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古代书院制视阈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写作是人向内自省和向外表达的重要方式,遗憾的是,在写作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会有畏难情绪,无法完成一篇结构完整、语气连贯、逻辑通顺的文章。作为中国传统教育形式之一的书院制以其丰富的写作教学经验给予了现代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源源不断的灵感,对推进新课程改革有着启发意义。
  关键词:书院制;中学语文;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7-110-2
  写作是人向内自省和向外表达的重要方式,《新课标》第四学段(7~9年级)中对学生写作的要求是要有真情实感,并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要求初中生应当能够自主写作。遗憾的是,在写作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会有畏难情绪,无法完成一篇结构完整、语气连贯、逻辑通顺的文章。
  而作为中国传统教育形式之一的书院制,它不仅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是区别于官学与私学之外的第三种教育模式,与官学之间既联合又对抗,它扩大了民间入官的范围,革新了封建社会人才培养模式,甚至达到了封建社会权力的再分配。港台乃至内地部分大学对书院制度的探索实践证明了中国古代书院制能够持续地给现代教育改革输送精神资源。书院中的语文教育,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许多写作教学的经验。这些经验,给予了现代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写作教学模式丰富的借鉴资源。
  一、教师指导下的“熟读精思”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依靠阅读来提高写作能力也是众多古代教育家得出的教学经验。程端礼编撰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中详细地规定了读书分年日程,如八岁未入学之前读《性理字训》,入学后先读《小学书》,《大学》、《论语》等书目依次递进。
  由此可看出,一方面,古代书院倡导的是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更为难得的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详细而执行力强的阅读书目。另一方面,古代书院强调自学自悟,“书院的教学精神主要是自学,自学的精神一面与共同讲习相结合,一方面与教师指导相结合。”[1]朱熹主张读书要做到自会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他认为读书是个人的事,道理也需要个人去体悟,教师不过是遇到遇难时可供你商量的人。
  这种教师指导下的“熟读精思”学习模式是非常合理的。首先,阅读书目的选择是精当而谨慎的,遵循着循序渐进的方式;再次,可以避免学生阅读无从下手和乱读一气做无用功的下场,经典书籍汗牛充栋,有选择性地精读将有所裨益。因此,教师要提出理想的阅读目标,给出最低限度的阅读范围,以经典为主,以原文为主,拒绝二手知识和碎片化。中学语文课堂要提倡多读书,读经典,读精读深。教师要自觉地做学生的“引路人”,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自行学习上。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个性,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循序渐进,逐步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阅读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能力的迁移,最终构建完善的语文素养。
  二、丰富有效的课艺训练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并且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修改自己的作文,能互相评改作文。事实证明,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写作训练。现在学生畏惧写作,下笔茫然,原因之一在于缺乏系统地训练,写作训练量还没有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地步。
  在古代书院中,生徒根据模拟考课,也就是模拟选拔考核官吏的考试,所做的一手文章称为课艺。清代考课频繁,课艺的数量也就非常之多。课艺,一般有月课、季课之分,按照考察内容又分为策论、试赋、经史文章和八股文小课,尤以八股文为多,这与当时主导的举业风气息息相关。除此之外,课艺还可分为官课、师课,名目繁多。通常来说,考课需要书院生徒黎明登堂,封门答卷,当日交卷,形制参照科举考试。
  尽管后期的课艺训练走入了僵化境地,但是值得称赞的是书院丰富有效的课艺训练极大地完善了学生的写作体系。严格的命题作文以及规定答卷时间,是对生徒的内在涵养的极大挑战,既要求生徒准确而快速的审题,这样才能下笔破题,展开正题的论述,又要求生徒不能言而无物,空洞无味,学生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包括但绝不限制于四书五经、诗赋、策略,以应对科举考试。长此以往,课艺训练必然能让生徒在经学、文学方面的能力和文体、书法表达水平均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思维会越发敏捷,文笔越发流畅。
  当代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应充分意识到写作训练的重要性,光讲不写、光看不动是首先要摒弃的两种教学方式,要让在学生在日常写作训练中爱上写作,感悟文字之美、文学之美、精神之美、情感之美,从而对人生、社会、世界有着深刻独特的体会。写作训练的设置应当遵循多层面有梯级的原则,《新课标》提到初中生应当进一步掌握记叙文写作,初步掌握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的写作,因此在日常写作训练中,要重点把握记叙文写作,兼顾其他文体写作,切不可以偏概全,忽视其他文体的学习。在写作内容上,也应当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同时,写作教学还要做到有梯度地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技巧,如何审题、破题、正文和结尾。“教是为了不教”,将写作技巧传授学生,让学生在写作训练中不断运用和体会,相信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自由个性的讲会制度
  讲会是书院讲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书院区别于一般学校的重要标志。讲会有宗旨、有规约、有组织、有规定的日期和隆重的仪式。书院允许不同学派相互进行讲学,建立了“讲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南宋时期,朱熹和陆九渊是两个不同的学派,但在淳熙八年朱熹却邀请陆九渊到白鹿洞书院讲学,为不同学派同在书院讲学树立了典范,首开书院“讲会”制度的先河。
  书院教学还实行“门户开放”的办法,听者不受地域和学派的限制,打破了一般学校关门教学的风气,有利于学术交流。在现代教育中,相对于学生,教师有更大的学习空间,经常性的教学研讨和教学观摩让教师成长更加快速。但是学生在接触外界學习模式上,明显更加闭塞。在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模式中,学生是不动的,是在固定的教室接受固定的教师传授知识,这样虽然便于行政管理和提高教学效率,但是相应的也会带来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自主学习能力差等问题。如果借鉴中国古代书院制度,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听讲、求教等环节中,让学生参与到不一样的课堂中来,互相切磋,定使人广见博闻,耳目一新,精神自奋。
  同时,讲会贯彻的是问难论辩原则,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比一般学校只是先生讲,学生听,呆板、生硬的注入式教学优越得多。这就要求现代中学语文课堂要在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疑难,经过讨论、争辩,解除疑难。
  [参考文献]
  [1]毛礼锐,瞿菊农,邵鹤亭.中国古代教育史[J].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3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50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