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消毒供应室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和安全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工作性质决定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经常接触被不同种类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及使用各种方法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其中涉及的大多数因素对身体有害,而一些工作人员陈旧的观念,在工作中怕麻烦经常不使用防护用品,缺乏自我防护知识,易导致医护人员感染到各种疾病。科学、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是确保工作人员职业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措施
  1 造成人员危害的不良因素
  1.1 工作人员自身因素:工作人员的自身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工作人员对操作常规、工作态度观念不强;根据自己的习惯随意改变工作程序;不能有效地利用防护用具来很好的保护自己;没有形成很好的防护意识与行为习惯,都有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特别是下收组,负责全院各科室使用并可回收的物品,工作量大,手套经常破损。每天接触这些物品,感染各种传染病的机会很大,从而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1]。
  1.2 生物因素:临床使用后受污染的医疗器具都携带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许多物品带有血液、体液和其他污物,使用单位往往未作初步处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回收、清点、去污、消毒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损伤及污水溅到眼、口、鼻、黏膜,器械损伤率较高,有的还带一些针头、刀片等锐利器械,有刺伤的可能,有发生乙型肝炎病毒((BV)、丙型肝炎病毒((CV)、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危险。
  1.3 理化性危害:高温、潮湿、噪音、辐射、粉尘及纤维絮等物理因素是工作人员每天都必须接触的。高温环境操作,易发生中暑、烫伤;洗涤区的潮湿加上冬天的寒冷环境可使工作人员患不同程度的风湿类疾病;噪声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听觉器官的损害;折叠包装敷料等产生的纤维絮、粉尘,长期吸入可损害呼吸系统功能;紫外线直接照射可导致皮肤、眼睛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对污染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物体表面的消毒,经常使用含氯消毒剂、洗涤剂等化学物质,对皮肤黏膜、眼睛及呼吸道都有刺激性,极易通过吸入、皮肤接触而产生危害。
  1.4 生理性及社会性危害:下收下送、灭菌装载搬运重物、长期站立操作等,容易造成肌肉、关节的损伤、下肢靜脉曲张、腰部损伤等。由于消毒供应中心是服务于临床无直接创收,长期以来待遇不如临床科室,而且工作繁琐、复杂,劳动强度大,职业危害因素较多,自身价值得不到认同,易导致心态失衡。
  2 安全防护措施
  2.1 加强防护知识的学习:对回收污染物品一律以传染性物品对待,防患于未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加强自身防护,避免血液传播性疾病,给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同时也避免了经工作人员造成院内感染。收集有关安全防护信息,每月组织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学习,每月理论考试1次,并做总结,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掌握防护方法和措施,减少不安全因素。科室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种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2.2 预防器械伤害: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回收及处理前要穿戴好防护用品,工作中要谨慎、小心,动作要轻、慢,坚持戴手套,克服怕麻烦和侥幸心理,手套破了及时更换。取锐利器械时用血管钳、镊子进行操作。
  2.3 手工清洗时防护措施:正确戴帽子、口罩、面罩、护目镜、双层手套,穿防水衣、防水鞋。清洗时在水下操作,防止产生气溶胶。戴、脱手套前、后正确洗手,安装方便、适用的脚踏式水龙头、使用一次性纸巾,取消重复使用的擦手巾,并配备足够的快速手消毒液,坚持正确的洗手方法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措施。
  2.4 化学因素的防护:超声清洗时随时盖上盖子。紫外线消毒必须是封闭空间,人不在的条件下进行,消毒后至少30分钟后才能进入,应尽景安排在下班后人少时。消毒过程中如必须进室取物,应关上紫外线灯。
  2.5 物理因素的防护:高压蒸汽灭菌器要由培训合格的消毒员负责,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压力未降到0以前不能开门,开门时不要面对锅门,应站在门后或门旁,以防锅内涌出的热汽烫伤,夏季最好不要裸露手臂,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高温物品,灭菌物品出锅后必须冷却30分钟才能卸载物品。按规定定期维修,保证各个阀门、排汽管道的良好状态。
  2.6 配备设备:配备洗涤装置、高压水枪、搬运车、运送车等仪器和设备,尽可能减少手工操作,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工作人员的运动性伤害。通过空调系统调节适宜的室内温度、湿度。各种敷料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用材料,减少制作过程所产生粉、纤维絮在空气中的漂浮,保证工作环境的洁净。
  2.7 正确使用消毒剂及洗涤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消毒剂、洗涤剂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在配制使用消毒剂、清洗剂时,应根据不同消毒剂或洗涤剂的特性,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避免溅到眼睛、皮肤或吸入呼吸道致伤害。配备有盖的消毒容器,使用时应注意加盖,避免消毒剂散发于空气中,长期吸入,引起呼吸道伤害。
  2.8 锐器伤的防护:针刺伤发生的原因与工作粗心、注意力分散、警觉性不够、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有关。教育工作人员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熟练掌握各种锐器的操作技术,减少不安全操作[2-3]。
  工作人员加强业务方面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防护能力。严格遵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并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增强了规范化操作的自觉性。积累并总结经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分管领导足够重视,勤于监督,使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更规范。
  参考文献:
  [1]刘清秀,李少玲.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9):4807-4808.
  [2]李慧琳.浅谈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3,11(11):12-13.
  [3]郭蕾,贾晓丹,刘杰.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和安全隐患持续改进[J].医疗装备,2014,27(7):92-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0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