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驱动背景下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知识产权工作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创新驱动背景下必将迎来大发展。从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人员组成和工作模式三个方面剖析了高校知识产权工作上的不足,以期为高校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一点借鉴意义。
  关键词:创新驱动;高校;知识产权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知识产权业必将迎来一个不同凡响的新时代。高校作为知识产权工作的主力军,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重要的辐射源和创新地。高校如能有效管理知识产权工作,不仅关系到校、师、生的权益,还关系到纵横向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率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甚至可以关系到全国高校乃至整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引领、支撑和提升。因此,在此大环境背景下,高校对知识产权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优化知识产权环境,培养知识产权人才,与政府和企业建立联系与合作,构建适合新环境背景、新时代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1 创新驱动背景下高校知识产权工作中的问题
  1.1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构建不完善,制度以完成科研考核工作量为导向,不重视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知识产权转化量既不能作为评职称的重要依据,也无关乎职务升迁,与高校教师的自身利益关系不大,与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不符。
  1.2 高校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组成
  目前,各高校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但大部分高校均未设置单独的办公机构,一般是挂靠在科技处、教务处、办公室等部门,由各职能部门的老师分管,没有专人专岗负责这项工作。高校通过公开招标找到代理公司,由代理公司直接和师生建立联系处理文案,职能部门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只做知识产权基本信息的登记和数据统计,分管老师主观能动性不高,授权登记后一般工作就结束了。
  1.3 高校知识产权工作模式维呆板,观念落后
  目前,高校的普遍做法是等待企业主动联系,地方政府帮忙推广,这种工作方式被动,观念意识和价值取向都背离以创新驱动为导向的时代背景,阻碍科技成果的转化,没有时刻以市场为导向,没有给老师了解市场需求创造途径,导致成果重复性高,质量低下。
  2 创新驱动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高校知识产权工作中的问题
  2.1 优化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苏发[2018]18号)和《省教育厅贯彻落实省委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细则》(苏教科[2018]9号)等相关文件规定,高校修订了基于成果转化导向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完善了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制度,提高在研发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的奖励和报酬标准,加大转化净收入的发放比例,充分放权技术团队,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新的管理制度。
  2.2 优化知识产权环境、培养知识产权人才
  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机构,建立一支专业的技术经纪(经理)人团队,由高校负责成果转化的科研管理人员担任技术经纪(经理)人开展技术转移活动,并依法取得省市给予的奖补。专职的经纪(经理)人搭建技术转移平台,负责将科技成果整理归类汇总,按专业将专家放在平台上,便于企业分类别专项查找;按领域将企业放在平台上,便于开发人员更有针对性的研发。由专职人员搭建平台,由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更有助于科研开发和市场紧密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2.3 加强与政企的联系,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高校应加强与政府的联系,有效利用地方政府在知识产权工作上的资金支持、空间配套等优惠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打通高校成果轉化的脉络,研发出适应市场的科技成果。譬如实行教师定点下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模式,构建以企业为主导角色的创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对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齐琳琳.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构建[J].湖北社会科学,2016(10).
  [2]陈嘉雯.创新驱动下知识产权战略革新[J].福建质量管理,2017(18).
  [3]张贵宾.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J].丝路视野,2017(20).
  [4]莫艳.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J].楚天法治,2014(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34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