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声唱法对民族、通俗唱法在技巧方面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是目前最为科学合理的唱法之一。通俗唱法最初是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时代发展现已独立发展,形成独具风格的体系。民族唱法是本民族特色唱法,融入本土文化,其发声体系的不断完善。虽然三种声乐艺术的叫法不同,但在歌唱技巧方面、处理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同时,美声唱法其发声体系以及气息运用等对于通俗唱法以及民族唱法均有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美声唱法的风格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就美声唱法对民族以及通俗唱法所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
  【关键词】民族;美声;通俗;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6.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声乐艺术直白来讲就是表达情感的艺术。不管是哪一种唱法,其内在表现形式以及表现手段都不同,但其本质大致相同。美声唱法的科学性在业内人士来看毋庸置疑,演唱方式严谨,具有权威性。而在民族唱法及通俗唱法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均参考美声唱法,此后,民族、通俗唱法的科学性以及表现力都有了显著提高。因此,对于美声唱法风格特点进行阐述有一定的必要性,分析其对通俗及民族唱法技巧的影响,能促进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
  一、美声唱法的风格特点
  美声唱法距今已经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源于意大利。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成为最具权威的歌唱理论以及发声方式。美声唱法具备一定的特点,是目前最为科学、合理、健康的发声方式,能将人体发声器官充分运用。美声唱法注重声区的统一性,音色的一致性,强调喉头稳定,重视胸腔,气息方法上利用胸腹联合呼吸方式,演唱作品时碰到高音会利用掩盖式唱法,过后咽壁达到掩盖效果,以此保证音色统一,这种掩盖式的演唱方式虽没有民族、通俗唱法非掩盖式方式的穿透力强,但其声音色彩要更好一些。美声唱法强调声音统一,主要是为了让歌者在演唱过程中,其状态更加自然,并且能灵活运用声音、气息,使其强度、技巧以及力度等能灵活运用,将人体内部器官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达到共鸣的最大效果。这也是美声唱法被被称为最权威唱法的主要体现。总的来讲,无论是声音、气息、音色、音质还是情感表达,演唱技巧均具有浓烈的艺术气息,并且风格特点极为独到。
  二、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技巧影响
  民族唱法属于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唱法,是在传统民族文化以及语言特色的基础上升华的一种歌唱方式。民族唱法就是在民间音乐当中所发源的,其中具备中国传统的民族声乐特点,不管是演唱技巧,还是演唱形式都具备地区特色。除此之外,我国民族唱法的音域较高,崇尚穿透性,讲究字正腔圆。美声唱法进入我国之后,相关学者在两者之间互相对比,相互取舍,使民族唱法逐渐朝着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一)美声唱法气息运用上对民族唱法产生的影响
  虽然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歌唱过程中都需要有气息的支撑,但相对而言,美声唱法要求的是气沉丹田,因此,其气息方面要强于民族唱法。民族唱法声音因为利用头声较多的缘故,使其变得穿透力极强。目前,众多民歌歌者在不断演唱的过程中发现了美声唱法气息的独到之处,因此,在气息上借鉴美声唱法,利用胸腹联合呼吸方法进行演唱。这种呼吸方式不仅可以保证气息流通的顺畅性,同时,穿透力更强,声音更加集中,声音更具有质感,演唱时让字与字之间的连贯性更强。因此,众多民族声乐教师以及大师在发声训练上逐渐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完善了民族唱法在气息上的运用。
  (二)美声唱法共鸣腔体方面对民族唱法产生的影响
