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阵地,如何发挥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介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研究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以及重难点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
  2010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强调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阵地,应该激发和挖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上科技发展的新动态与创业的新契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各大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创新创业项目仍存在专业特色不明显、创业领域低端、项目技术含量低、盲目模仿时髦商业模式、存活率低等现实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第一,大多数高职院校未能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缺乏对应的课程体系建设,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的教学内容极少,在教学中注重理论多,实际操作少,形式化与虚拟化比较严重。其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一般由从事管理、行政等方面工作的老师担任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授课,大多数教职人员并未有过创业方面的实践,缺少具有企业一线丰富工作经验。第三,实践活动多以创业模拟、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开展,多数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后,就把计划书束之高阁,缺乏持续的思考与行动,仅仅依靠这类活动远远达不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基于产教融合的思路,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本文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基于产教融合,校、行、企三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发挥各方优势,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法
  (1)文献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研究学术界已有些成果,可以结合相关文献知识,合理参考利用已有的著作、论文,对该问题作系统梳理。
  (2)调研法。走访相关行业企业,了解相关工作岗位对本专业毕业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具体要求,以及对毕业生能力和素质的相应要求,听取企业专家对专业课程的建议和对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建议。
  (3)案例研究法。近几年,借鉴兄弟院校成功案例,通过个案分析,探讨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在调查硏究基础上,通过数据的分析和整合,对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行构建。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将高职的教育科研优势与企业的工程实践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首先要需要建立一支复合型的教学团队,包含校内与校外,专职与兼职,理论与实践教师。然后教学团队分工进行行业企业调研以及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归纳出学生的就业岗位以及社会需要的岗位,通过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接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同时,搭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并可直接扶持大学生创业。另外可以构建创新创业竞赛体系,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在此基础上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促进第一、二课堂的交叉融合,引导和扶持创新创业项目,培养社会需求的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具体内容如下:
  (1)建立由学校、行业和企业组成,专兼教师结合的复合型教学团队。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途径,它将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创新创业需要“双师型”教师,帮助学生及时掌握领域前沿知识和行业动向,进行实践指导和项目指导。一方面,培养校内专职教师,可以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实践操作条件,提高教师的教学针对性,解决教师教学能力弱的问题;另一方面,引进企业、行业兼职教师并进行建设,针对生产实践具体项目、案例进行授课。
  (2)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指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把课程的各个组成要素进行交叉融合,使各门课程要素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指向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要与专业相融合,与社会需求相衔接。开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可适当加大实验实训课时比重,并设置一些“专业+创新创业”式综合性工程创新项目,教学过程融入相关案例,始终贯穿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不断整合和优化课程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此外,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开发专业课程,安排学生企业顶岗实习,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搭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与理论教学相一致的集实习、实训、实验、生产、培训、操作、创业、研究为一体的实践平台,利用实践平台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同时可直接扶持大学生创业。招聘社会与专业建设相关或是有利于创新创业教学的企业直接入驻实践平台,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建立师生与与企业的技术合作平台,解决企业项目难题,推动科研成果的产出,促进各类孵化项目的转化率的提高。
  (4)构建创新创业竞赛体系。学校深入贯彻“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一方面,积极组织和举办院级和校级创新创业大赛,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创业知识、参与创业过程、实现创业梦想,为敢于创业的大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大力鼓励学生和教师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竞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展示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重难点分析
  (1)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我们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是具有专业背景,希望能够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发挥专业优势,适应岗位需求。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中,如何有效的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与企业生产实践相融合,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相衔接,是本课题需要解决的一个重难点。
  (2)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一项长期工程,有一个融入到融通到融合的过程,这期间如何建立产教融合模式、机制,如何划分权责,如何互利共赢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产教深度融合,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卫国英.材料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高教学刊,2017,15,26-28.
  [2]吕迎.材料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讨[J].经济师,2018,4,182-183.
  [3]梁平.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J].化工高等教育,2018,1,39-42.
  [4]张渭武.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15,175-177.
  [5]杨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五位一体”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23,130-131.
  [6]于清海.材料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4),47-50.
  [7]高巧侠.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研究[J]. 环球市场,2018,5,2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47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