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指导学生自行探求知识的几点做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科学教学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先进行假设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通过实验发现了问题得到结论。学会总结,找出规律。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
  关键词:转变 学习方式 主动性 独立性 积极性 探究性
  科学教学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也就是指导学生“搞科学”。然而,在低年级教学中要真正完成这一任务就不那么容易了。有人认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和经验少,能力更差。即使让他们进行观察和实验,教师也很不放心,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地指挥,讲一步学生做一步,学生根本不是在探求自然规律,而是如机器人一样的在接受教师的指令。所以,低年级科学教学,也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1]
  一、精心准备,让学生都有东西可“玩”
  科学教学的基本方法就是先把东西给学生,让他们按教师的要求先去探索,去研究,他们爱怎么玩就怎么玩,爱怎么弄就怎么弄。然后再让孩子们发表他们的探究结果。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观察、实验,教师必须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精心准备足够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如:教学《磁铁游戏》,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地研究磁铁的性质,玩磁铁游戏,教师必须准备足够的磁铁,让学生人手一块,还要准备玻璃片、木板、纸片和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大头针、小刀、橡皮等材料。这样学生才能有东西可玩,才能为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提供必要的前提。[2]
  二、精心指导,让学生自己探究
  在教学中,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一种独立的活动,主动的认识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上下功夫。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能力低,喜欢玩的这些特点,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研究。如:在上面提到的《影子》教学中,指导学生研究影子方向和长短变化时,教师在学生动手实验前,只要指导学生了解实验方法和简单的要求,让每组学生自己安排谁拿电筒,先从哪边照,后从哪边照。给学生自己探究的机会。学生会兴趣很高地去研究,加上教师的巡视指导,总结时只要教师再略加引导完全可以得到科学的结论。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做课堂乱,但这种乱不是坏事,因为他们都是按教师的要求去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步骤、顺序有所不同。
  教学是门艺术,不会教的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会教的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如何带领低年级学生去寻求知识呢?那就要求教师深入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精心设计,大胆改革。如:教学《太阳和方向》一课时,为使學生真正感知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并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我把这课分成三段进行教学。利用早晨上课前,中午上课前,下午放学后这三段时间。(时间也不是很长,每次不超过十分钟)带学生到操场上去看看太阳,切身感受太阳在一天中位置变化情况,了解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探究早、中、晚利用太阳辨认方向的方法。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掌握了知识,激发了兴趣,培养了“搞科学”的能力。
  三、精心启发,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体现出来,在观察、实验之后也要让学生把他们发现的内容汇报出来。特别是结论性的、规律性的知识,教师不能代替。低年级学生爱发言,教师就要根据这一特点,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说对了给以鼓励,说错了也让他说完。如:教学《我们的身体》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后,就要让学生说出人体可以分几个部分。学生有的说七个部分,有的说六个部分,或多或少都是正常的,不可能回答出你需要的四个部分。因为,科学家研究问题时,观点也不一定都一致,也会有争议,通过讨论才能达成共识。何况我们的学生只有七八岁呢!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见讲出来。然后组织讨论或做必要的引导。学生就能统一认识,按四个部分来分。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得出科学的,结论,知识掌握得牢,能力得到了培养,还发挥了课本的作用。
  又如学习《温度计的秘密》一课,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认识温度计,知道温度计有几部分构成。从而提出温度计里面为什么要用液体?液体有什么性质?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探究兴趣,让学生猜想温度计内的液体有什么性质,分小组讨论,然后教师提问,总结出学生猜想的结果,温度计内的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教师逐一展示实验器材,酒精灯、锥形瓶、瓶塞、玻璃管、石棉网、三脚架、水、酒精、酱油、火柴等,根据这些器材怎样设计实验?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提问总结出实验方案。全班分九个小组共同动手进行实验,探究温度计的秘密。动手实验学生积极兴趣高,教师巡视指导,实验结束后,各小组进行交流,总结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提问,然后进行总结表扬,让学生陈述实验方法,教师帮助改进,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实验是探究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出温度计内的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最后让学生谈收获,知识拓展。在巩固练习中,饮料、矿泉水都不满瓶,这是怎么回事呀?教师提问,学生猜想,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播放饮料、矿泉水知识。这节课学生在问题中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科学,学以致用。激起了学生对生活科学的探究兴趣,特别是通过自己实验掌握了知识,记忆更加牢固,理解更深。培养了学生利用简单的器材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自己通过观察,总结出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最后通过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尽管他们所做的,所想的,所说的,所看到的都很幼稚,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但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下去,孩子们就会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术论文期刊网
  [2]余文森.简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2,(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2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