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作文训练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即使在九年级学生中,写不出一篇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的一般水平作文的学生也不在少数。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作文教学方法论的引导,导致作文指导、作文训练失去了针对性和有序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勤于练笔;二要让学生从“仿写”起步,消除畏难情绪;三要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关键词】作文训练;阅读;练笔;仿写;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188-02
  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大多数学生提起作文,都感到苦恼头疼,一拿到作文题,往往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考试作文也是紧挤牙膏、绞尽脑汁,刻意为之,终难成良篇佳作。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对作文训练有了较深刻的体会,我将自己多年来的做法归结为以下具体三点。
  一、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勤于练笔
  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讀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须每天阅读,获取和贮存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我向学生推荐《语文学习报》、《初中语文阅读》、《读者文摘》、《故事会》等杂志书籍,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文学晚餐”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提高了写文章的积极性。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
  二、让学生从“仿写”起步,消除畏难情绪
  如今的中小学生,实在是没工夫多读,因而在写的训练环节上出现了缺失,使他们学作文就不能不陷入进步缓慢、举步维艰的被动境地。怎样做能较快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呢?我觉得仿写不失为一条捷径。
  对于初学写作或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训练要求不宜过高。提出的训练目标越高,与学生水平造成的落差越大,训练方式越新,学生越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时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中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我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了《从教室到操场》。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学生在知道了“怎么写”和“写什么”后,再进行训练,外有老师指导,例文为范,内有学生亲身经历,作起文来,有文可依,有章可循,自然陶醉其中不觉苦了。
  当然,“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教师引导好了,仿写就是一种再创造,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最终实现作文的创新。
  三、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题目命得怎样,直接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
  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
  在七年级阶段,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许多学生还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上中学了》……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八年级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于是我又出了这样的题目《我入团了!》、《绿色,你哪儿去了?》、《倾听桌椅之诉说》、《我尝到了苦头》、《难忘的课堂提问》等。命题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九年级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例如《中学时代的我》、《成功很难吗?》、《小议理解》、《雪中情》……
  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就会逐渐提高,同时又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比较有科学性。
  总之,良好的作文训练效果应该是学生优秀的禀赋、主体意识的强化与写作规律的有效渗透的结晶。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苏霍姆林斯基设计的作文题目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陈毛美等.《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4]王立根主编.《作文智慧》,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8年9月.
  [5]山西《中学语文教学论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13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