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立一个科学、健全的“幼小衔接”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日,由儿童阅读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幼小衔接科学化”研讨会暨儿童阅读教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课堂内外杂志社举行。研讨会上,发布了《2018年“幼小衔接科学化”调查报告》,老师们就“幼小衔接科学化”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会议内容围绕着“幼小衔接科学化”展开。老师们普遍认为,“幼小衔接”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中是势在必行的。良好的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幼儿性格塑造、行为养成、学业成绩提升具有重要影响。衔接好坏与否也将直接关系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是否能够得以延续,以及幼儿能否良好应对未来的衔接困境。可是,“幼小衔接”又不能与“小学化”直接画上等号。因此,如何创建符合幼儿“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文化适宜性”的“去小学化”的科学的幼小衔接模式,显得至关重要。
  基于上述目的,2018年,儿童阅读教育研究中心启动了“幼小衔接科学化”项目。在此之前,儿童阅读教育研究中心针对“幼小衔接科学化”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对幼儿园园长、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以及学生家长发起了“幼小衔接问卷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小学教师对于幼小衔接的观念和重视程度、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所处的状态”“了解小学教师对于科学的幼小衔接内容了解程度”“了解家长对于对幼小衔接的科学的方法和方式的了解程度”等内容。
  幼小衔接是一个社会问题
  幼小衔接科学化是一个具有很大现实意义的课题。幼小衔接,看似只是在整个中小学生学习生涯中非常短暂的一瞬间,但是恰恰这一瞬间有很多问题出现,这是一个社会问题。
  记得我小孩幼儿园结束的时候,在最后一次家长会上,家长们普遍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幼儿园老师在最后一堂课上,给小朋友们多布置一点家庭作业,否则,回家之后,小孩和家长都会感到很茫然。我在想,像我们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他的目的性非常明确。整个暑假期间,补课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但是幼儿园升小学,这个之间好像没有补课的必要性,但家长普遍感到一种焦虑,而这种焦虑他们自己没有更多的办法来解决,或者说那个时候小朋友他主要听老师的,家长的话他也听不太进去,但有时候我也在想,家长们是不是觉得那个阶段老师给小孩多布置一点类似于家庭作业的这样一些东西,可能就不太影响家长上班,否则小孩没事干,家长还要花时间陪着,这也是个很麻烦的事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是一个社会的问题。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
  阅读是儿童成长发展过程当中认知外部事物、获取知识、形成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手段。实际上有两个文件,一个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3个五年规划当中要求推动全面阅读,并将全民阅读工程列为十三五时期的文化重大工程之一,将全民阅读提升到国家战略的一个高度。另外一个文件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开展2018年全民阅读的通知中指出重点推动少年儿童阅读,加强少年儿童阅读规律的研究和运用,探索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阶梯的阅读体系,大力倡导和开展家庭阅读亲子阅读活动,着力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鼓励学校开展阅读指导,开设必要的阅读课程。
  实际上在贯彻或者执行这两个文件当中,我们高校如何发挥作用,或者说如何将我们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除了我们高校加强相关的科学研究以外,也需要实行校企联合共同打造和研究,把我们的一些研究成果转化为相应的一些产品,换句话说,“相应的一些”就是在服务社会的方面进行一个很好的体现。
  用科学化的标准来界定“小学化”
  教育部在2018年8月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这里,我们首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什么叫小学化?比如说在幼儿园阶段,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家长,如果他教孩子识字,教孩子计算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这叫不叫小学化?
  那如果我们说这叫小学化,送孩子去学画画,去学篮球,去学英语,这叫不叫小学化。然后他做一些兴趣的培养,这叫不叫小学化。好像还真不太好界定这个小学化的。
  我记得我们编辑部曾经在家长和老师的朋友圈发起过一个调查,调研了一下老舍先生的育儿观,老舍先生说:在六岁以前完全不教小朋友任何内容,是劳累他的身体而不劳累他的心灵,那六岁以后如果收缴孩子的娱乐设施,让他要来学习,如果孩子很聪明,那很好,如果不聪明也没问题。回复调研的家长,全是一片反对之声。很多家长说,你的小孩读小学以前不去学习不去认字,不去做100以内的加减法,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马上就会被其他小朋友拉开很长一段距离,孩子自己内心也会有阴影。
  还有的家长说,小孩在幼儿的时候让他很愉快,但成人以后,这个社会就会让他很不愉快。如今的幼儿园说不会做小学化的教育,但家长很着急,家长这种不科学的深一脚浅一脚的教育,对幼小衔接的“帮助”更是反其道行之,问题更大。所以,良好的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幼儿的性格塑造、行为养成、兴趣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衔接是从生活里提炼的具象