  民族唱法共鸣较弱,美声唱法共鸣感较强。民族唱法在演唱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共鸣与发出的共鸣不成正比,因此,众多业内人士在此前提下将美声唱法的共鸣方式加入到民族唱法中。美声唱法在演唱过程中所注意的是胸腔利用,喉结稳定以及声区统一,同时,利用舌头促进口腔共鸣效果。这一观点加入到民族唱法中能使民族演唱时声音的强度、力度以及质感更上一层。除此之外,民族唱法因为过于注重头声使用,因此,其高音区较薄。对于此,美声唱法中声区统一,喉结稳定,可以改善这一问题,让民族唱法高音区更加饱满、明亮。
  (三)咬字吐字上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民族唱法因为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注重“字正腔圆”在吐字以及咬字方面口型比较扁,横向幅度较大,牙关开口较小,在声音上,口腔前端的共鸣要稍强。这种发音形式过于单薄,同时,所产生音量也达到不到延长要求,特别是高音部分,会出现紧、挤、卡的现象,影响声音美感。美声唱法在咬字吐字上较为科学,大开大合,注重喉咙打开效果,在经过多年发展之后,其这方面技巧更为成熟。而汉字与意大利语之间发音有众多共性,因此,在咬字方面也可以参考意大利美声作品,改善民族唱法咬字吐字上的不足。
  對于咬字吐字,都讲究归元归韵。因此,在演唱以及训练的过程中,都讲究口腔内部打开状态,以此增加共鸣效果,提高声音质感。除此之外,在口型上,民族唱法也应当有所改善,在演唱过程中可以抬笑肌,让口型为一个椭圆形,这样可以让面部表情显得自然、美观,同时,也可以让音色更加圆润。
  三、美声唱法对通俗唱法技巧的影响
  通俗唱法讲究的是声音的自然性以及个体特色,低音区主要以胸腔作为支点,进行演唱,中音主要利用真假声转换,而高声区大多利用混声、假声进行演唱。通俗唱法在演唱过程中所注重的是情感流露,位置点以及气息方面注重通畅性以及通透性,音量上不及民族或是美声,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借助设备进行演唱。由于通俗唱法的自身特点,其演唱风格多种多样。虽然通俗歌曲较为普遍,但是其内在情感表达以及技巧处理十分复杂,需要多次变化。因此,想要将通俗作品演绎得令人为之赞叹是十分不容易的一件事。
  通俗唱法本就源于美声唱法,在发声方式上,传统的通俗唱法基本上是照抄照搬,如今,还有众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仍采取传统的美声发声方式。可以这样说,我国传统的通俗唱法就是以美声唱法作为根本来进一步发挥的。美声唱法所强调的是音质、音色的统一以及共鸣感,发声体系十分科学、系统,有效保证了歌者长期演唱。而在通俗唱法中也是如此体现,注重归元、归韵。低音、中音都是以胸腔作为支点,越高的的音越要往下唱。同时,在气息方面也采取胸腹联合呼吸方式,让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能有足够的气流支撑。
  四、结束语
  总的来讲,不管是通俗唱法还是美声唱法或是民族唱法,在演唱风格上各具特色,而在演唱技巧上,美声唱法的引入对民族以及通俗唱法起到了调节作用,三者之间互利互存,互相融合。随着我国喜爱通俗歌曲的人数越来越多,国家对本民族传统唱法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让众多通俗唱法大师以及民族声乐大师对于如何能让演唱方式更加合理科学,技巧如何才能更加成熟的问题进行了思考,由此引发了唱法融合,相互借鉴,以此完善通俗唱法以及民族唱法各方面的不足美声唱法的权威性不可置否,在吸收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合理的发展方向,让民族唱法以及通俗唱法的科学性更高。
  参考文献
  [1]范义付.从与美声唱法通俗唱法的技巧融合看民族唱法发展[J].黄河之声,2008(18):44-45.
  [2]但夏,李嵬.试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联系与区别[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0):157.
  [3]夏建军.试论通俗唱法中美声唱法基本功的重要性[J]. 经贸实践,2016(24):196,201.
  [4]王振华.试论通俗唱法如何融入中国民族唱法和高校民族声乐教学[C]//决策论坛——企业精细化管理与决策研究学术研讨会,2015.
  [5]王振华.试论通俗唱法如何融入中国民族唱法和高校民族声乐教学[C].决策论坛——企业精细化管理与决策研究学术研讨会,2015.
  [6]张姿.浅谈科学的演唱技巧在通俗唱法中的运用[J]. 参花(下),2017(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2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