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来源多维之感悟,构筑为文之桥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看到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语语言乏味,结构混乱,有时甚至是驴唇不对马嘴。于是,我们就会认为是学生写作缺乏章法,缺乏技巧,于是,愈加在写作技巧训练上下功夫,甚至硬性规定写各类文章的套路,什么样的文章必须这样开头,什么样的文章必须那样安排结构,等等。殊不知,正是这些“技巧训训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因而也就写不出好文章了。学生作文结构混乱,反映的是他思维的混乱,是他对所要表达的事物还没有一个清楚、完整的认识,思维是不连贯的;学生作文语言的乏味,说明他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缺乏关注,缺乏激情。这种缺失不是通过仿照几篇优秀文章就能弥补的,而应该要让学生的思维有意识地提高和运用。
  【关键词】初中作文  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84-02
  按照我国学者钱学森从思维规律的角度诠释思维,可划分为三种,即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感思维)、灵感思维(顿悟思维)。其中灵感思维是指人通过潜意识的酝酿过程使得一个认识的思考结果突然涌现于显意识而产生顿时领悟的种思维。我们常说的百思不得其解、一朝豁然开朗的“顿悟”就是这种思维。一般来说,顿悟的产生要经历一个“显意识—潜意识—显意识”的变化发展过程,中间的“潜意识”阶段即是思维通道突然阻塞、思维过程暂时中断的阶段。最后的“显意识”阶段必然包含着偶然来自外界的一种与思考的问题有着相似之处的诱因,才使得人的中断的思考又与显意识接通而突然使思维明朗起来。
  感悟是个体的行为,只能由学生自己获得。而使学生获得更多、更有质量感悟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我们不要代替他们感悟,而要为他们的感悟创造条件,指导他们有感而发,教会他们抓住脑海里闪现的一种感悟——哪怕只是那么一点儿,铺陈起来就可以是一篇好文章。实践起来有以下三种途径:
  一、在生活中感悟,遵循“观察——体验——感悟”的过程
  生活是做人、为文的老师,它教会我们阅读情感,品味哲理,这是最基本、最丰富的感悟源泉。只有仔细观察生活,进而加以思索,体验,方可能形成自己的感悟,写出精彩的文章。而我们的学生恰恰不善于观察,身处生活当中不知道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因而也就谈不上感悟。因此,教师适当地指导观察,点拨观察方法,是促进学生感悟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如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主题观察感悟、写观察日记等方式。一个学生观察了妈妈在工厂里把一个金属小圈套在另一个小圈上,慢慢地就打成一个个牢固的圈结,再连成一片,再流水送入其他工人手中,就完成了组装过程。由此他联想到自己学习中的体验,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的学习不正如此吗?将知识的一圈打成圈结,一环套一环才可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网。如果中间脱漏一环,都可能造成‘网’的松垮。”多么可贵的感悟!这正是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体验方可产生的灵感。
  二、在阅读中感悟,体验“阅读——积累——感悟”的过程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了,后句强调的的“会意”即感悟的欣然。如果学生能在阅读中体会到这种欣然,作文自然就成为表达愉悦的需要。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把作文说教转变为让学生大量阅读,积极活动,发展思维,形成感悟。例如坚持阅读,记读书笔记或者写读后感,甚至只是在书页上作些简单的眉批,都可能有所收获。长期的阅读积累自然而然会提高感悟能力,不仅成为为文的基础,甚至可能影响到学生的为人、为德。
  三、在各学科知识中感悟,经历“领悟——联想——感悟”的过程
  当今提倡的“跨学科、综合性学习”,在写作上可以体现为建立起对其它各学科知识的“综合感悟”。文史哲自不必说,学生在学习领悟了数理化的原理、定律后是否也可以加以联想,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由此产生感悟呢?答案是肯定的。如代数中“X”可以取代任何数字,在某一个位置上就可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在生活中也有这样一种人,因环境、地位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个性。一个学生因此写了一篇《X先生》,讽刺了社会上一些对上阿谀奉承、对下趾高气扬的官僚嘴脸。在这样的启发下,一些学生也由数的无穷想到了生活学习的无穷广阔,由光的折射原理悟出了“眼睛也会骗人,要参与实践”的道理……这种跨学科的感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他们大胆联想,乐于表达,无疑促进了感悟力的提高,提升了写作兴趣。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自由;少一些說教,多一些引导,使学生自主、自愿、自觉地观察、阅读、思考、感悟,让写作成为他们渲泄情感、交流信息、传达理念、展示自我的需要,从而架设起作文与心灵沟通的桥梁,让孩子沿着这座桥走上健康美好的个性之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