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化学教学信息化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教學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信息化教学在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信息化教学在教育领域的供给、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教育信息化担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化学课堂教学中就成为了必然。运用信息化教学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运用信息化教学有益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运用信息化教学有益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化学教学  信息化教学  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179-01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们更加注重在化学课堂中引入信息技术,使得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局限于课本,而是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看到更加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化学是一门来源于实践的课程,许多化学现象是不能够用文字来进行准确表达的,因此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观察学习,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进而逐渐喜欢上化学的学习。
  一、运用信息化教学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是真情实境的体验,同学们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的更加有效,我们知道,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授《水的净化》这一节课时,书本上涉及的内容很少,学生很难体会生活饮用水的净化过程,只能机械地死记硬背。备课时,教师提前截取新闻或科教宣传片中自来水厂水处理过程的视频,展示自来水的生产全过程,就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情境是使人入胜的好途径,利用信息化技术,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求知的课堂情境、成功的课堂情境,适时地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材料给学生多通道的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化学表象和本质,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体会学好化学服务于社会,变主动为客观,变枯燥为生动,就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起探索化学世界的好奇心,为积极主动地学好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信息化教学有益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的交互性、实时性、丰富性、模拟性等特点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在提高实验学习的有效性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中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铜绿”的性质探究实验。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和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通过“铜绿”与盐酸的反应,“铜绿”受热分解两个实验,学习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试管的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为了让学生认识新仪器、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以往都是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观察边模仿操作。由于操作步骤多,操作要点多,而演示只有一两遍 ,学生课堂练习机会有限,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课堂学习之前,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拍成一段微课。把“铜绿”的性质实验所涉及的基本操作分步骤制成实验片段,并配上解说,同学可以用U盘拷回去。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就通过视频对所学操作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在课堂学习中,通过老师的演示和自己的动手操作,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快掌握。少数动手能力弱、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课后可以再次通过微课视频巩固学习。可见运用信息化教学有益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三、运用信息化教学有益于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化的教学,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运动特的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例如:解释化学反应时,动画模拟“水分子”拆分为“氢原子”“氧原子”,然后重新组合为“氢分子”“氧分子”的过程。让同学们即感觉到新鲜有趣,又能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的化分和原子的重组。在做“Cu——Zn原电池”的演示实验的同时,通过动画模拟,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电子运动方向和两极电子得失的情况,从而了解到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但是信息化教学在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作用,它不能够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工作。否则就会导致平庸,单调的操作,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只有准确、恰当地使用信息化教学,从实际出发,遵循教学原则,合理分配时间,提高教学效益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对教学环节做出周密的安排,精心的设计。并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做最佳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
  修丽霞(1972.6-),女,汉族,福建武夷山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初中化学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