的研发小组已经形成了相互学习、奋勇争先的良好态势。
   这些项目对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难点,突破了只有班主任参与德育工作,只有德育干部参与德育设计的局限。这种项目式管理是对行政式管理有效、有力的补充,这种管理方式灵活简洁,对于规模比较大的学校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当项目的确立让德育内容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就成为活泼生动、意蕴深厚的德育教材;当项目的推进让德育情境化、活动化地进行时,学生就成为体验、实践的主体,德育就呈现出春风化雨般的美妙。学校根据德育工作确立项目,让项目从不同角度推进德育工作,当每个人都成为学校德育活动、德育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这样的研究、开发、实践过程就是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师德修养的过程。我们经常说教学相长,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教师进行德育实践。教师在引导学生朝向完美、走向幸福的过程中,自身的思想情感境界也在提升,自身也得到成长。教师的成长是德育管理变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推进德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基于此,笔者认为这样的项目能推进德育管理变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91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