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针对初中音乐评价教学的优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更迭,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如何凸显每节课的效能、引发学生内心深处对音乐的共鸣”成为音乐教师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提出的课堂评价能够有效发掘教学中的缺陷而后对症下药,并收集课程教与学之间存在的对立之处,以此作为优化评价教学的标准,便于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做出全面性的考察和价值判断。
  【关键词】初中音乐;评价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獻标识码】A
  就目前而言,教师建立音乐学科的评价体系时通常是用比较专业的眼光衡量,这种苛刻的态度严重影响了群众性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效率。其实,教师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是为了帮助他们更近距离地感受音乐的魅力,而不是音乐欣赏的最终目的。所以在评价教学中,教师需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表现力,通过细节的突出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敏锐能力。
  一、公开透明地开展初中音乐教学评价
  为了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清晰地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音乐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之前,一定要秉持公平、公开的原则,不戴任何有色眼镜看待学生的歌唱表演。为了使得评价形成对比,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表现状况制作成表格,并标注好相应的时间,将其贴在学生看得见的地方,起到勉励的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能力就会更加上心,同时也能清楚地了解到教师评价的标准和具体形成过程,促使评价透明。
  例如在带领学生欣赏日本的民歌——《樱花》时,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细致聆听的方式体悟其中传达的深厚情感,大多数学生都一致认为这首民歌凸显的是樱花盛开时,人们齐赏樱花的喜悦心情。但是,也有少部分用心听的同学表示他们从中悟出了一种凄凉、悲伤的情绪,显然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但是究竟谁对谁错就需要依靠教师的评判。那么教师在评价时必须要慎重,不能仅用对与错来判断,因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学生的欣赏角度有所不同,如果教师直白的说一方正确另一方错误,就会造成不必要的“骚动”,所以作为最公正的一方,教师既然说出人们观赏樱花时萌生喜悦心情的原因,就要从剖析歌词的角度,传达凄美之感,增加音乐的多重性。
  二、全面合理优化初中音乐教学评价
  在传统模式下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一直将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视为评价的标准,显然这种做法对于某些临场发挥失利的学生是不公平的。在音乐学科中,一次考试成绩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学生的真实能力,为了规避以上问题,教师应该思虑得更全面,争取从多方面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做出独到的见解,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比如在《梁祝》的欣赏教学中,为了使初中生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内涵,让他们感受歌曲的意境,教师在课前可以组织学生对教室做一个简单的布置,在四周的墙壁上贴上彩色的蝴蝶贴纸,上课铃打响后,教师就可播放《梁祝》的音乐。这样一来场景布置就起到了引入入境的导入作用,学生的注意力也立马被激发出来。有了美丽的蝴蝶“作伴”,学生欣赏音乐的情感也变得高涨,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准确抓住作品的两条主线——大提琴(梁山伯)和小提琴(祝英台)。所以,在上音乐欣赏课时,教师需要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内容的难度,可以选择播放视频、场景再现等创新的方法提前设置好引人入胜的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到音乐中,利于感知作品的音乐形象,体会无穷的乐趣。
  三、利用互评互动实践传达教学评价的信息
  教师既然想要优化评价教学的策略,就必须遵循“根到病除”的基本原则,改善初中生对音乐课乏味无聊的片面看法。这就要求音乐教师针对以往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彻头彻尾的改变,当然在渗透评价教学时,教师不能一味地使用自己的教师权利评价学生的是非,而应该给予学生平等的评价机会,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倍增。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互评可有效改善这一漏洞,让学生成为音乐欣赏真正的主人。
  比如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预留出一节课的一半时间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巩固,然后呼吁学生进行歌唱比赛,评判的规则主要围绕“音调、音色、音质”三大准则,在比赛中学生也可自由改编,如当场改词、升高音调之类的,只要能充分展现学生自我的优势即可。为了发挥比赛的作用,教师首先要进行总体性的评价,然后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因为教师不一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长,但是熟悉的同学之间都是相互比较了解的,所以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他们可用别人的细节性错误来警醒自己以防犯错,这样就能实现互补。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一定会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深入的交流,而教师作为评价的监督者,切记保证双方互评的真实性,并且对于学生表达不清楚或是不到位的地方,教师也可进行适当的补充,借机完善音乐评价教学体系。
  四、借助生动、有趣、活跃的课外活动完成教学评价
  音乐教学中的评价绝非是机械化、单一式的,因为它不同于其余学科大都围绕课本进行教学,音乐教学的范围很宽泛,可以是悠扬动听的歌曲,也可以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谱子,由于这些课程资源相对而言比较新颖,教师一定要在真实的基础之上了解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状态,通过多方面的评价了解他们的表现,总结出学生学习中隐藏的不足和漏洞,加以及时的纠正。当然,为了发挥音乐舒缓情绪的作用,教师的评价可以表现得生动、活泼、有趣一点,降低学生在教师面前无形的心理压力。
  比如音乐同样也是一门考核性学科,所以在每个学期末教师也要对学生一学期以来的学习成果进行终极考核。但是音乐考试可以突破“纸质试卷”的形式,着重凸显“声乐”的特点。所以教师可在班级内举办一场小型的“音乐演唱会”,每一位学生都要到讲台上秀出自己最拿手的一首歌曲。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内,全班学生进行轮流的表演,演唱的形式无限制,可以是擅长的乐器演奏,也可呈现一场独唱。这种自由开放式的考试形式激发了学生无限的热情,所以每一位演出者和观众都会竭尽全力地将演出完成得近乎完美。为了保证评价机制得公正、公平、公开性,教师还可邀请更多的教师观赏这次的演出活动,待到最终评比成绩时,音乐教师也能找到同道中人来商讨,以防个人评价中出现偏差的状况;再者,音乐考试并不一定要明确每一个人的分数,因为分数的落差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更有甚者会产生自责、自卑心理。为了谨防学生之间出现恶劣攀比的情况,教师可采取等级制评比方式,在比赛之前跟学生交代好获得最热烈掌声和最高好评的学生教师会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一来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友好的竞争关系,从侧面激发了他们的好胜心理,有助于趣味性活动的开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任何一门课的教学中,评价体系的建立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初中音乐亦是如此。作为一门有助于陶冶性情、修身养性的学科,教师有责任优化音乐教学策略,并从形式及内容两方面构建透明、公开的评价机制,同时为了增进学生在音乐素养方面的交流程度,教师还可鼓励他们开展互评活动,以此增强评价的互动性与趣味性。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就会在一种和谐欢乐的氛围之下顺利运转,学生也能开拓自己的音乐视野。毫无疑问,评价具有阶段性,学生每过一段时间都能通过教师的评价准确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从而把握学习的节奏,大幅度提升自己的音乐修养。
  参考文献
  [1]赵丽敏.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的对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4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