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古诗文教学回归诗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古诗作为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诗文的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古诗文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对学生开展古诗文教学可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诗性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古诗文都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瑰宝,并且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智慧和人生哲理,通过古诗文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是古诗文学习过程中诗性的重要体现之一。
  一、教学结合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思维
  在当前的古诗文教学中,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对古诗文进行死记硬背,并且部分古诗文过于晦涩,学生难以完全理解,但是教师并不关心这一点,始终命令学生进行背诵,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并且学生对古诗文的内容一窍不通,完全处于懵懂的状态,难以在古诗文学习过程中体会古诗文的内涵。此外,部分教师为了展示所谓的“教学成果”,给学生布置一些高中阶段才学习的古诗,例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等,既给学生带来了过高的学习负担,同时影响了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与效率,并且这种学习成果并没有体现古诗文学习中的诗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古诗文的学习获得一些人生理解,例如《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句,体现了母亲对游子的感情,教师在讲解这一句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同时宣传一些优秀的孝道故事以及孝道文化,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央视频道播出的公益广告来讲解《游子吟》的文化内涵以及相应的孝道文化,在广告中,妈妈给奶奶端水洗脚,幼小的孩子看到这一幕后,也给自己的妈妈端水洗脚。通过这一案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文化思维,从而使得学生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孝顺的人、拥有良好品德的人,同时体现古诗文教学中的诗性教学。
  二、合理开发教材资源,创设古诗教学情境
  根据实际的教学实践可以得出,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教学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小学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设立良好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降低古诗文学习的难度,同时可以有效体现古诗文学习过程中的诗性。然而,在当前的古诗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依旧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學习兴趣,同时只对古诗中的生词、生句进行领读,并没有对其含义进行讲解,导致学生不能有效理解古诗文的内涵。此外,当前的语文考试中,关于古诗文的试题形式往往都是“本文体现了什么表现手法”“本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之类的问题,并没有体现出对古诗文情感的考查,因此导致学生对于古诗文学习感到厌倦,并且没有体现古诗文的诗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获取教学资源,例如在讲解边塞诗的时候,可以放映一些边塞的电影作品,例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一句,楼兰属于西域古国,存在于汉代,因此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征战西域反叛势力的电影片头,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此类诗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从而真正做到寓情于景,情境教学。此外,唐朝黄巢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一句诗也充分体现了古诗文的魅力,教师可以结合周杰伦的《菊花台》中的一些内容,一方面有效开发教材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兴趣,同时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提高古诗文教学效率,一并体现古诗文学习中的诗性。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古诗美德教育
  在我国的古诗文中,具有丰富的德育资源,正好可以将语文的古诗文教学与德育教学融为一体,例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诗句,都可以使得学生认识到勤奋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美德,再如“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诗句,可以向学生传达勤奋节俭的古诗文内涵,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正面的影响。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自身的引导作用,而非越俎代庖,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
  除了直接讲解之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古诗文中的哲理,例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诗句,让学生在吃饭的时候养成光盘的好习惯,从而践行诗文中的哲理,体现古诗文教学中的诗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富有趣味和亲和力的教学方式,避免过于空洞、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
  由此可见,随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古诗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古诗文教学的诗性培养与传统文化的弘扬结为一体,从而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4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