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把德育工作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渗透到高中音乐教学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高中教育持续深化新课程改革,愈发重视课堂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强化德育教育有助于形成正确价值观。音乐课程具有独特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因此成为渗透德育教育的首选。文中分析高中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阐述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音乐;德育工作;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高中生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就是音乐教育,音乐教师利用多样化的音乐表现手段,学生在感受音乐曲调美的同时,领悟音乐作品中蕴含的真善美。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帮助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品格。全面落实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要求教师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提高高中音乐德育工作质量。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音乐德育工作现状
  素質教育背景下提出高中音乐课程的新标准与要求,就要学习音乐学科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课堂教学中帮助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人生目标。高中音乐课堂上逐步渗透德育教育,满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梳理思维,提高思维的缜密性。德育教育与音乐教学融合,培养学生音乐思维,提高抗挫折能力并锻炼自身意志。高中音乐课堂上德育教育的渗透,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需要音乐教师持之以恒。并在讲解音乐技巧时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并不是简单的宣讲,而是在课堂内容中融入德育教育内容,实现音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熟练运用音乐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问题解决时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音乐德育教学不是很理想,出现该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重视学生卷面成绩,不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造成音乐教学中忽视德育知识的渗透,教学重点放在运动技巧、运动方法等传授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音乐教学目标不合理[1]。音乐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并未纳入德育知识,也未将教学目标与德育目标融合,加上受到传统音乐教学观念的影响,课堂上主要讲解理论,习惯性忽略德育内容。只有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才能解决德育渗透不理想的情况;学生自身不重视德育。学生觉得德育不重要主要受到家长及社会影响,家长重视向语数英等课目的学习,家长不重视音乐成绩,使得学生受到这种情况,也不重视音乐学习,自然无法完成德育工作。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音乐德育教育策略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音乐课堂渗透德育工作,要结合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发挥德育工作的优势,促进音乐课堂德育教育质量提升。
  (一)音乐教师以身作则,奠定课堂德育教育基础
  加强音乐教师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及道德品质教育,提高音乐教师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度,坚持一切围绕音乐的原则开展活动。高素质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音乐教师言行直接影响到高中生成长,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日常音乐教育工作中,坚持基本的教育原则;制定完善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监督制度。
  高中学校给每一位音乐教师自入岗开始建立师德档案,其中详细记录教师在园期间受到的表彰、处分、奖项、成就等内容,并将其作为教师奖惩的重要参考。将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年度考核、奖励实施等参考内容,推行一票否决制,即如果师德存在问题一切奖励都免谈。音乐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直接影响到音乐教育质量,因此要得到学校管理层高度重视,有目的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与提升音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通过这种方式,为教师课堂开展德育工作奠定基础[2]。
  (二)利用音乐故事内容,实现课堂渗透爱国教育
  德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爱国教育,通过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树立大是大非的正确观念,奠定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现阶段的高中音乐教师重视要以唱为整体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听不够重视。大部分高中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是单纯地让学生用耳朵进行聆听,学生用心体会的时刻较少,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及时地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相关课程时,可以利用谜语开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辅助音乐教育,让学生在模仿中体会音乐的节奏。
  对于音乐的教育还应该适时贯穿一定的道理讲授,可以在学习中完成德育渗透,并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等,结合单元教学主题,开展歌词创作活动。例如在教学“难忘岁月”单元时,师生可以合作创作爱国歌词;在教学“天山之春”单元时,师生可以创作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歌词。在教学互动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如何将灵感与歌词的创作技巧相结合,具有灵性地处理主歌和副歌之间的关系,追求格式、内容主题与旋律上的协调[3]。再如,《我和我的祖国》这首音乐作品讲解时,教师向将作品背景讲述一遍,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接下来让学生阅读歌词,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歌词,有效把握作品中作者蕴含的情感。接着教授音乐专业知识,讲解歌曲旋律与曲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美感。最后借助多媒体将祖国大好河山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歌曲内涵,实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深入挖掘音乐作品,利用作品内涵感染学生
  大量实践表明,部分高中音乐教学时侧重培养学生演奏技巧,忽视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乐曲本身,使得部分学生无法展现出乐曲内在魅力。音乐教师教学时注重学生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本身,感受到乐曲中蕴含的故事及作者情感,实现自身与乐曲本身的共鸣,促进演奏质量的提升。学生学习音乐乐曲作品前,全方位了解乐曲创作背景、作者生活经历、创作目的及蕴含的情感,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并对乐曲作品乐段分清,掌握乐曲主题就阐述主题发展过程与变化。
  在舒曼《梦幻曲》这一作品学习时,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了解作者舒曼的经历,掌握舒曼作曲的主要风格、《梦幻曲》创作背景。等学生掌握这些内容后,会对作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体会到作者在乐曲中描述的梦幻般的场景,感悟到乐曲中描述的儿童向往的幸福及充满幻想的梦境。音乐演奏,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达成感动别人的目的。通过了解与掌握背景资料,更好把握作品蕴含的情感,演奏出包含着浓厚感情的音乐乐曲,使得观众与乐曲产生共鸣,受到作者美好情感的感染,对生活充满期望,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为正确价值观形成奠定基础。再如在讲授《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课时,教师可播放凄美婉转的音乐为学生讲述音乐故事背景,也可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来加强学生对故事的了解,将学生带入到故事中,教师也可让学生表演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小组内对人物分配,班级内选出表现力最好的一组,进行奖励。让学生在表演的同时,也能了解音乐故事。
  综上所述,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需要听众深入体会与感悟。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师德育工作开展时要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带领学生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促使学生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希望通过本文论述,为提高高中音乐德育教育质量提供借鉴,全面落实核心素养要求。
  参考文献
  [1]吴杨.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分析[J].北方音乐,2018,38(14):157.
  [2]覃丽丽.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基本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02):21,25.
  [3]李婷婷.德“如影随形”,育“润物无声”——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J].学周刊,2016(5):222.
  作者简介:钟子盈(1987—),女,汉族,广东肇庆人,本科,就职于广东省肇庆中学,现任广东肇庆中学高中部艺术科组长,中学音乐一级教师职称,研究方向:高中音乐教学与德育工作的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426.htm