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大学生、高校、政府、行业企业及全社会的协同参与,不断深化校校、校企、校地合作,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大学生主动学习、高校主力培养、政府政策扶持、企业积极响应、社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金融人才,更好适应经济新常态,更好的从事理财、风险控制、财务管理、金融产品设计开发等工作,为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4-0180-03
  一、引言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地方高校转型的方向[1]。地方本科院校要提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办学向应用型转型,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和地方经济需求来培养人才,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这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进行创新创业教育[2]。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提质转型的突破口和抓手,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国家提供能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的创新创业的生力军[3]。
  金融工程在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是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编程技术来解决金融问题的交叉性学科。2002年教育部批准部分高校设立金融工程专业,武汉大学等5所高校在我国首批开设金融工程专业的高校,到2018年国内开设金融工程学专业的院校已达202所[4]。党的十九大为金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5]。这就要求金融工程专业人才,能够不断地创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地方特点,进行金融创新,更好的服务当地实体经济。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并面向地方的“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创业金融人才,需要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形成完整的协同人才培养机制。
  二、目前金融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一)学生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能力不足。对于毕业后的安排是大多数学生是找一份工作,对于自己创业的意识不足[6]。
  (二)高校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教育理念滯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的问题[7]。缺乏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没有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课程体系等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同时高校教师学历高,专业能力强,但是创业经历少,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指导作用有限。
  (三)其他
  政府和企业虽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但是没有专项的资金支持创业活动,未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积极购买大学生创业产品。
  三、金融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一)学生
  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大学生本身必须具有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渴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行业鼓励创新创业的外因,需要通过大学生渴望创新创业的内因起作用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让学生渴望了解经济发展情况,产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从而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同时创新创业活动也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
  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力,需要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主动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进行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要结合地方实际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突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
  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人才,逐渐打通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建立跨院系、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方案,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转变为多学科融合型。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迅速发展,传统业务下线,新业务、新操作不断涌现。这就要求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同时具有经济学模块;金融学模块;计算机模块;数学与统计模块四大模块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高校要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协调全校教育资源。
  掌握市场需求,培养对口人才。金融工程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类机构,主要从事理财、风险控制、财务管理、金融产品设计开发、与金融数据处理。因此要开设金融工具模拟设计、金融数据挖掘、金融风险管理、证券模拟交易、投资银行实务、保险实务等一系列实践课程。
  2.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要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识教育具有广泛性和普及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所有大学生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同时也需要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加强教学案例库和专用教材建设,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对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成绩单和创新创业学分积累转换制度。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根据兴趣、意愿和需求跨专业选课或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3.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加强实验室的利用,将教学科研资源向全体学生开放,共享科技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培训、咨询、场地等方面的服务,降低学生创业的成本。积极利用校外资源建设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创业示范基地、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将实践中需要但在教学中所缺失知识实时反馈到学校,学校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整合相关资源,从而可以提高办学质量,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
  金融工程专业要加强仿真实训室的建设和运用。引进MATLBA,SAS以及商业银行、证券交易等金融工程教学实训软件,通过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以后工作中所需要的实操软件。鼓励学生参加业界与学界联合举办的各类金融竞赛以及国内外的创业大赛。例如金融投资策略设计大赛、证券投资模拟大赛、股票虚拟仿真交易大赛以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4.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教育成功的保证。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校内校外两方面来进行。
  鼓励教师到金融机构挂职锻炼,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组织教师到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突出的同类型高校进行调研,提高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鼓励教师通过项目教学等方式带动学生创业。同时明确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加强对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调动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动性,争当双师型教师。
  聘请校外专家、金融实业界人士和创业成功校友,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开展创新创业专题讲座,介绍和分析金融领域的创新和实践问题,促进创新创业理念和实践经验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亲身参与过创新创业的人走进课堂,更好的传递最新的行业动态,开拓学生视野,并为其提供实践机会。
  5.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在授课内容上注重创新,要求教师把学术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教学方法上注重互动,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和项目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在课程设计中,引入了大量的企业调研、企业访谈和企业课堂。
  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法,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促进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方式向多种考核方式的转变,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考核结果与学生能力相匹配。
  (三)政府
  政府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学生的创业的支持力度,为金融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保障。资金扶持、项目基金、税收减免等政策帮助创业者减轻创业的资金压力。
  创建公平和谐的社会市场环境,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简化办理手续、减少创业障碍。加强创业基地建设,构建创业支撑平台,落实创新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
  (四)企业
  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行业企业的支持与参与。一方面要鼓励企业专家进校教学,担任创业教师,将行业前沿动态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吸收高校教师挂职锻炼、接纳大学生实習实训,扩大实训基地的规模,提高实训的效果,进一步降低大学生创新创业门槛。同时可以通过优先招聘有创新创业经验的大学生的方式,这样不但可以为企业储备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也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五)社会
  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宣传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必要性、重要性,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学生、学校、企业的自觉行为。同时积极宣传创新创业成功的典型,总结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努力营造敢冒风险、崇尚创新、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氛围。
  四、小结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大学生、高校、政府、行业企业及全社会的协同参与,不断深化校校、校企、校地合作,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大学生主动学习、高校主力培养、政府政策扶持、企业积极响应、社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金融人才,更好适应经济新常态,更好的从事理财、风险控制、财务管理、金融产品设计开发等工作,为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董立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教育研究,2014(8):67-74.
  [2]曹振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意识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14):45-46.
  [3]孙作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途径及其学分转换机制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21-123.
  [4]胡芳.案例教学在金融工程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179-180.
  [5]李孟刚,徐英倩.新时代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研究[J].理论探讨,2018(1):106-112.
  [6]李漪,王碗.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现实与发展[J].职教论坛,2017(35):21-24.
  [7]陈宏涛.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路径[J].教育探索,2018,314(2):88-90.
  [责任编辑:潘洪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82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