  我今天以孩子家长的身份来分享一下我对这个题目的解读,我更多地把它放到科学化的这个层面上。在对比《3—6岁指南纲要》和小学的一些具体要求时,我们经常提到一些字眼,比如说要求孩子感知怎么样,体验怎么样,这样的词汇会特别的多。而真正到了小学阶段,我们可能会更多地进行某些方面的练习,训练掌握,我觉得这个词汇的变化实际上是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在此之前的感知,基本上我把它判定为是一种生活,从生活里面提炼的一种具象性的东西。比如说,在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可以数我们在座的有1、2、3、4、5、6、7、8……个人,他是一对一地去数的。但是到了小学的时候,它变成“八”这个数字,数学它变成了符号。
  我認为,在幼小衔接这个过程中,把一个东西抽象化的提炼很简单,不就是几道题吗,1+1等于几,2+2等于几,这很简单,但是反过来你要怎么样把这个东西回到具象化,这可能是我们最难的一个地方。   衔接在幼儿园无处不在
  幼小衔接对孩子来说,也是要全面的。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我首先要求我们的老师对《3到6岁指南纲要》熟悉,很多幼教毕业的老师却对指南吃不透,他们不知道大班、中班、小班孩子的具体要求。
  第二个就是,让老师读懂儿童。读懂了儿童,才能评价儿童处在一个什么水平。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师要学会观察、分析每一个孩子,规矩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孩子,并不是这个孩子认识100个字,另外一个孩子也必须要认识100个字。也许这个孩子的认识能力强,另一个孩子也许合作能力强。所以,老师要对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衔接其实是无处不在的。
  除此之外,我们会告诉老师这么一个理念,就是你对孩子日常生活、一日生活的管理,其实就是一种衔接。这种衔接可能从早晨入园那一刻就开始了。有这些底气之后,才能大胆地引领家长,而不是迎合家长。
  让幼儿文学温暖师幼彼此
  我经常在一线教学里面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线的老师,他们在整个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很多的支持和帮助,那么是否能够做更贴心的更加贴近于他们工作需求的帮助,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关注幼儿阅读,陪伴教师成长,做走心的教研,这是教育培训的一个前提。
  因此,2019年的培训主题叫作“让幼儿文学温暖师幼彼此”。走近幼儿文学这个地方,这个近是接近的近。其实我们很多的成人都是站在外面看幼儿文学的,并没有靠近,但是现在很多80后90后的父母在慢慢靠近,甚至我们的老师,很多其实也站在门外。他们会认为,这些都是讲给孩子听的故事,这个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就是读给你听,我读,你听。连他自己在读的时候,都没带耳朵,更不要说带心了。其实一则优秀的幼儿故事,如果你用心去讲,你能感动在场的所有人,包括你自己。
  文学是人学,是以情动人的,幼儿文学依然如此,甚至比成人文学更加动人。所以幼儿文学在幼儿教师阅读幼儿文学的同时,依然能够让幼儿教师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从而更加了解幼儿、贴近幼儿、更懂幼儿。因此,我觉得让“幼儿文学去温暖师幼彼此”的原因第一个就在这儿。第二,在这个非常浮躁的社会,能够静下心来读读文学,读读幼儿的诗歌,读读幼儿的散文,看看幼儿的戏剧,陪伴孩子成长,对幼儿老师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美好和幸福的时刻。所以我也希望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能够让我们的幼儿教师沉下心来,有更温暖的一片心,孩子一定会更加喜欢你。
  如今,江苏率先进行了课程游戏化的改革,游戏应该是以儿童为中心来开展学习和教学活动的。而小学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它更关注孩子学业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上往往采取的是教师为主导的方式来进行分科的教学。正是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异,决定了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但是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幼儿园,它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教授小学的内容,强化一些知识技能,导致幼儿园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小学化的倾向。这不仅仅让孩子失去了快乐,更重要的是挫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有超强的记忆力,小朋友坐一圈读故事书,小朋友读了一圈最后轮到他读的时候,它硬是把它给背了下来了,我故意逗他说:停!给我指一指,读到哪儿了?他完全指不出来,说的内容都是硬背下来的。这些经历让我感受到:其实识字是要在阅读中去习得的。我们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准备一些文本的东西,幼儿有些童话故事是很经典的,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自然学习识字。
  这个是很自然的一个事情,不难,也不矛盾。而那种违背身心健康和特点的学习方式,必然会挫伤他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创建符合年龄适应性、个体适应性、文化适应性的去小学化的幼小衔接模式至关重要,就是要符合他身心健康。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怎样的措施呢?近日,中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从国家层面政府层面采取的办法。第二个是要持续关注教师的工作环境,包括职前培训、在职培训、教师间的合作等等。幼小衔接不可避免就是教师间的合作。第三个就是教育持续,主要是向家长、幼儿、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介绍课程与教学的路径,学习标准与发展目的,目的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结构等等,让他们懂得教育也是需要持续的。
  本刊记者:在你看来,幼小衔接科学化和小学化的一个界限是怎么界定的?
  瞿亚红:在确定做这个事的时候,你首先就是要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标准,在这样的一个标准范围之内,采取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个性特点、游戏化方式,来引导孩子开展,也就是科學化。其实我们说这个科学化,我觉得它更重要是在形式上是游戏化,在内容上要符合指南的,不要超过这样指南的一些要求。我觉得其实这就是一个科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4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