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音乐创作的视角进行幼儿钢琴启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音乐是连接心灵的语言,最开始音乐是被人创造出来的,经过实践,后人总结出许多理论,这些理论多数用于教学,但对于启蒙阶段的幼儿来说,感受音乐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断不能只通过理论教幼儿弹琴,那样可能只是学会了一门技术,并没有感受到音乐的本质。
  关键词:钢琴启蒙;感受顺序;情感体验
  由于钢琴在中国发展不久,学生们学习钢琴的方式相对古板,有时候对于幼儿的音乐启蒙也相对偏重理论的传授,这是因为学习音乐的顺序“反”了。古人通过实践得出了理论供后代去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固然正确而简便,但对于学习音乐的充满想象力与好奇心的幼儿来说,带着他们实践,或是一起探究理论的形成会不会更好,能有研究音乐的意义呢?
  一、旋律与和声
  (一)旋律
  在钢琴上可以表现单声部旋律,也可以表现多声部旋律。当孩子们要演奏一条陌生的旋律时,如果只是看到五线谱上的音符和表情记号并且弹出来,那么他们应该没有注意到音乐的感情。音乐一定是和语言有联系的,钢琴教师在导入一首曲子時可以带领学生欣赏,唱旋律,开头是什么样的感觉,作曲者在半终止的时候像要说什么话,是想提问,还是想保持神秘?什么时候觉得曲子可以结束了,想要全终止了呢?使学生们带着对曲子的理解,记住旋律,这样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象为创造音乐的人,去体会曲子的产生,而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将曲子看着谱子弹出来。
  若是遇到多声部的音乐,相信许多教师从五线谱入手,带领学生把右手和左手的旋律弹熟练然后合在一起,双旋律的曲目很难双手配合,如果琴童不知道要做什么,那就更添了许多难度。第一次为学生介绍这类曲目时,可以说是两个人一起唱歌,需要用两只手一起完成,听两条旋律是什么关系,是模仿,呼应,还是问答,师生可以各唱一条旋律,体会对话的感觉,在弹的时候学生也会知道音乐的样子,表达两个人在说话的样子,不是只看到哪个音和哪个音是对齐的,五线谱是记录音乐用的,和学生一起以正确的顺序理解音乐是最好的。
  (二)和声
  随着音乐的发展由复调音乐逐渐发展成为带有和声的主调音乐,和声语言在一首乐曲中有着绝对重要的位置,每一个和弦有不同的色彩,钢琴启蒙的路上应该有和声感相伴,而和声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要先从和声的理论角度为学生们讲解吗?
  答案是否定的,先人从复杂的复调音乐中找出了和谐的声音,走上了主调音乐的道路,那么学生们也可以体会到音与音之间和谐的关系,二度、七度是不协和的音程,三度、六度音程和谐又紧密,四度、五度音程更加和谐但是音响效果有些空,经过很多乐曲的赏析和体验,学生们可以感觉到和弦之间不同的色彩。若是某一首乐曲右手是旋律,左手是带有伴奏织体的和弦,那么在弹完旋律后,可以不看着乐谱,教师与学生讨论如果从哪个和弦开始,到哪里有变化,如果学生是曲子的作者,将怎样为这样的旋律配伴奏。如果学生已经熟悉基础和弦,乐曲内出现重属和弦之类,那么可以分享作曲者的想法,从其他调性借来一个和弦用是什么样的声音呢?一边感受一遍弹。最后再根据曲风,根据乐谱,一起分析作曲者将柱式和弦改变成了什么样子,这样不仅学生们投入的乐曲的创作过程,也学习了更多的和声及更多的伴奏形态。
  二、节奏
  (一)时值
  旋律与和声很重要,节奏也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介绍节奏时,我们可以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简单的儿歌基本有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两种,感受过它们的长短关系再去介绍,发明音符的人是怎样在纸上记录两种不同的音符的,名字分别叫做什么,这种方法同样用到全音符等等。
  (二)节奏型
  当不同时值的音符组合在一起就成为不同的节奏型,比如附点节奏、切分节奏,这时候如果去数每个音符的时值结果就不尽人意了,按拍子弹准确了却感受不到节奏型独特的魅力。笔者认为附点和切分节奏是普通节奏的变化形式,给人动力感和新鲜感,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想这样的节奏是怎样形成的,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比如附点节奏,是第二拍的声音延迟出现了从而给人期待的感觉;切分甚至是连续切分的节奏型,更是需要多用身体去感受它的律动,讨论是什么样思想的人首创了这样的节奏型,为了什么样的感觉而创造的,这样会使学生们看到乐谱就能想象到音乐的样子。如果学生的幼年时期的节奏启蒙仅仅在“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中度过,那还谈何俯瞰音乐的全貌呢?
  三、触键感觉
  孩子们在学习演讲时,面对一个演讲稿因为用的是实实在在的语言,所以自然是能理解它的情绪,老师再去从技巧方面传达给学生怎样做才能表达出情绪。那么学钢琴是一样的,只是音乐语言不像语言可以从字面理解,学生初学时也不能很好地表达曲子的意义,老师如果先说手指的动作和发力点就本末倒置了,对于小的学生来说也是不能理解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为什么这个地方用大臂的力量要多一些等等。鲍里斯·贝尔曼在访谈中说:“如果学生没有一种想要寻求不同声音的强烈愿望,而是通过寻求老师帮助去找到‘好音色’,那么往往会存在局限。”这时候先与学生一起细细欣赏音乐,体会每一句旋律的颜色,感情,等到学生能够理解了,心里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样的音乐了,老师再以帮助者的身份与学生分享一些技巧秘诀,使得学生有目的地去弹琴,去逐渐完善自己的演奏技巧是非常合适的顺序。
  四、结语
  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与年龄也是息息相关的,年龄越小的琴童就越应该从理解音乐的角度来学习钢琴,用实践去总结理论并理解理论。作为钢琴教师,应该去带领琴童主动探索音乐,激发琴童们对音乐的热情和求知欲,让他们有感知音乐的能力,从音乐的本身出发,有目的地完善自己的演奏技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2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